前两天看盘点,我注意到一个数据。
今年上半年,境内ETF规模创下了历史新高,各类细分ETF都是净流入,但只有QDII-ETF是净流出。
个人猜测,应该跟美股今年走了一个“深V”有一定关系。你看,即使是“有信仰”的美股,在巨震面前,大家也难免会退缩。
这也是今年投资的一个缩影,从结果上讲,好像涨多跌少,挺不错;但从过程看,大家却不一定好受,因为波动实在太大,毕竟强势如黄金,最大回撤也有11%。
所以,对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风险偏好相对稳健的朋友来说,今年的行情可能真不一定算友好。
我一直以来对投资的预期都是,不奢望暴富,但也希望不要跌到大坑里,涨跌都从容,才是最理想的。
就像《孙子兵法》里说的:“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胜于易胜也。”意思是真正擅长指挥战争的人,总能在战前就创造绝对优势,让胜利变得水到渠成。
在投资上,这个绝对优势就是控好回撤,先胜而后战。
但这点很难通过单一资产实现,因为任何资产都要经历周期轮动,如果还要我们自己跟着周期去踩点的话,那才是难于上青天了。
所以如果想做到,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全球多元资产配置,这也是我认为今年投资最大的显学。
01
FOF:适合普通人的资产配置工具
资产配置大家都不陌生,不过我们平常的实践可能更多集中在股债二元资产的搭配上,虽然这比仅配置单一资产已经好多了,但它一定不是最优解。
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FOF基金经理曹建文,是一位在多资产领域深耕十多年的资深投资人,他曾用风险资产中枢为25%的组合做过一个测算,在过去八年里,如果只做AH股和A债的搭配,组合的年化收益不到5%,但最大回撤超过10%。
而如果在此基础上加入美股、黄金这些有对冲效果的资产之后,年化收益能进一步提升,持有胜率也会相应提高,而且最大回撤显著下降。
数据来源:Wind,区间2017/01/01-2025/04/30,回测中A股使用偏股混合基金指数,H股使用恒生指数,中长债使用中长债基金指数,美股使用标普500,黄金使用SGE黄金9999
这是因为全球资产在经济周期中会轮动上涨,多元配置则能捕捉不同阶段的收益。
同时,又因为不同资产之间的风险收益特征差异大,相关性低(甚至负相关),涨跌不同步,所以又能很好地平滑组合波动。
有收益,且波动小拿得住,就能通过 “复利” 积累长期回报。
但我们自己做这样的组合是比较费劲的,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看上去只是搭配几类资产,但实际上做起来,会涉及从宏观研究到基金筛选,从大类资产配置到资产内部择时等方方面面。
对咱们主业不是投资的普通人来讲,可能研究了大半天,最终却收效甚微。因此,对这种成本收益不大对等的事,最高效的方式应该是“外包”给专业的人。
比如直接选择FOF产品,我觉得这应该是最适合普通人做多元资产配置的投资工具之一。
一方面,FOF可投资的范围足够广。以曹建文管理时间较长的广发安泰稳健FOF为例。它既可以像普通“固收+”产品一样投资股票和债券,还可以投资包括QDII在内的其他基金。
这样就可以实现一个产品,直接投资海内外的权益、债券以及商品等各种资产。
图:广发安泰稳健2024年末基金持仓
图片来源:韭圈儿
另一方面,FOF可以平滑波动。因为FOF是“一篮子基金”,所以相当于在普通基金分散的基础上,又做了二次分散,有希望实现更好的降波效果。我们也不用再去费劲地一个个选底层基金,FOF基金经理就可以直接做好配置、选基、择时“一条龙”。
从实际表现来看,过去一年,全市场的FOF产品有近97%都实现了正收益,其中偏债混合型FOF正收益比例近99%,都高于同期全市场非货币基金的90%。(数据来源:全市场基金2025年一季度报告,截至2025年3月31日)
这说明在各类资产的轮动速率显著提升、价格波动也高频化的背景下,FOF可以通过全球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
02
极致风控 先胜而后求战
优质的FOF产品,其特点是有清晰收益和回撤目标,而曹建文的最大胜手就是回撤控制极强,用他喜欢的《孙子兵法》里的话来讲,就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这种思维方式,可能跟曹建文是2015年牛市末时开始管理组合的经历有关,也可能跟他在过往曾管理6年绝对收益产品有关。总之,对曹建文来说,风险控制永远是第一位的。
曹建文的风控体系有“两把斧”。
第一把就是前面讲的多元化资产配置,利用多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形成自然对冲。
这点看上去好像是常识,但其实正是FOF管理的难点所在。之前大家吐槽FOF的地方就在于,有些FOF基金经理更注重选基金产品,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底层资产。
而对于多元配置的FOF来说,基金经理更需要的是做好谋篇布局,顺势而为。
它要求基金经理既得懂宏观、行业和个股,同时又要懂选基和配置,甚至还要懂一些衍生品。能力越复合越多元,获取超额回报的优势就越大,对于投资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因此,这样的基金经理是非常稀缺的。
幸运的是,曹建文就是其中一位。
曹建文最早是数学系出身,第一份工作是量化分析师,在最初从业的4年里,他深入研究了CTA、量化多因子等多种策略,积累了深厚的量化功底。
后来加入平安养老,在继续发挥量化优势的同时,曹建文又延展了主动管理的边界。
具体体现在,曹建文在平安管理的产品“五花八门”。既有股票指增,量化对冲类,又有股债混合和FOF类产品。
虽然每类产品的特点和要求都大不相同,但他最终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多只产品业绩在同类公募中排名领先。
图:曹建文历史管理的产品业绩情况(2017-2021年)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同类排名为在Wind投资类型(二级)中的排名
在做好多元化底仓配置的同时,他也会根据市场动态调整配置比例,控制整体回撤。
比如,根据四季度的持仓和季报观点,曹建文在经历“9.24”行情后及时兑现了浮盈,把一部分仓位转到了黄金和美股上来做分散,所以在24Q4同类产品经历了不小回撤且为负收益时,广发安泰稳健FOF还是季度正收益。
在多元化之外,曹建文的“第二把斧”则是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
首先是三级回撤预警机制。以5%的最大回撤目标为例,当组合回撤达到2.5%、3.5%、4.5%时,就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比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降权益仓位,或者逆势加仓。
其次他还引入了自己擅长的量化策略,定量总结提炼市场上的海量信息,把握主要矛盾再进行决策。
去年二季度开始,曹建文又专门建立了债基日度预警提示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基金的调研信息,持续排查风险,以保证组合“大后方”的稳定。
这种多层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才使得组合能不掉大坑,走势平稳。
所以他管理的广发安泰稳健,成立以来绝大部分时间(超过90%的交易日)回撤控制都控制在了2%以内,即使是遇到历史极端情况,回撤超过了2%,平均也能在10天内修复。
这个持有体验,绝对是舒适度拉满了。
03
平稳之外 兼具锐度
对于投资者来说,光是回撤小还不够,收益也要让人满意,毕竟货币基金的回撤够小,但不是我们最想要的。
曹建文好就好在,不但回撤控制得好,基金锐度也没落下,广发安泰稳健FOF的创新高速度和月胜率在同类产品中,都能排到第一。(数据来源:Wind;数据统计区间:2021/11/29-2025/5/31;同类基金为同期全市场所有稳健型养老FOF基金)
要做到这点,首先,通过资产配置获取β收益,“先计而后战”。也就是优选有投资价值、有对冲效果的资产,再动态配置。
在这个过程中,曹建文同样发挥了自己的量化优势,以因子定义驱动资产价格变动的底层逻辑。
具体来说,有两类因子,一类是宏观因子,包括经济增长、利率、通胀、信用、流动性;另一类是微观因子,包含动量、估值、波动率。
不同资产、不同策略体现在因子暴露上都是不一样的,通过因子驱动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在做资产之间比较或比价时更为直观,比纯定性的逻辑更强;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组合实现更精细化、更有针对性的管理,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都能有相对稳定的收益。
其次,通过基金优选挖掘α收益,讲究一个“以正合以奇胜”,也就是核心加卫星、主动加被动,做出层次感。
曹建文表示,在权益持仓部分,核心仓位主要配置风格均衡、超额能力稳定的基金经理,这部分会结合量化工具,通过净值、季报持仓、调研数据三个维度来评判;卫星仓位则是灵活配置,做适度的偏离增厚收益,这部分则会考虑选择一些指数基金和行业主题基金。
比如广发安泰的持仓里,既有东方红京东大数据这样的的均衡型基金打底,又有光伏ETF、电力ETF等行业指数基金增强收益弹性。
同时,曹建文还会看情况配置一些量化对冲基金,来实现组合灵活降仓的需求。
04
写在最后
总结一下,虽然只是简简单单“资产配置”四个大字,但落到细处,该如何选资产、定比例、选基金都是学问,不同人在每一步都可能做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像曹建文这种有量化和主动复合背景,FOF管理经验丰富,且有业绩实证的基金经理,会更值得托付。
更别说他的背后还有广发基金全方位的平台支持,广发从2013年起就在布局资产配置类业务,目前资产配置团队共有12名投研人员,投资人员平均从业年限超10年。
同时,资产配置团队还依托于广发一体化的投研平台,充分共享公司在宏观、权益、固收等多资产方面的研究资源,这对曹建文来说,更是如虎添翼般的存在了。
如果你也对当下变化频繁、波动剧烈的市场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就想买一只不用太操心、不用天天看账户的基金。那不如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我觉得曹建文管理的FOF产品还是很值得考虑的。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