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至,食味秋,6道应季佳肴,品尽丰收滋味!

当馥郁的桂香悠悠漫过街角,昼夜恰到好处地均分了秋色,秋分便携着丰收的讯息,宛如一位轻盈的使者,悄然而至。

这一日,不仅是大自然精准的平衡刻度,更是味蕾与时节一场温柔缱绻的邂逅。让我们于诗词典故的瀚海之中细细寻味,于烟火缭绕的厨房之内尽情收获秋日的滋养。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9月22日至24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标志着秋季过半,昼夜等长,此后白昼渐短,黑夜渐长。此时雷始收声,蛰虫坯户,大自然褪去暑热喧嚣,迎来“瓜果飘香、谷物满仓”的丰收盛景,也正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时节背景。

宋·谢逸《点绛唇》中记载:“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寥寥数语勾勒出秋分时节风清露冷、月满桂香的静谧画卷。

唐·贾岛的《夜喜贺兰三见访》有写:“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描绘了秋分夜山间泉鸣鹤栖的清幽与友人来访的欣喜。

宋·刘攽《八月十五日秋分是日又社》也说到:“秋分当月半,望魄复宵中。难得良辰并,仍将吉戊同。”记录了秋分与中秋重合的难得良辰。

您知道吗?秋分曾是古代的“祭月节”。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汉朝郑玄注《周礼》明确“天子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可见先秦时期便有天子在秋分祭祀月亮的仪式,用以教化子民敬事神明。这一官方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拜月习俗,战国时期“无盐女拜月”的传说流传甚广:丑女钟离春自幼虔诚拜月,某年秋分夜拜月时被齐宣王撞见,因德才出众被立为王后,使拜月习俗愈发盛行。而貂蝉拜月的传说更让此习俗添了浪漫色彩,银烛摇曳中,她手捧玉兔形灯盏跪地祷祝,忽有流云漫过月轮,恰如为佳人容颜遮上薄纱,王允见状感叹“连月亮都愧于见你,甘愿隐去光华”,被赞“闭月”之美,成为佳话。

此后秋分拜月的场景里,便多了几分“月与人俱秀”的雅致,无论是深宅大院的仕女,还是寻常巷陌的女子,都会在这夜与月亮温柔相对,让心事随月光轻轻流淌。

作为美食博主,秋分必吃的6道高赞美食推荐,是一定要有的:

1. 清蒸大闸蟹

食材推荐:鲜活大闸蟹3只、生姜1块、紫苏叶2片、香醋2勺、白糖1小勺。

制作过程:

1. 大闸蟹用刷子洗净,蟹肚朝上放入蒸盘,铺上新苏叶,姜片摆在蟹身两侧;

2. 蒸锅水沸后放入蒸盘,大火蒸15-20分钟至蟹壳变红;

3. 香醋加白糖、姜末调成蘸料,搭配蒸好的螃蟹即可食用。秋风起蟹脚痒,此时的螃蟹黄多油满,清蒸最能保留原味。

2. 上汤秋菜

食材推荐:新鲜野苋菜(或菠菜)300克、皮蛋1个、咸鸭蛋1个、大蒜3瓣、高汤500毫升、盐少许。

制作过程:

1. 秋菜洗净切段,皮蛋、咸鸭蛋切丁,大蒜切片;

2. 油锅爆香蒜片,加入双蛋丁翻炒出香,倒入高汤煮沸;

3. 放入秋菜煮至变软,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岭南地区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由来已久,寓意祛病安康。

3. 笋干焖五花肉

食材推荐:笋干100克、五花肉300克、姜片3片、蒜片5瓣、生抽2勺、蚝油1勺、料酒1勺。

制作过程:

1. 笋干煮半小时后焖泡至软,切小段;五花肉切片用生抽、料酒腌制10分钟;

2. 油锅爆香姜蒜,下五花肉炒至微黄出油;

3. 加笋干翻炒,放蚝油调味,加少许水焖煮20分钟即可。

笋干低脂高纤,与五花肉搭配香而不腻,寓意事业节节高升。

4. 钵仔焗禾虫

食材推荐:新鲜禾虫200克、花生油2勺、陈皮丝5克、腊肉粒30克、姜末3克、蒜粒5克、广东米酒1勺、盐少许、胡椒粉少许。

制作过程:1. 禾虫放入网筛反复冲洗,挑去禾草杂质;

2. 碗中加禾虫、花生油静置片刻,待禾虫爆浆后,加入陈皮丝、腊肉粒、姜末、蒜粒、米酒、盐和胡椒粉拌匀;

3. 将混合物装入钵仔,封上保鲜膜,蒸锅上汽后放入蒸15分钟,取出保鲜膜,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烤5分钟去除多余水分即可。

农历八九月的“秋分虫”丰腴肥美,有“千金难买禾虫季”的说法,其烹饪技艺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5. 老鸭汤

食材推荐:老鸭半只、萝卜1个、生姜1块、葱段、料酒1勺、盐少许。

制作过程:

1. 老鸭切块焯水去血沫,萝卜切滚刀块;

2. 砂锅中放老鸭、姜片、葱段、料酒,加足量清水煮沸;

3. 转小火炖1.5小时,加入萝卜再炖30分钟,加盐调味。

鸭肉性凉,秋分食用可滋阴养胃,补充夏季消耗,但!脾胃阳虚者不宜过量食用。

6. 桂花糖芋艿

食材推荐:小芋艿500克、干桂花5克、红糖50克、水淀粉适量。

制作过程:1. 芋艿洗净,煮15分钟至表皮微裂,剥去外皮;

2. 锅中加水没过芋艿,放入红糖,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焖煮20分钟至芋艿软糯;

3. 水淀粉勾芡使汤汁浓稠,撒上干桂花,稍焖片刻即可。

据说南京朋友们秋分喜食这道甜食,桂香与芋香交融,温润滋补,应和了“桂子月中落”的秋日意境。

秋分后昼夜温差加大,“凉燥”渐生,也需紧扣“平”与“收”的原则,做好以下几方面调适,也是有必要的:

1. 饮食有节,防燥护脾:多食温润润燥食物,如芝麻、百合、莲藕、银耳等,缓解皮肤干、鼻燥咽痒等不适;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耗伤肺气;“贴秋膘”需适度,避免营养过剩加重肠胃负担。

2. 起居有常,避寒保暖:遵循“早卧早起”,尽量晚上11点前入睡;出门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早晚添衣、午间减衣,应对10℃以上的昼夜温差;头部、腹部、足部不可盲目“秋冻”,可通过睡前搓腹、热水泡脚(加生姜或花椒更佳)、按摩脚掌等方式保暖。

3. 情志与运动,收敛适度:不要大喜大悲,通过登高远眺、听音乐、看喜剧等方式疏解“悲秋”情绪,运动最好以运动后不觉疲倦为宜。

从祭月拜月这一古老而庄重的仪式,到餐桌之上摆放的时令珍馐;从饮食起居间的细微调适,到情志心绪里的从容养护。秋分所承载的,远非仅仅是季节的更迭流转,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凝结的深邃智慧。

这六道美食,宛如秋日慷慨馈赠的珍宝,蕴藏着大自然的无尽恩赏;而这些注意事项,则饱含着对生命悉心呵护的考量。其中,既有丰收之际那令人陶醉的鲜甜滋味,亦有守护安康的脉脉温情。

不妨趁着这良辰美景,走进厨房,精心烹煮一餐别具韵味的秋味。于那缭绕的烟火气中,深切感受“平分秋色一轮满”所蕴含的美好与安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美食   秋分   佳肴   滋味   芋艿   秋菜   笋干   料酒   放入   姜末   昼夜   姜片   朝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