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那家开了五年、每天饭点都挤满人的面馆,居然要倒闭了!我上周去吃的时候,还看到老板忙前忙后,端面的手都没停过,怎么才几天功夫,店门口就贴上 “转让” 的红纸条了?按理说,这种生意红火的店,就算大环境再难,也不至于走到关门这一步吧?到底是出了啥事儿,能让老板忍痛放弃经营了五年的心血?今天咱就来唠唠这家面馆背后的无奈。
这家面馆就在我家小区附近的巷子里,老板姓王,是个四十来岁的安徽汉子,为人特实在。记得五年前他刚开店的时候,整条街还没几家正经面馆,王老板凭着一手好手艺,把安徽板面做得香辣入味,面条筋道,浇头给得也足 —— 不管是牛肉、牛杂还是鸡蛋,一勺下去满满都是料,关键价格还便宜,大碗面才卖 15 块,比隔壁快餐店的套餐还划算。
我算是这家店的老顾客了,从开业第一天就去尝过鲜,之后几乎每周都得去个两三回。每次去,店里都坐得满满当当,有穿着校服的学生,有附近写字楼的上班族,还有不少大爷大妈专门绕路来吃。尤其是早上和中午,店门口都得排队,王老板和老板娘两个人忙得脚不沾地,有时候王老板的儿子放了学,也会来店里帮忙端面、收碗。那时候我还跟王老板开玩笑:“你这店生意这么好,用不了两年就能开分店了!” 王老板总是笑着摆手:“能把这一家店守好,让大家吃得开心,就够了。”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家看似 “不愁客源” 的面馆,居然说关就关了。上周三中午,我像往常一样去吃面,刚走到巷口就愣住了 —— 店门口的玻璃门上,贴着一张打印的 “店铺转让” 启事,字打得很大,红底黑字特别扎眼。店里虽然还在营业,但客人比平时少了一半,王老板坐在收银台后面,眉头皱得紧紧的,跟之前那个乐呵呵的样子判若两人。
我点了一碗常吃的牛肉板面,趁着等面的功夫,忍不住问王老板:“哥,你这店生意不是挺好的吗?怎么突然要转让了?是打算换个地方开更大的店?” 王老板听到这话,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奈:“换啥地方啊,是实在开不下去了。”
原来,王老板这店的房租合同刚好到期,五年前他租这个四十来平的门面时,每月房租是 8000 快,当时觉得还能接受,毕竟店小,成本不算太高。可这次房东来续签合同,直接把房租涨到了 1 万 2,一下子涨了快一半!王老板跟房东好说歹说,希望能少涨点,哪怕每个月涨 1000 块,他都能咬牙扛下来,可房东态度特别坚决,说 “现在周边房租都这个价,你不租有的是人租”,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你算笔账就知道了,” 王老板给我算了一笔细账,“我这店每天流水大概 3000 块,除去食材成本,差不多能剩 1500 块。以前每月房租 8000,加上水电、燃气、物业费,杂七杂八加起来得 1 万 5,再扣掉这些,每个月还能剩个万八千块,够养家糊口。可现在房租涨到 1 万 2,光固定成本就奔着 2 万去了,我得每天多卖 20 碗面,流水翻一倍,才能挣到以前那么多钱。你说这可能吗?”
我这才明白,原来压垮这家面馆的,不是生意不好,而是飞涨的房租。王老板说,这两年大环境不好,来店里吃饭的客人其实比前两年少了不少,以前中午能卖 150 碗面,现在最多卖 100 碗,有时候晚上甚至只能卖 30 多碗。为了留住客人,他不敢涨价,面条的分量和浇头也没减过,生怕老顾客觉得不划算。可就算这样,利润也越来越薄,现在房租一涨,直接把那点微薄的利润给吞没了。
“我也不想关啊,” 王老板说这话的时候,眼睛有点红,“这店开了五年,就跟我孩子似的,每天早上五点就来熬汤、准备浇头,晚上十点多才关门,辛苦是辛苦,但看着客人吃得香,心里就踏实。可现在呢?再开下去,就是给房东打工,说不定还得倒贴钱,我总不能赔钱做生意吧?”
老板娘在旁边煮面,听到这话也插了句嘴:“前几天我跟他商量,要不把面涨价两块钱?他不同意,说老顾客吃惯了这个价,涨价了人家就不来了。可不涨价,这房租我们实在扛不住啊……”
这事我发到朋友圈之后,好多朋友都在评论区感慨。有个开小吃店的朋友说:“太懂这种感受了!我去年房租涨了 30%,没办法只能把店缩小一半,现在勉强维持。餐饮的‘三座大山’里,房租才是最狠的,食材和人工还能想办法省,房租涨了就只能认栽。” 还有个经常去吃面的邻居说:“这家面又便宜又好吃,以后想吃都没地方去了,房东也太黑心了,就不能给小商户留点活路吗?”
其实,王老板的遭遇不是个例。这两年我路过不少街道,总能看到 “店铺转让” 的牌子,有的店刚开半年就关门,有的店经营了十几年,最后还是逃不过房租上涨的命运。很多人觉得开餐饮店门槛低、赚钱快,可只有真正做这行的人才知道,背后要承受多少压力 —— 食材涨价不敢跟顾客说,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房租更是像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可能就撑不下去了。
王老板说,他打算把店转让之后,先休息两个月,然后去找个工厂上班,虽然赚得少点,但至少不用操心房租和客源,能安稳点。“等以后大环境好了,要是还有机会,说不定还会再开一家面馆,”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里闪过一丝期待,“那时候我一定找个房租稳定的地方,好好做面,让老顾客们再尝尝我的手艺。”
看着王老板落寞的样子,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一家开了五年的面馆,承载的不仅是老板的心血,还有周边居民的回忆 —— 学生们在这里解决了无数顿早餐,上班族在这里匆匆吃完又赶去上班,老人们在这里唠着家常…… 可最后,却因为房租上涨,不得不画上句号。
其实,我们身边有太多像王老板这样的小商户,他们勤勤恳恳,只想靠自己的手艺谋生,可在高昂的成本面前,却显得那么无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政策,能帮这些小商户减轻点压力,让他们不用再为房租发愁,能安安稳稳地把店开下去,把好吃的味道留住。毕竟,一座城市的烟火气,从来都不是靠高楼大厦撑起来的,而是靠这些街角巷尾的小馆子,靠那些为生活努力打拼的普通人。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更新时间:2025-08-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