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美金打水漂!大众哭晕在厕所,特朗普这刀够狠!

15亿美金!这可不是15亿越南盾,也不是15亿津巴布韦币,是真金白银的美元!德国大众上半年在美国市场直接亏掉15亿,相当于每天扔出去830万美金,够在北京三环买两套大平层!更扎心的是北美销量暴跌16%,比股票跌得还快。特朗普这关税大棒一挥,百年老店大众直接被干懵了——说好的市场经济呢?说好的自由贸易呢?合着都是给别人画的饼?


一、15亿美金怎么亏的?比你想象的更疼!

咱先算笔账:15亿美金,对大众来说是个什么概念?
大众集团2024年全年净利润约180亿美金,这15亿直接吃掉了近1/12的年利润。要是按每辆高尔夫8万美金的利润算(这已经是往高了估),得卖1.875万辆高尔夫才能回本,相当于北美工厂半个月白干。更狠的是北美销量暴跌16%,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销量跌16%,意味着经销商库存堆成山,4S店销售提成腰斩,连给车加油的加油站都得少赚一笔。

有人说:“大众不是在美国有工厂吗?怎么还会被关税坑?” 这话问得好,但你得看清楚:大众在美国田纳西州的工厂主要产SUV,可像途观、帕萨特这些走量车型,很多零部件还得从欧洲进口。特朗普一拍桌子把关税从2.5%提到25%,等于每辆车成本凭空涨了好几千美金。你要是大众CEO,你涨不涨价?涨了消费者不买账,不涨自己就得割肉。结果就是:上半年大众在美均价涨了8%,销量跌了16%,典型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最骚的是,这15亿还只是明面上的损失。暗地里呢?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大众不得不大幅降价促销,光折扣就多花了3亿美金;经销商闹情绪要补贴,又掏了2亿;连广告费都多砸了1亿——毕竟销量跌了,再不打广告,消费者都忘了你大众是干啥的了。这么一算,实际损失远超15亿,简直是被关税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二、关税这把刀,专割“全球化韭菜”

大众这次栽跟头,本质上是“全球化优等生”突然碰上了“政治拦路虎”。过去几十年,车企玩全球化玩得有多嗨?零件从中国买,发动机在德国造,组装去墨西哥,最后卖到美国——哪里成本低就往哪钻,哪里利润高就往哪冲。大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全球150个国家卖车,号称“地球村车王”。

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直接给这套玩法釜底抽薪。你不是全球采购吗?我就给你加关税;你不是依赖北美市场吗?我就给你设壁垒。这哪是贸易保护,分明是“精准打击”。大众的痛,其实是所有全球化企业的通病:把鸡蛋放在太多国家的篮子里,却忘了有些篮子是带刺的

有人可能会说:“那大众不会把工厂全搬到美国吗?” 说得轻巧!建一个汽车工厂得投几十亿美金,至少3年才能投产。等你工厂建好了,特朗普说不定又换政策了——今天加关税,明天查环保,后天又要你雇佣当地工人比例,企业哪扛得住这么折腾?这就像你开个包子铺,刚花10万装修好,城管说这里不能摆摊,你能怎么办?只能认栽。

更讽刺的是,大众不是没在美国建厂。田纳西工厂投了10亿美金,雇了6000多美国人,结果呢?照样被关税割韭菜。因为汽车产业早就不是“在哪生产就卖哪”的时代了,一辆车3万个零件,供应链绕地球一圈,你躲得过美国的关税,躲得过墨西哥的劳动法吗?躲得过中国的稀土管制吗?全球化的甜蜜期过去了,现在是“政治风险买单期”

三、16%的销量暴跌,暴露了大众的致命短板

销量跌16%,听起来吓人,但更吓人的是:这不是市场竞争输了,是被政策一巴掌拍下来的。你想想,大众在北美卖的车,质量差吗?J.D. Power可靠性排名前10;价格贵吗?比同级别日系车便宜5%;品牌弱吗?好歹是百年老店。可为什么关税一加,销量就崩了?

因为大众在北美市场太“虚胖”了。
第一,
产品太依赖燃油车。北美市场现在是电动车的天下,特斯拉、福特、通用都在疯狂推电动车型,大众的ID.系列电动车在美国卖得怎么样?上半年销量不足特斯拉的零头。消费者本来就对大众电动车没兴趣,关税一来,燃油车更贵了,可不就不买了?
第二,本土化能力太差。丰田、本田在美国混了几十年,早就把供应链扎进了美国各州,零件本土化率超过90%,关税对它们影响微乎其微。大众呢?核心零件还得从欧洲运,连座椅都是德国进口的——这不是等着被割韭菜吗?
第三,对政策风险毫无防备。特朗普2018年就开始加关税,2020年又威胁要加,大众愣是没当回事,既没加速本土化,也没开发新市场,反而继续往北美砸钱扩产。这就像下雨天不带伞,非得等淋成落汤鸡才知道躲雨,活该!

四、别光笑大众,这些坑中国企业也在踩

看到大众亏15亿,有人可能会幸灾乐祸:“谁让你是德国企业,跟美国对着干活该!” 这话就太天真了——关税这玩意儿,从来不分国籍,只分利益。中国企业这些年被美国关税坑的还少吗?华为、大疆、光伏企业,哪个没挨过特朗普的“组合拳”?

大众踩的坑,中国企业正在一个个跳:
坑1: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大众北美市场占全球销量20%,中国某光伏企业美国市场占比曾高达80%,一旦关税加征,直接半条命没了。
坑2:供应链“卡脖子”。大众依赖欧洲零件,中国芯片依赖进口,别人一断供,你生产线就得停摆。
坑3:迷信“技术优势”。大众觉得自己车造得好就不怕关税,中国有些企业觉得自己技术牛就高枕无忧——但政治从来不管你技术多牛,说不让你卖就不让你卖。

更扎心的是,未来这种“关税大棒”只会越来越多。美国对欧盟加,欧盟对中国加,连印度都开始对小米、华为加关税了。全球化已经不是“躺着赚钱”的时代,是“戴着镣铐跳舞”的时代。企业要是还抱着老思维,下一个亏15亿的可能就是你。

五、大众的15亿学费,我们能学到什么?

大众这次亏15亿,与其说是损失,不如说是给所有企业上了一堂价值15亿美金的课。这堂课告诉我们三个道理:

第一,别把鸡蛋放在“政治不稳定”的篮子里。北美市场看起来风光无限,但特朗普这种“推特治国”的领导人,政策比翻书还快。企业在布局时,得先看看这个国家的领导人是不是“靠谱”——比如动不动就退群、加关税的,最好离远点。实在要去,就得留一手:零件多搞几个备选产地,市场多开发几个区域,别把宝全押在一个地方。

第二,本土化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丰田为什么在美国不怕关税?因为它在肯塔基州建厂,零件供应商全在美国,连螺丝都是美国造。你加关税?我根本不受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得学丰田:去印度建厂就用印度工人,去非洲卖货就请非洲代言人,别总想着“出口转内销”的老套路。

第三,政治风险比市场风险更致命。过去企业做风险评估,看的是市场需求、竞争对手、原材料价格,现在得加上“领导人脾气”、“国会投票结果”、“国际局势”。比如美国中期选举会不会换总统?欧洲会不会对中国电动车加关税?这些都得提前预判,不然等政策落地,你连哭的时间都没有。

六、写在最后:全球化没死,但玩法变了

有人说,大众亏15亿证明全球化彻底玩不转了。这话不对——全球化没死,只是玩法变了。以前是“无国界自由流动”,现在是“带着防火墙流动”;以前是“成本优先”,现在是“安全优先”。

大众的教训告诉我们:未来的全球化,是“精耕细作”的全球化,不是“跑马圈地”的全球化。企业得像老农民种地一样,既要懂天气(国际局势),又要懂土壤(当地政策),还要会施肥(本土化投入),才能在关税的“狂风暴雨”里活下来。

最后问一句:如果你是大众CEO,这15亿美金亏了,你会怎么办?是咬牙继续扛,还是赶紧收缩战线?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反正亏的不是你的钱,大胆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财经   大众   美金   打水   厕所   关税   北美   销量   美国   中国   企业   零件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