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手里有三张拿捏美国的底牌,就该这么硬气。
7月7日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平台上甩出“25%关税”的大招,目标是日本和韩国的大部分出口商品。
石破茂火速召集内阁,态度也够硬:“日本不会接受任何损害核心产业的协议。”
言下之意,这不是你想玩就能玩得起的游戏。
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贸易摩擦,而是一场你来我往、不见硝烟的经济较量。
特朗普可能还沉浸在2018年的“关税胜利学”里,可惜这次,他踢到了铁板。
特朗普这套关税大棒的玩法,不是第一次见了。
墨西哥见过,韩国也挨过,英国、越南更是一路让步到最后。
但日本真不是那块料。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不是GDP的事儿,是它在美国的“地盘”够大。
日本企业在美国设了多少厂?雇了多少人?光丰田在美国的就业岗位就超过3万,索尼、日立、本田……加起来,是美国制造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回特朗普拍桌子,日本不仅没吓到,反而拍回去了。
这波征税清单,挑的是汽车、半导体,日本制造业的两个心脏。
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超500亿美元,占整个出口总量的将近三分之一。
半导体更不用说,光刻胶、氟化氢、抛光液,这些名字可能你听都没听过,但美国芯片企业,离了它们就活不了。
但日本企业没低头,反而转头支持政府强硬反击。
你敢信?过去企业都是抱怨政府“太硬”,这次却是企业站出来说:“硬点好,不然我们都没活路。”
7月8日,日本全农罕见站了出来,发了个声明,语气不是一般的重。
“再退就是悬崖。”这句话不是造势,是实情。
日本农业已经够苦了,粮食自给率不到40%,农民平均年龄超过67岁。
再让步?大米、乳制品分分钟被美国抢占,最后日本人吃的都是进口货,农村全线崩盘。
这不是一场外交谈判,这是关系到国民饭碗的生死战。
关键是,这次连农协都不愿意让了。
过去十年,日本为了配合美国,已经退到不能再退,现在底线到了。
石破茂那句“不是没有手段”,不是嘴上说说,是有备而来。
日本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1.1万亿美元。
听不出啥概念?今年4月,日本小试牛刀,抛了500亿,直接把美债利率拉上天。
市场当场炸了。
没人希望日本真的动刀,动了,那可不是“你跌我涨”的事,是金融系统的地震。
大家都说稀土在中国,那加工、提纯、封装在哪儿?在日本。
2019年,日本对韩国出货一限制,三星、SK海力士直接断货。
现在要是对美国这么来一下?别说苹果,波音都得抓耳挠腮。
这不是空话,是实打实的卡脖子。
丰田、本田、索尼、日立……这些企业一撤资,美国中西部直接凉一半。
而且日本在推“日元结算”,和东盟国家的贸易越来越不靠美元。
这招就像温水煮青蛙,一不小心,美元霸权可能真的会被掏空。
其实在这波操作前,日本就有预判。
6月底的G7贸易部长会议上,日本代表已经开始“打预防针”,向法国、加拿大等盟友通风报信。
法国财长勒梅尔直接开怼美国:“你要这样搞,G7还能干啥?”
虽然没形成统一反制,但日本这波,是把双边摩擦变成了多边博弈。
不再是特朗普对石破茂,而是美国对一群盟友。
这波风波,不只是政府硬了,企业也很实诚。
《日经新闻》爆出,丰田正在波兰、捷克搞新生产线,索尼则把图像传感器项目从美国悄悄转去德国和法国。
为什么?因为美国不稳定,谁都怕。
欧洲虽然贵一点,但至少不乱。
有意思的是,韩国也在这波关税名单里,但立场就保守很多。
李在明政府表示“将通过外交渠道沟通”,意思就是:别搞大,能谈就谈。
但日本这波硬刚,反而像个示范。
不是说非得对抗,而是告诉世界:面对压力,妥协不是唯一的出路。
这反过来也给了美国一个反思:你以为别人都会像2018年那样躺平?未必。
这场风波,不只是一次“加税”的政策交锋,这是一次国家战略的博弈。
特朗普可能还活在过去的成功幻象中,觉得关税是万能钥匙,拧哪开哪。
但日本这一次,用行动告诉他,不是所有国家都吃你那一套。
底牌是国家的筹码;强硬是一种底气;而尊严不靠妥协换来的。
真正的强者,不是最先动手的那个,是那位敢于亮出底牌、哪怕代价不小也不愿低头的人。
参考资料:
春公子2025-07-08加税25%,特朗普高估了美国,日本不是英国越南,对美握有3张底牌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