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芯片停滞13年,骗11亿研发经费的陈进,如今在美国过得如何

他曾被誉为“中国芯片之父”,在国产芯片最难的时刻,他凭借“打破外国垄断”的旗帜火遍全国。

可谁能想到,他口中的“国产芯片”竟是彻头彻尾的造假。

更让人心痛的是,这场骗局不仅导致国家11亿科研经费打了水漂,还让中国芯片事业发展停滞了整整13年。

陈进到底用了什么手段,能让全国上下无一人质疑?

陈进早年确实是个学霸,不仅顺利考进了同济大学,读完本科后,又去了美国的得克萨斯大学继续学计算机,一口气还把博士也给读下来了。

按他自己对外说的,他毕业之后进了摩托罗拉当上了高级工程师,主要就是搞芯片研发。

这么一看,他的履历确实挺亮眼的。

2001年的时候,他揣着“回国搞自主研发”的旗号回到国内。

当时中国芯片产业正处在一片空白,国外技术垄断得死死的,国家急着打破僵局,又是给钱又是给政策,就盼着能有海外人才带技术回来。

上海交大那会儿正卯着劲发展微电子学科,一看陈进这“海归博士+行业大牛”的配置,立马就动心了。

学校不但请他来做教授,还让他带头组建芯片研发中心,连国家高度重视的“汉芯”项目也一并交给他负责。

说实在的,那会儿大家心里都觉得,芯片这种高度复杂的技术,没个三年五载根本搞不出什么名堂。

可陈进一上来就夸下海口,说用不了两年,他就能带着团队做出高级芯片。

这话当时很多人听了直摇头,觉得不太靠谱。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才过了16个月,在2003年2月他竟然真拿出了一个叫“汉芯一号”的芯片。

当时这场发布会办得格外隆重,到场的专家评审团里有邹士昌、许居衍这样的大牌院士。

他们当场就给出鉴定结论,认定这颗芯片是自己独立研发的高端产品,技术水平已经能和国外媲美。

媒体随后也争相报道,说这个只有指甲盖大的芯片里,居然容纳了250万个元器件,每秒钟能完成两亿次运算,制造工艺也紧跟国际潮流,用的是当时很先进的0.18微米技术。

在当时国内芯片技术被国外牢牢封锁的背景下,这款号称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高端芯片问世,确实震动了整个行业。

陈进立刻成了风云人物,从普通教授直接被提拔为微电子学院的院长,也当上了博导。

各种荣誉和资源接踵而至:先是评上“长江学者”,拿到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和地方的科研资金也一笔接一笔地拨给他。

有统计说,前后投入的经费累计上亿,甚至有说法超过十一亿元。

尝到甜头的陈进紧接着又趁热打铁,没多久就推出了“汉芯二号”“汉芯三号”“汉芯四号”,宣称技术一代比一代先进,研发速度快得让人咋舌。

这一下,很多人都觉得中国芯片行业终于盼来了希望,甚至有人直接称他为“国产芯片的奠基人”。

陈进在学术圈里混得风生水起,到处被捧着,成了年轻人崇拜的对象,不少人都梦想能加入他的团队,一起做出属于中国的芯片。

可光鲜的日子没过几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举报,彻底撕开了这场骗局的面纱。

2005年年底,上海交大接到一封检举信,内容直指陈进的“汉芯”成果可能不真实。

不过当时缺乏有力证据,学校方面也就没有立刻采取行动深入调查。

事情真正的转折出现在2006年1月。

在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论坛里,突然有人发布了一篇名为《汉芯黑幕》的帖子。

发帖人声称自己曾是陈进项目组的成员,并在文中透露了大量技术造假的内部信息。

这篇帖子一经发布,迅速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据帖子爆料,“汉芯一号”压根不是自己研发的,而是玩了手“偷梁换柱”。

陈进托他在美国的弟弟买了10块摩托罗拉的现成芯片,然后雇人用砂纸把原厂标志打磨掉,重新印上“汉芯”商标,就包装成了“自主研制”的成果。

更夸张的是,发布会上实际演示的是一种144管脚的进口芯片,但送交审核的样品却是208管脚的。

而实际上他们团队连144管脚的产品都根本造不出来,完全是在两头糊弄。

这消息一曝光,全网都懵了,记者顺着线索调查,越来越多的黑幕被挖了出来。

原来陈进那份漂亮的履历也是掺了水的,他在美国压根没做过芯片研发,读博士时搞的是电路测试。

在摩托罗拉也只是一名测试人员,所谓的“芯片设计经理”头衔完全是他自己编的。

至于后来推出的汉芯二号、三号那些,其实要么是拿市场上现成的芯片改的,要么就是把普通产品吹得天花乱坠,根本谈不上什么自主研发和技术突破。

通报一出,相关部门立马就下了处罚决定。

上海交大先免去了陈进微电子学院院长的职务,接着连他的教授头衔和任教资格也一并取消,直接把他从学校除名。

教育部那边,收回了曾授予他的“长江学者”荣誉,停发特殊津贴,之前拨付的款项也被要求退还。

科技部不仅叫停了他手上全部研究课题、追回经费,还明确规定今后不再允许他申请任何国家级科研项目。

国家发改委也中止了他负责的产业化项目,并追讨已下发的资金。

后来,中国科协也取消了之前颁给他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就这样,他过去靠造假得来的所有名头和待遇全被收回,彻底名声扫地。

可谁能想到,就在调查组紧锣密鼓调查的时候,陈进早就脚底抹油溜了。

这家伙嗅觉比谁都灵,2006年3月调查结果还没正式公布呢,他就借着“学术考察”的名义,偷偷跑到了美国旧金山。

后来大家才知道,他这跑路根本不是临时起意,早就提前布局好了。

在造假期间,他就通过在美国的弟弟,把骗来的11亿科研经费分批转到了海外账户,还销毁了实验室资料、财务报表这些关键证据,为逃跑铺路。

更可气的是,他早年在美国留学工作时就拿到了绿卡,跑到美国后没多久就换了国籍,彻底断了回国的后路。

国内这边急得团团转,想把他抓回来受审,可难就难在中美没有引渡协议。

警方后来还对他发了红色通缉令,可美国那边以“证据不足”为由不配合,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就这样,陈进带着骗来的巨额资金,在硅谷安了家,过得那叫一个逍遥。

这些年他刻意保持低调,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也从没对当年的骗局说过一句道歉的话,仿佛那11亿经费和被耽误的中国芯片发展,都跟他没关系似的。

反观国内,这场骗局留下的烂摊子可太难收拾了。

上亿元的科研经费打了水漂,很多真正该支持的科研项目因为资金被挪用而停滞。

更严重的是,整个芯片行业陷入了信任危机,不管是国内投资者还是国际合作方,都对中国自主芯片研发没了信心,导致后续好几年,相关的科研投入都变得格外谨慎。

在全球芯片技术飞速发展的关键十几年里,中国因为这场骗局错过了黄金发展期,被国外越拉越远。

直到后来中美贸易摩擦爆发,芯片被“卡脖子”,大家才又重新重视自主研发,这中间被耽误的13年,真的太可惜了。

不过话说回来,吃一堑长一智,这场骗局也倒逼国内完善了科研制度。

2006年11月,科技部出台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这可是国内首个针对科研造假的条例,把打击学术不端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后来科研项目的评审、经费监管、成果鉴定都严格了很多,再也不会让“砂纸磨芯片”这种荒唐事发生了。

现在华为海思、中芯国际这些企业能顶上来,自主研发出先进芯片,也算是在弥补当年的遗憾。

而陈进呢,虽然在美国过得滋润,但他的名字早就成了科研造假的代名词,被钉在了中国科技史的耻辱柱上。

不管他在美国赚多少钱、地位多高,在国内提起他,没人不骂一句“骗子”。

他偷走的不只是国家的经费,更是一个国家在关键技术领域奋起直追的时间和机会,这种伤害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弥补的。

直到现在,陈进依然在美国逍遥法外,没有受到任何法律制裁,这事儿想想就让人憋气。

但公道自在人心,他或许能躲得过法律的制裁,却永远躲不过历史的骂名和后人的唾弃。

这场骗局也给所有搞科研的人提了个醒:科研路上没有捷径,诚信才是底线,耍小聪明、投机取巧骗来的荣誉和财富,早晚都会化为泡影,只有脚踏实地钻研,才能真正为国家科技进步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科技   中国   经费   芯片   陈进   美国   骗局   科研   技术   自主   国家   摩托罗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