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王,你还在抽烟啊?这都多少年了,不考虑戒一戒吗?”
傍晚的公园里,63岁的王叔坐在长椅上,熟练地点燃了一支烟。他的好友老陈见状,忍不住劝了两句。
谁知王叔却笑眯眯地反问:“你知道吗?其实咱们抽烟还有好处呢。不信你去网上搜搜,很多人都说吸烟能提神、消愁,还有不少‘烟民’身体健得很!”
这番话引得身边遛弯的几个老人都竖起了耳朵。吸烟真的没有大家说得那么可怕吗?不少人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怀疑起长期以来“谈烟色变”的观点。

但真相到底如何?“经常吸烟真的能带来健康上的‘好处’吗?”如果你也是“烟不离手”的老烟民,或正打算戒烟,却总是犹豫不决,不妨看看下面的科学解读,答案或许远比你想象得要复杂。
坊间流传着“吸烟能消除压力”、“提神醒脑”的说法,对于不少烟民来说,点上一支烟的确有放松、舒缓焦虑的感觉。
英国心理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吸烟者在短时间内,确实可以通过尼古丁的刺激,获得轻微的愉悦、注意力提升甚至情绪平稳的体验。
这主要源于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够影响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短时间内让人兴奋或快乐一点。也有“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的民间说法,给不少人留下“烟越抽越精神”的错觉。
有研究指出,大约有58.4%的吸烟者反映在压力大时通过吸烟获得了‘缓解疲劳’的感觉。不过,这种短暂“好处”,真的意味着经常吸烟对健康无害吗?权威医学指南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坚持吸烟一段时间后,身体会发生哪些显而易见的变化?不少长期烟民总觉得身体没什么大碍,实际上,医学研究发现吸烟对全身健康的影响是“慢性积累、逐步恶化”:
血管损伤隐匿: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追踪的一项6.1万人大型队列研究显示,长期吸烟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会增加48%-60%;吸烟者罹患脑卒中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高出1.9倍。
虽然短时间内感受不到变化,但血管被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损伤,血管壁逐步变厚变硬,就像水管里堆积的水垢,日积月累,埋下大隐患。
肺功能受损悄然推进: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数据显示,每年中国新增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约100万,其中超八成有长期吸烟史。吸烟让肺泡逐步硬化、弹性下降,出现咳嗽、气喘、运动耐力变差等问题。
很多刚开始只是“清晨咳嗽”,但几年后便可能发展为“爬楼都喘、出门需吸氧”。

全身免疫力下降:
长期吸烟还会让人体自身免疫防护被削弱。数据表明,吸烟者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如流感、肺炎)并发重症的概率要比同龄不吸烟者高出2倍左右。一旦碰上疫情流行或冬春感冒季,本来“平平无奇”的小病可能变成“命门”。
癌症风险显著上升:
《柳叶刀》一项权威分析显示,我国75%的肺癌死亡和超过50%的食管癌都和吸烟密切相关。男性吸烟者的肺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15-30倍。这不是虚惊,而是成千上万人用生命验证的事实。
消化道慢性病增多:
经常吸烟会对胃肠黏膜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中华消化学会数据显示,烟民发生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概率平均高出36.9%。
所以,和“偶尔提神、心理安慰”相比,这些医学上明确、长期、不可逆的身体伤害更应该引起重视。很多人以为短期没有症状就是“没事”,但这恰恰是烟草对健康最大的隐蔽杀手。

看到这里,或许你还会问:“我抽烟几十年了,现在戒,还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立刻行动永远不晚。
多项世界卫生组织大数据研究显示:戒烟3个月后,咳嗽、气喘等症状大多明显改善;半年后,心血管风险平均下降20%;持续戒满1-5年,罹患心梗、卒中、肺癌等重大疾病的风险可下降约30%-50%。

哪怕是60岁以上的“老烟民”,一旦停下来,身体依然能够在不同程度上自我修复与调节。
设定明确目标,记录下每次吸烟欲望以及情绪波动,帮助自己发现替代方式,比如散步、深呼吸、喝温水等。
与家人、朋友主动沟通,获得支持和陪伴,研究表明有社交支持的人戒烟成功率能提升23%-34%。
必要时寻求医生和专业戒烟门诊帮助,选择合适的辅助药物或心理疗法。医院正规的“戒烟干预”服务能让戒烟效率提升2-3倍。

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慢阻肺防治指南(2022年修订版)
中华消化学会. “吸烟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研究”
国家卫健委. 《中国烟草流行监测年度报告》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5-11-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