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全国上下掀起抵制美货热潮,印企业家喊话:要学中国自力更生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商品加征了 50% 的关税。这一加税可不得了,直接把印度给惹毛了,引发了印度全国性的抵制美货浪潮。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抵制的声音,线下也有不少集会,这反美情绪那是相当高涨啊。

印度为啥反应这么大呢?这次加税,意味着印度55%的输美商品都得受影响。这对于印度的出口企业来说,可是个沉重的打击,所以从政府到民众,抵制美货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手段。

可光靠抵制,真能解决问题吗?

美国品牌在印度有多吃香?

印度可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呀,这么大的人口基数,那消费市场可相当庞大,自然就成了美国企业眼中的香饽饽,是他们重要的增长市场。美国这些品牌呢,就把目标瞄准了印度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觉得他们是核心消费群体。你还别说,美国品牌在印度那真是挺吃得开的。

就拿 Meta 旗下的 WhatsApp 来说吧,它在印度拥有全球最大的用户群呢。想想看,印度那么多人都在用这个软件聊天、交流,这影响力可不小啊。还有达美乐披萨,在印度的门店扩张速度那是全球最快的。走在印度的街头,很容易就能看到达美乐的门店,而且生意还都不错呢。

至于可口可乐和百事,那更是主导了印度的零售渠道。印度的超市、便利店,货架上摆满了这两种饮料,基本上你想买饮料,大概率就会选它们。还有苹果和星巴克,那也是深受印度消费者喜爱。每次苹果新店开业或者星巴克有促销活动,那店里都是人满为患,人们排着长长的队,就为了能买到苹果的新产品或者喝上一杯星巴克的咖啡。

印度要学中国?

面对美国的关税压力和国内的抵制浪潮,印度也提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那就是 “自力更生” 战略。印度总理莫迪在班加罗尔的一次集会上发出了 “特别呼吁”,他说印度的科技公司一直在为全球制造产品,但现在应该更优先考虑印度自身的需求了,这其实就暗示着要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莫迪这么一呼吁,民间和企业界也纷纷响应。与印度人民党有关联的 “国货觉醒运动” 在印度各地举行了小型公众集会,还在全国分发 “本土替代清单”。清单上列了很多印度本土的沐浴皂、牙膏和冷饮品牌,号召大家用这些本土品牌去替代外国品牌,还说这是 “爱国主义行动” 呢。

企业界这边,Wow Skin Science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马尼什・乔杜里就批评印度人以前总是为外国品牌自豪,却忽视了本土制造商。他呼吁要把 “印度制造” 打造成全球追捧的对象,让印度的产品也能像韩国的食品和美妆产品那样,在全球走红。

还有 DriveU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拉姆・沙斯特里也说,印度应该有自己本土的推特、谷歌、YouTube 这些社交媒体和科技平台,就像中国那样有自己的同类产品。看来,印度政商界是想借鉴中国 “自力更生” 的策略,通过发展本土产业链,来逐步替代美国品牌呀。

不过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中国是经过了数十年的技术攻关,才实现了产业链的自主。可印度呢,目前本土产业链还比较薄弱,比如说手机芯片基本全靠进口,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也只有 14%,跟中国的 27% 比起来,差距还挺大的。而且印度本土品牌的出口额可能都不及中国的一个省,想要达到中国那样的 “自力更生” 水平,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抵制运动矛盾重重

这抵制美货的运动看似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实际上背后也有不少矛盾。首先是消费者态度的分化。一方面,确实有一部分消费者支持抵制,尤其是小城镇和农村的消费者,更容易受到民族主义的动员,觉得应该支持本土产品,抵制美国货。

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消费者并不买账。就像北方邦的居民拉贾特・古普塔,他就觉得关税是外交问题,跟自己的消费没关系。他还挺喜欢麦当劳 49 卢比一杯的咖啡,觉得很划算,所以还是会继续购买美国品牌的产品。

再说政府这边,一边是国内抵制浪潮高涨,大家都在抵制美国货,可另一边呢,特斯拉在新德里开设第二家展厅的时候,印度商务部官员居然还去参加了开业仪式,和美国大使馆官员一起剪彩。

这就有点让人看不懂了,一边喊着抵制,一边又对美国企业这么热情,这算怎么回事呢?而且印度政府也没有全面升级贸易报复措施,只是在防务采购等一些边缘领域进行了反制,比如冻结了波音的订单,并没有采取像对等加税这样更有力的措施。

从这次抵制美货运动中,能看出印度其实面临着三重困境。

第一是经济依赖,印度本土产业链太薄弱了,很多东西都依赖进口,像高端医疗设备 85%、汽车零部件 62% 都要靠进口,手机制造还依赖中国零部件呢,想要短期替代美国品牌,真的很难。

第二是身份认知问题,印度中产阶级把美国品牌当成了 “身份象征”,这种消费习惯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所以就和民族主义的诉求产生了冲突。

第三是战略摇摆,政府既想通过抵制美货来表达民族情绪,塑造 “制造强国” 的形象,又想吸引美国投资,像特斯拉建厂就是个例子,所以就在 “抵制美货” 和 “吸引美资” 之间摇摆不定,凸显了务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妥协。

总的来说,印度这次的抵制美货浪潮,其实是民族情绪的一种宣泄,也是对自己在全球化中依附结构的一种反思。印度想要复制中国 “自力更生” 的路径,可不是靠一场短期的抵制运动就能做到的。

印度得先解决好本土产业升级的问题,保持政策的连贯性,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本土经济和产业,才有希望摆脱对外国品牌的过度依赖,真正实现 “自力更生”。不然的话,这抵制美货运动可能就只是一阵风,吹过之后,一切又回到原点了。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财经   自力更生   印度   中国   热潮   企业家   全国   美国   本土   品牌   产业链   浪潮   消费者   国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