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养肝、夏护魂!5款中医经典养肝茶,把“肝”养得稳稳的

中医有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又言“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在人体中就像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既要藏纳血液、濡养全身,又要疏通气机、调和情志——情绪好不好、眼睛亮不亮、睡眠稳不稳,甚至消化顺不顺,都和“肝”的状态息息相关。


现代人多有“肝累”之扰:久坐不动憋闷了肝气,熬夜追剧耗伤了肝血,吃多油腻困住了肝脾,遇事急躁点燃了肝火。若不及时调护,日久便会出现胁肋胀、眼睛干、情绪差、睡眠浅等问题。


茶饮是中医“治未病”的便捷之法,取天然草木之性,顺肝之喜好,或疏肝、或滋肝、或柔肝、或健脾护肝,日常冲泡饮用,既贴合“药食同源”的理念,又能悄悄把肝养回来。下面就为大家分享5款经典养肝茶,每一款都有中医理论支撑,对应不同的肝部不适,按需选用,养出“条达之肝”。


第一款:玫瑰花佛手茶——疏肝解郁,解“情绪郁气”之困


很多人常觉得“心里堵得慌”,遇事容易烦躁,明明没多大事却忍不住发火,发完火又后悔;有的则是情绪低落,不想说话,胸口像压了块石头,连吃饭都没胃口,晚上还容易醒得早——这在中医里多是“肝气郁结”的表现。肝喜条达,一旦郁住,就像水管堵了,气机不通,自然浑身不舒服。


这款玫瑰花佛手茶,就是专门“通肝气”的,组方简单却精准:干玫瑰花5克、干佛手3克、温开水500毫升。


从性味归经来看,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脾经”,是中医里疏肝解郁的“温柔药”——它不像柴胡那样偏燥,而是能轻轻散开郁结的肝气,还能养血调经,女性朋友若因肝郁导致月经前乳房胀,喝它也合适;佛手“味辛、苦、酸,性温,归肝、脾、胃经”,能疏肝理气、和中止痛,尤其擅长化解“肝气犯胃”的不适,比如郁气堵得胃里胀、嗳气多,佛手能一并调理。


冲泡时要注意,先用温水快速洗茶一遍,再用80℃左右的热水冲泡(避免沸水破坏香气和有效成分),盖上盖子焖5分钟,待茶汤呈淡粉色、飘出清甜香气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2-3次,直到味道变淡。


这款茶适合“肝郁体质”的人:比如上班族、宝妈,常因压力大、琐事多憋闷情绪;或是性格偏内向,遇事爱钻牛角尖的人。但要注意,玫瑰花和佛手都偏温性,若是容易上火、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的“热性体质”,可少放1克玫瑰花,加1片干荷叶清热。


第二款:枸杞菊花决明子茶——滋肝明目,解“肝阴亏虚”之燥


中医讲“肝开窍于目”,眼睛的明亮与否,全靠肝血濡养。很多人长期看电脑、刷手机,或是经常熬夜,会觉得眼睛干涩、酸胀,看东西模糊,甚至迎风流泪;有的还会头晕、头胀,下午或晚上更明显,手脚心发热,睡眠时容易出汗——这多是“肝阴亏虚”,不能濡养眼睛和头部所致,就像土地缺水,草木会干枯一样,肝阴不足,身体也会“燥”。


这款枸杞菊花决明子茶,主打“滋肝阴、清肝热”,组方为宁夏枸杞8克、杭白菊5克、炒决明子5克(决明子选“炒”的,比生决明子温和,减少对脾胃的刺激)。


枸杞是中医里“补肝肾之阴”的佳品,“味甘,性平,归肝、肾经”,能补肝血、滋肝阴,而且性子平和,不像熟地那样滋腻,日常吃也不容易腹胀;杭白菊“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能清肝热、明目,尤其适合“肝热上炎”导致的眼睛红、胀、痛;炒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肝、大肠经”,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肝热容易连带“肠热”,导致大便干结,决明子能一并解决,让“热邪”从大便排出。


冲泡时,先把炒决明子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焖10分钟(决明子质地硬,需多焖一会儿),再加入枸杞和杭白菊,继续焖5分钟即可。喝到最后,枸杞可以直接吃掉,能更好地吸收营养。


这款茶适合“肝阴不足、兼有虚热”的人:比如学生、程序员、自媒体从业者,长期用眼过度;或是经常熬夜的人。但要注意,菊花和决明子偏寒,若是脾胃虚寒——比如吃点凉的就拉肚子、平时容易怕冷、舌头颜色淡的人,要少放菊花和决明子(各减到3克),再加1颗桂圆肉温养脾胃,避免伤了“脾阳”。


第三款:白芍甘草茶——柔肝缓急,解“肝血不足”之痛


有的朋友经常觉得肋骨下面隐隐作痛,尤其是生气、劳累后更明显;有的则是肚子痛,痛的时候喜欢用手按着,或是蜷缩起来会舒服点;还有的会觉得手脚发麻,月经量少、颜色淡,平时容易疲劳——这在中医里多是“肝血不足、肝气不舒”导致的“肝急”,就像一根绳子绷得太紧,需要“柔”一下才能缓解。


这款白芍甘草茶,源自《伤寒论》里的“芍药甘草汤”,是中医“柔肝缓急”的经典方,改成茶饮更温和:白芍10克、炙甘草5克(甘草选“炙”的,比生甘草更能补中益气,调和药性)。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是“养血柔肝”的要药——酸能收敛,苦能泄热,既能补肝血,又能柔化过旺的肝气,让“绷紧”的肝慢慢放松;炙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能补中益气,还能“缓急止痛”——中医里“甘能缓”,甘草的甜味能像“润滑剂”一样,缓解肌肉、经络的紧张,和白芍搭配,既能柔肝,又能止痛,尤其适合“肝血不足”导致的隐痛、挛痛。


冲泡时,白芍和炙甘草质地偏硬,建议用养生壶煮15分钟(煮比泡更能出味),煮好后滤出茶汤,代茶饮用,一天可以煮1-2次。


这款茶适合“肝血不足、肝气偏急”的人:比如中年女性,因气血消耗多导致肝血不足;或是经常生气后出现胁痛、腹痛的人。但要注意,白芍偏寒,若是平时容易怕冷、大便稀溏的人,可加2片生姜(性温)一起煮,中和白芍的寒性;另外,甘草不宜长期过量服用(一般建议连续喝不超过7天),避免出现“水钠潴留”(比如手脚轻微肿胀)。


第四款:女贞子墨旱莲茶——滋肝补肾,解“肝肾阴虚”之衰


中医讲“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转化——肝血不足久了会耗伤肾精,肾精亏虚也会导致肝血不足。很多人到了中年,或是长期熬夜、劳累后,会觉得头晕耳鸣,耳朵里总像有嗡嗡声;腰膝酸软,站久了、走久了会觉得累;头发早白、掉发多,牙齿也容易松动;有的还会觉得口干咽燥,晚上睡觉容易醒——这多是“肝肾阴虚”的表现,需要“肝肾同补”。


这款女贞子墨旱莲茶,源自中医经典方“二至丸”,是“滋肝补肾”的常用方,改成茶饮更方便日常饮用:女贞子8克、墨旱莲8克。


女贞子“味甘、苦,性凉,归肝、肾经”,能补肝肾阴、乌须发,尤其适合“阴虚内热”导致的头晕、须发早白;墨旱莲“味甘、酸,性凉,归肝、肾经”,既能补肝肾阴,又能凉血止血——比如有的人因阴虚导致牙龈出血、鼻出血,墨旱莲能一并调理。“二至丸”的名字也有讲究,女贞子在冬至前后采收,墨旱莲在夏至前后采收,取“冬夏二至”之意,顺应阴阳变化,滋补效果更贴合人体。


冲泡时,女贞子和墨旱莲都偏干硬,建议先用温水洗一遍,再用沸水冲泡,盖上盖子焖15分钟(若是用养生壶煮10分钟,效果更好)。茶汤喝起来有淡淡的甘苦味,可根据喜好加1-2颗冰糖调味(冰糖性平,不影响药性)。


这款茶适合“肝肾阴虚”的人:比如中老年人、长期熬夜的上班族、产后气血耗伤的女性。但要注意,女贞子和墨旱莲都偏凉,若是脾胃虚寒、经常拉肚子、怕冷的人,要少放(各减到5克),再加2颗红枣(性温)一起冲泡,避免伤了脾胃;另外,感冒发烧、喉咙痛的时候,要暂停饮用,因为滋补的药材会“敛邪”,影响感冒恢复。


第五款:陈皮茯苓茶——健脾疏肝,解“肝脾不和”之胀


中医有个重要理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若是肝气郁结久了,容易“欺负”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变差;反过来,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也会困住肝气,形成“肝脾不和”的恶性循环。很多人情绪不好的时候,会觉得肚子胀、没胃口,吃点东西就嗳气,大便不成形,或是黏在马桶上冲不干净——这就是“肝脾不和”的典型表现。


这款陈皮茯苓茶,主打“健脾疏肝”,通过补脾胃来辅助养肝,组方为陈皮5克、茯苓10克、炒麦芽5克(麦芽选“炒”的,比生麦芽更能健脾消食)。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它的“辛味”能散开郁结的肝气,“苦味”能燥湿,适合脾胃有湿导致的腹胀、痰多;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能健脾利湿、宁心安神——它能把脾胃里的水湿排出去,让脾胃功能变强,还能缓解因“肝脾不和”导致的失眠;炒麦芽“味甘,性平,归脾、胃、肝经”,能健脾消食、疏肝解郁,尤其适合因肝气郁结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冲泡时,茯苓质地硬,建议用养生壶煮10分钟,再加入陈皮和炒麦芽,继续煮5分钟即可。茶汤喝起来有陈皮的清香,还带点麦芽的微甜,很适合日常饮用。


这款茶适合“肝脾不和”的人:比如上班族、宝妈,因压力大导致肝气郁结,又因饮食不规律伤了脾胃;或是平时爱吃油腻、生冷食物,导致脾胃有湿的人。这款茶性子平和,大多数人都能喝,若是容易上火的人,可加1片干荷叶;若是怕冷的人,可加1颗桂圆肉,按需调整即可。


养肝茶虽好,3个“中医提醒”要记牢


1. 辨证饮用,不盲目跟风:中医讲究“一人一方”,茶饮也需“辨证”——比如肝郁的人喝了滋肝阴的茶,会加重郁气;脾胃虚寒的人喝了清肝热的茶,会伤脾胃。一定要先看清自己的体质,再选对应的茶。

2. 茶饮是“调”,不是“治”:茶饮主要用于“日常养护”和“轻微不适”,若是出现明显的胁肋剧痛、眼睛红肿疼痛、黄疸(皮肤发黄)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能靠茶饮拖延病情。

3. 养肝更要“顺肝性”:茶饮只是辅助,真正的养肝要顺应肝的喜好——“肝喜条达”,就少生气、多笑一笑;“人卧则血归于肝”,就尽量晚上11点前睡觉;“肝恶湿”,就少吃油腻、生冷食物。把这些习惯做好,再搭配茶饮,养肝效果才会更好。


肝是人体的“大将军”,也是最需要“温柔呵护”的脏腑。一杯小小的养肝茶,承载的是中医“顺时、辨证、治未病”的智慧,日常冲泡饮用,既能缓解当下的不适,又能悄悄养出健康的肝。愿大家都能通过简单的茶饮,养出“条达之肝”,情绪稳、睡眠好、眼睛亮,浑身都舒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1

标签:养生   中医   经典   脾胃   肝气   墨旱莲   决明子   白芍   女贞子   甘草   陈皮   佛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