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去的所有人里,我最怀念的是那个“不管不顾”的自己


整理旧物时,指尖触到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皮上还沾着当年大学宿舍楼下的梧桐叶碎屑。翻开第一页,歪歪扭扭的字迹带着少年人的莽撞:“今天看到晚霞把天空染成橘子色,我和阿瑶在操场跑了三圈,风里都是甜的!” 看着这行字,我突然愣了很久——原来我也曾是个会为一片云、一阵风就雀跃半天的人,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把那个眼里有光的自己,弄丢在了时光里。

我们总在忙着长大、忙着适应、忙着活成“别人眼里对的样子”,却在日复一日的“妥帖”与“克制”里,慢慢磨掉了身上的棱角,藏起了心里的热爱,最后连自己都快认不出镜中那个“稳重”却毫无生气的人。

1. 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弄丢自己的?

现在的我,活成了“秩序”的囚徒。每天早上7点准时起床,煮固定分量的牛奶和鸡蛋,走同一条铺满梧桐树影的通勤路,连脚步的节奏都像是被设定好的。办公室的格子间里,文件永远按日期排得整整齐齐,笔筒里的笔按长短依次摆放,就连那盆绿萝,每一片叶子我都会用湿巾擦得锃亮,连叶脉里的灰尘都不允许留存。

有次同事借我的笔,用完后随手放进了笔筒,没按我习惯的顺序摆放。我当时没说什么,可等同事走后,我却下意识地把笔重新排好,指尖触到冰凉的笔杆时,突然觉得一阵荒诞——我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连一点“不整齐”都无法容忍,连一点“意外”都不敢接受。

后来我才明白,这不是“自律”,而是“自我保护”。大学毕业那年,我因为坚持要去外地做喜欢的新媒体,和父母大吵一架,最后带着仅有的两千块钱出发,却在三个月后因为没做出成绩、房租到期,灰溜溜地回了家。那时候亲戚的议论、父母的叹息,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从那以后,我就告诉自己:“不能再任性了,要懂事,要走最稳的路。”

于是我学着收敛脾气,学着对所有人说“好”,学着把“我喜欢”藏在“我应该”后面。朋友约我去露营,我会下意识地说“周末要加班”,其实是怕遇到蚊虫、怕睡不好影响周一工作;看到喜欢的小众设计师品牌,我会先算“这个月房租多少、生活费多少”,最后默默关掉页面;甚至和人吵架,我都会先反思“是不是我太冲动了”,哪怕错的不是我。

我给自己裹上了一层厚厚的壳,这层壳很光滑、很安全,能隔绝所有可能的伤害与失望,却也把那个会为热爱疯狂、会为情绪失控的自己,牢牢困在了里面。就像办公室那盆绿萝,原本是前同事阿哲留下的——阿哲是个爱咋咋呼呼的男生,桌上总堆着乱糟糟的书稿,喝剩的咖啡杯旁会放着刚画的漫画,连绿萝都被他养得枝丫乱伸,却透着一股蓬勃的野气。可被我接手后,我剪掉了所有“多余”的枝丫,每天按时浇水、擦叶,把它养得规规矩矩,却也养得没了灵魂。我看着它,就像看着现在的自己:整齐,却不鲜活。

2. 那些被我们遗忘的“热烈”,藏着最珍贵的生命力

笔记本里还夹着一张照片,是当年和同学们去海边露营时拍的。照片里的我,头发被海风吹得乱蓬蓬,脸上沾着篝火的灰烬,手里举着半瓶啤酒,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背后是漆黑的夜空,银河像一条发光的丝带,把整个世界都裹在温柔里。

我突然想起那个夜晚:我们坐了三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又步行了两公里才到那片荒弃的海滩。阿哲带了个破旧的吉他,弹得不成调,却没人在意;阿瑶带了很多零食,我们坐在沙子上,你抢我一块饼干,我喂你一颗糖;后来火快灭了,我们就围在一起,听阿哲讲他那不靠谱的创业梦,听阿瑶说她想当旅行作家的愿望。我记得当时我指着星空说:“以后我要写很多很多故事,把这些美好的瞬间都记下来!” 那时候的声音很响,底气很足,好像整个世界都在为我让路。

可现在呢?如果有人提议去露营,我第一反应不是“好啊”,而是“有没有厕所?会不会有虫子?明天要上班会不会没精神?”;如果有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会笑着说“好好工作,多赚点钱”,再也说不出“写很多故事”这样的话;甚至看到好看的晚霞,我也只是拿出手机拍张照,发个朋友圈,再也不会像当年那样,拉着人在操场跑圈,只为了多感受一会儿风里的甜。

我们总说“长大了要稳重”,可“稳重”的背后,是我们慢慢丢掉了“不管不顾”的勇气。我们怕太投入会受伤,怕太冲动会出错,怕不合时宜会被笑话,于是学着把情绪藏在心里,把热爱埋在角落,把真实的自己裹在厚厚的壳里。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那些被压抑的渴望、被磨平的棱角,从来都没有消失,它们只是在心底悄悄发酵,变成深夜里偶尔冒出来的失落——“我好像,再也不是原来的我了。”

3. 找回自己,从来都不是“回到过去”,而是“看见现在”

那天晚上,我没有像往常一样把笔记本放回抽屉,而是把它摊在书桌上,又翻出了当年拍的露营照片。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照片上,我突然觉得,或许我不用那么“完美”,或许我可以偶尔“失控”,或许那个鲜活的自己,并没有真的消失。

第二天早上,我没有煮固定的牛奶鸡蛋,而是绕到街角的早餐店,买了很久没吃的油条和豆浆,看着老板熟练地翻着油条,听着周围人的谈笑声,心里竟有了久违的踏实。上班路上,我没有走熟悉的那条路,而是拐进了一条小巷,发现巷子里有一家卖手工饰品的小店,老板娘戴着老花镜,正在串珠子,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她的白发上,温柔得像一幅画。

午休时,我给阿瑶发了条消息:“周末要不要去周边露营?我查了个地方,有星空,还能烤棉花糖。” 发送成功的那一刻,我心里有点忐忑,怕她拒绝,也怕自己会像以前一样临阵退缩。可没过多久,阿瑶就回复了:“好啊!我早就想跟你一起出去玩了,当年的露营我到现在还记着呢!”

那个周末,我们真的去了露营地。晚上坐在篝火旁,看着棉花糖在火上慢慢变成金黄色,阿瑶笑着说:“你还记得吗?当年你非要把棉花糖烤得焦黑,说这样才好吃,结果苦得你直吐舌头。” 我也笑了,原来那些我以为早就忘记的细节,其实一直都在心里。风里带着草木的清香,抬头能看到漫天的星星,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在慢慢复苏——是那种不管不顾的热爱,是那种毫无保留的快乐,是那个我以为早就弄丢了的自己。

其实我们都一样,在成长的路上,总会因为害怕受伤、害怕失望,而给自己裹上一层又一层的壳。可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把自己磨成没有棱角的样子,而是在经历过风雨后,依然能找回心里的那份热爱,依然能勇敢地做自己。

我们终其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也会失去很多人,但最不该失去的,是自己。那个曾经为晚霞心动、为热爱疯狂的自己,那个曾经不管不顾、敢闯敢拼的自己,从来都没有消失,只是被我们暂时藏在了心底。

从今天起,试着对自己好一点:想吃的东西就去吃,不用怕长胖;想做的事就去试,不用怕失败;想表达的情绪就说出来,不用怕别人笑话。不用逼自己活成“完美”的样子,因为那个真实的、鲜活的、有点小缺点的你,才是最珍贵的。

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该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而该活在自己的热爱里。那个你怀念的自己,其实一直都在,只要你愿意回头看看,愿意给自己一点“不管不顾”的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美文   不管不顾   所有人   当年   晚霞   棱角   鲜活   稳重   枝丫   棉花   笔筒   同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