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比能力更重要,学会三个心法,普通人也能成功

很多人常常会这样表现:“心有余而力不足。”

面对自己的目标,感觉毫无办法,然后就放弃。

《孔子世家》中却说:“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你的心中没有向往了,那还谈什么成功?

境由心生!运气,财富,真情等,皆是如此。

人在一定年纪,能力是标配,心力要顶配。

“我做不到,我的认知不够,我的能力不足......”这是很多人退缩,放弃的理由。

“我们没有办法拥有能力之外的东西。”这是很多人固有的认知。

事实上,人的很多的能力是激发出来的,不是平常都能露出来。

春秋时,孔子带着一群弟子去卫国,在蒲地,当地人把他们团团围住。

蒲地人不允许孔子去卫国,否则就要动粗了。

大家顿时不知所措,多数人打退堂鼓。

弟子公良孺站出来,说:“我们在匡地遇到危险,被困了,坐等救援。现在又被困,我选择和他们搏斗。”于是拔出长剑。

本地人见状,退缩了,说:“只要你们不去卫国,我们就放你们离开。”

孔子假装答应,然后绕道,还是去了卫国。

俗话说:“狗急跳墙,兔子急了也咬人。”这话很难听,但也证明了一点——危难之中,能力就爆发了。

很多人在一定的年纪,其实是有“超能力”的。一些结果,可以是自己都意想不到,大家都不敢相信。

《蜀鄙二僧》中的穷和尚,大家都认为他没有办法到南海。但是他靠一瓶一钵,就去南海来回了一次。

《三国演义》中,曹操带兵南下,东吴大部分的大臣都认为,放弃算了,打不过。但是赤壁之战,却把曹操逼回了北方,东吴后来也顺利建国。

回到现实生活,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初中毕业的人,一步一步变成教授,某企业的高管等。

他们的能力,是跟随地位、目标而提升的。到了某个位置,为了某种状况,逼着自己去努力。倒逼机制,起了巨大的作用。

有时候拉开人与人的差距,不在于当初认知的高低,文凭的高低,而在于“想与不想”。

有志者事竟成,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要标配能力,也要顶配心力。

学会三个心法,普通人也能成功。

什么是心力?可以理解为“心中有想法、心中有力量”。

如果一个人连成功的想法都没有,肯定是一事无成的。就算他有很高的文凭,够得着某些领域,但是他不去做,或者稍微应付一下,就认定自己不行。

遭遇一两次挫折,就开始抱怨,心中一团乱麻,迷路了。

心力很强大的人,顺着想法,去找方法,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居然做到了。

具体有三个心法,谁都可以做到。

第一,专注法,把力量集中到一个点。

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三十多岁就已经很成功了,赚了不少钱。

很多人觉得,他运气好而已。

他却说:“我的运气来自于我早早地认清了该把精力放在哪里。”

他的成功,主要聚焦股票和数字。家里人还发现,他聚焦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11岁就进入了股市。

有这样一种说法:“人这一生,也只能做那么一两件事,有的人一辈子一件事都做不完。”

几十年,一晃而过,你东看看,西走走,反复尝试,到哪里都是新手,都无法成为精英。

你聚焦一件事,专门搞一种想法。多年过后,你会发现自己超越了同行一大截。

就算你一直打工,也会找到好的岗位,有一定的存款。

第二,马上执行法,稍作准备就开始。

凡事干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毕竟,万事开头难。

事情开始了,也会逼着你去做第二步。

多做几步,也许你发现困难重重。但是你不甘心,咬牙继续。这时候,你会有所突破。

你熬不住的时候,困难也到了要被打破的境界。

有的人,今天看到一个好位置,就决定摆摊,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了。三五天收入一般般,但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经过改进之后,收入就上来了。

“心”是一个人行动的指挥官。

人和成功最大的距离,就是从想到,到做到。你凡事干起来,再看下一步。就已经赢了一批人。

第三,意志锁定法,扛住了,熬过去。

我的一个朋友,在某学校门口做烧烤。

一开始,生意很一般。毕竟,学校门口的店铺多,竞争也大。

熬了两个月,马上就要放暑假了。朋友准备关门大吉。

但是朋友的妻子决定再熬一熬,并且开通了外卖单。

现在,朋友的店铺已经开了三年,除了学生生意,外卖生意也不错。

时间长了,就累积了口碑和顾客,而很多人,却败给了时间。

既然你决心要干,就干到底,适度变通。而不是寻找什么“速成法”。

写在最后。

清代的曾国藩,从小就笨,读书一晚上,都背不下一篇课文。

科考几次都落榜了。

但是他一心要走科举路,终于进士及第,成为名臣。

他说:“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心在那里,胆识就在那里,成功就在那里。

人生一路走来,有灰暗,也有泥沼,但你别灰心,别迷茫,相信自己,有所为,有所成。

作者:布衣粗食。

配图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美文   心法   心力   普通人   能力   孔子   东吴   想法   心中   朋友   南海   认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