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国货外衣,在中国疯狂敛财的“伪国货”,怪不得价格越来越贵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我们印象中的国货早已成为过去式,它们看似是中国品牌,实则却是外企品牌,一度蒙骗了不少消费者。

除此之外,这些“伪国货”的价格还一度飙升,让许多不知情的用户困惑不已。

“金龙鱼食用油”

金龙鱼这个品牌在国内可以说广为人知了,其食用油在中国很是畅销,直至现在依旧卖的很火。

虽然现在市场有很多食用油,但要论名气,金龙鱼依旧是顶尖的存在,从小吃到大的品牌。

电视中各式各样的宣传语,以及名人的代言,让金龙鱼一发不可收拾,销量称之为“奇迹”也不为过。

但谁都没料到,包装极其东方化的金龙鱼,实则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国货品牌”。

据悉,金龙鱼乃是新加坡品牌,驻扎国内市场后,在大肆的宣传下很快就做的风生水起,以至于坐上了老大哥的位子。

它不仅是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企业之一,其公司,营销部,经销商更是遍布全国,随处可见。

一直到现在,恐怕很多人还信以为真,以为是它是良心国货,实则只是一个“披着羊皮的狼”。

最重要的是,近些年金龙鱼的价格还迎来了上调,相比于之前有些昂贵。

“百威啤酒”

在炽热的高温下,没有什么比来上一瓶冰镇啤酒更刺激感官了,虽然现在的啤酒种类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品牌却深受年轻人喜爱,它正是百威。

相比于其他啤酒,百威的价格属于上等,是雪花,崂山等啤酒品牌的两倍或三倍。

明明口感跟其他啤酒大差不差,只是包装有些“花里胡哨”,结果价格却令人瞠目。

而这个在国内很普及的啤酒品牌,甚至名气一跃超过哈尔滨啤酒,实则却是美国啤酒品牌。

该啤酒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后来才逐渐引进到中国,并且受到了大多年轻人的青睐。

所以说,大家千万不要被它的“中国字”给骗了,其实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外企。

“青岛啤酒”

相比于百威啤酒,青岛啤酒的知名度也非同小可,细腻的口感也是很多人心目中啤酒的不二之选。

对于它的生产地,相信大家都以为是“本地特产”,以当地城市命名的一款啤酒。

但如果要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虽然青岛啤酒确实是在青岛诞生,但它的创始人却并非国人。

早在100年前,外国两位商人抵达青岛,并在此地投资建立了日耳曼啤酒公司,认为很有商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耳曼啤酒公司逐渐演变成了后面的“青岛啤酒”,在全球的销量都非常不错。

因为品牌具有久远的历史,再加上制作工艺出色,口感绝佳,所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很大。

“中华牙膏”

听到“中华牙膏”这四个字,很多网友的第一印象,肯定将其跟中国联想在一起,毕竟前两个字太有权威性了。

而这款牙膏在国内的知名度也非同小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销量格外的好。

尽管它的价格跟云南白药相比很便宜,但跟其他大众品牌的国产牙膏相比,还是有些昂贵。

不过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中华牙膏确实是国货出身,只不过半路却卖给了外国企业。

1994年,外资花费大量资金收购了上海牙膏厂,因此这款牙膏的经营权就此换人。

而联合利华公司是英国企业,中华牙膏在落入他的手中后,很多网友都一问三不知,误以为它还是国货品牌。

对于为何要走上外资接手这条路,中华牙膏并没有作出解释,一时间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

“大宝”

在当年那个化妆品还没有复杂化的年代,大宝以低价好用的营销方式,迅速占据了国产市场。

当年电视中的一句“大宝天天见”,让这个品牌火的一塌糊涂,在老一辈人眼中就是“精品”。

大宝之所以价格如此便宜,正是应了当年厂长的那句话,要做一款普通人也能够消费起的产品。

上世纪90年代,大宝在国内护肤品市场稳居第一,无人能够撼动它的位子。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随着外资化妆品涌入国内,导致国产化妆品品牌受到严重打击。

最终没过多久,大宝被外资以高价购买,它沦为外资品牌可以说迫不得已,早些年的大众定位价格如今已行不通了。

“孩儿面护霜”

作为早年的一款儿童面霜,孩儿面的影响力跟青蛙王子不分上下,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

当年的它质量严谨,价格便宜,一度成为最主流的儿童面霜,深受很多家长的喜爱。

然而令所有人都意外的是,在1994年它却成为了外资品牌,“国货血统”已不再纯正。

当年德国某公司将其正式收购,并对产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造型和口碑都变得多样化。

虽然现在市场上仍存在这款产品,但可惜销量却大不如前,一时间让人唏嘘不已。

“好来牙膏”

一直以来,好来牙膏的受众群体都十分广泛,清凉有劲的体验,配上非常便宜的售价,让它成为了牙膏界中的“性价比之王”。

而对于好来的前身,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正是有标志性图案的“黑人牙膏”。

当年它的销量非常强悍,在市场内有着绝对的影响力, 后来之所以选择改名,则是被质疑存在种族歧视。

最终在外界舆论的压力下,黑人牙膏不得已进行改名,不过销量并没有因换名,而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其实好来牙膏的“血统”也早已不正宗,早在40年前就被美国企业给收购了。

不过由于当时互联网不是很普及,所以很多人都并不清楚,如今可以说“真相大白”了。

中国商报的报道

总体而言,这些“伪国货”属实让人意想不到,看似是“中国货”,没想到有的不正宗,有的则是披着羊皮的狼。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美食   国货   中国   外衣   疯狂   价格   牙膏   啤酒   品牌   青岛   销量   中华   外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