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楼市越来越凶险了。
随着北京、上海等城市把二手房成交价给隐藏了以后,房价的信息不对称性就会越明显。
这种房价信息的不对称性,会让楼市里面的小白更容易踩坑。
以前能看到成交价的时候,好歹楼市小白还能看下成交价,知道这个走势,现在隐藏了成交价,对于楼市小白来说,他想要把握住现在最新的价格,就变的有难度了。
至于说,城市隐藏了二手房成交价以后,房价就不会涨了,这个就是扯淡的。
隐藏了二手房成交价以后,房价该涨,还是涨,房价该跌,还是会跌。
举个典型的例子。
北京楼市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隐藏了二手房成交价了,但是北京房价在2020年之后的那波房价大涨和大跌里面,一样都没躲开,照样就是大涨大跌。
在绝对的趋势面前,这种小伎俩是没用的。
降息驱动房价上涨的四大核心机制
中产阶级被 “拯救” 的三重底层逻辑
债务负担减轻与现金流改善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是中产阶级减负的核心抓手。2024 年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利率附近,平均降幅约 0.5 个百分点,以 200 万元贷款 30 年计算,可节省利息支出约 30 万元。这一政策惠及 5000 万户家庭,每年释放约 1500 亿元消费潜力,相当于 4 家中国 500 强企业的年营业收入。月供压力减轻后,中产家庭可将更多资金用于教育、医疗等支出,或通过 “卖一买一” 置换改善型住房,形成消费升级循环。
资产增值与财富效应修复
房价上涨直接提升中产家庭的净资产。例如,2020 年深圳房价上涨后,部分业主通过 “房产抵押贷” 套现用于高端消费,储蓄率相应下降。核心城市优质房产的增值效应更为显著,上海新天地、虹口等地块的高溢价成交(如庆隆与金茂竞得的虹口地块楼面价 11.75 万元 / 平方米)预示未来房价上行空间,持有此类资产的中产家庭财富安全感增强。此外,降息周期中,房产作为 “货币蓄水池” 的功能强化,M2 规模扩张(2024 年达 309 万亿元)推动资金向楼市集中,进一步巩固中产的资产价值。
政策精准支持刚需与改善需求
降息政策重点向刚需和置换需求倾斜。例如,2024 年 5 年期以上 LPR 下调 25 个基点,对贷款比例高、月供敏感的刚需家庭提振作用显著;“认房不认贷” 政策则鼓励 “卖旧买新”,降低置换成本。在核心城市,新房市场以改善型需求为主(如北京新房市场三居及以上产品占比超 79%),二手房市场承接刚需,形成 “一二手互补” 格局,中产阶级可通过置换实现资产升级。非核心城市中产则通过移居或购买性价比高的房产(如威海中小户型)减轻压力,政策红利覆盖不同层级需求。
风险与分化:需警惕的结构性挑战
尽管降息对中产的支持作用显著,但需注意以下风险:
大家想想,这几年房租下跌,原因是什么?难道房东一个个都是大善人,他们看到租客现在收入困难,主动降租吗?
这肯定不现实的。
现在很多房东自己日子都不好过,苦逼兮兮的在还房贷,还了这个月房贷都不知道下个月房贷从哪来。
房东做梦都想要把房租给涨起来。
但关键就是,租客的收入不给力,房东在这种情况下给租客涨房租,租客直接就不租了。
租客不租了,返回老家了,房东房子空置在那,房东就亏的更惨。
那些在大城市租房打拼的外地人,大部分都是图在大城市挣钱的,他们不是为了在大城市风花雪月才在大城市租房的,他们收入下降了,房东再涨房租,他们挣的钱交了房租以后攒不下来钱,他们就不在大城市待了,在大城市赚不到钱,在老家也赚不到钱,但好歹父母、朋友等都在老家,在老家挣的少,但是不用交房租。
所以房东就没办法,哪怕房东也想涨房租,但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只能降房租。
未来只要收入不涨,不管是租房收税,还是房地产税,房租都涨不起来的。
最后。
楼市越来越凶险了,信息越不透明,越能浑水摸鱼,大家还是多看一些有用知识,兼听则明,不要陷入信息茧房里面。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