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被刘敏涛演哭了,刘昊然出彩,74岁宋春丽上演教科书演技

这次的盛大阅兵,大家看爽了吧。

作为半个军迷,皮哥也是激动了一下午。

没想到,到了晚上,一台规格极高的文艺晚会,又全屏占据了热搜。

朋友圈里,也全是“震撼”“超乎想象”这样的强烈情绪词,都忙着给身边人安利。

咱们且不说舞台旁的观众都有谁,就说参与晚会表演的一线明星,就多达数十位。

每个人都几乎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演状态。

晚会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内容,大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

虽然带着主旋律性质,但却是迄今为止水准最高、制作最精良的晚会,甚至没有之一。

一台晚会看完,全国网友都在呼吁它全国巡演,可见其质量。

整台晚会的创作思路,确实很超前。

分为六个部分、五大篇章、十八个节目,但这些节目,其历史顺序又都是连贯的。

也就是说,整部晚会,就像一部90分钟的电影。

我们能从中看到历史剧情、主要人物和故事,从抗战起点,一直贯穿到了新时代。

而晚会中,又呈现了诸多人物、英雄和团体的细分故事,这里面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

最后,为了观感更好,主创利用了270°环绕舞台和动态投影等先进技术,打破了传统晚会的模式,强化了历史场景的感染力。

接下来,皮哥就跟大家一起,看一看整台晚会出场的明星,以及晚会的亮点。

我们按照篇章,一步一步看。

相信我,看完这部晚会,就好像亲身在时间的长河里,体验了一遍,那段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艰苦岁月。

第一场:怒吼吧,黄河

郭京飞饰演的角色,令人浮想联翩

晚会开场,播了一段短片,以1945年日本投降为起点,回溯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每个重要节点,都几乎以精良的影像,为我们呈现出了标志性的事件。

第二个节目《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让人震撼不已。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陷,东北人民陷入战争的泥潭,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舞台上,因战乱逃离家乡的穷苦百姓,他们拖家带口,在风雪中蹒跚前行。

为了活命拼尽了全力,但依旧逃不开纷飞的战火。

中间以抗联战士隔开,逆行的抗联战士们,他们打着红旗,迎着暴风雪前进。

背后不断回溯着“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真实影像。

而郭京飞饰演的,就是一位抗联的领导人。

根据后面的剧情,他出演的应该不是杨靖宇将军,而是当时千千万万个活跃在抗联一线的干部和英雄。

虽然贴上小胡子的郭京飞,严肃起来还有点喜感在。

但他的声台行表太过优秀,以至于皮哥完全沉浸在他的表演中,无法自拔。

这就是“话剧小王子”的魅力。

紧接着,第三个节目《血染的白桦林》承接,展现抗联战士在东北大地打击日寇的英勇事迹。

我们熟悉的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和李兆麟,也由演员扮演一一出场。

整个舞台冷暖色调切换,白桦树真实可感,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当时的战斗氛围和刺骨的寒气。

随着舞蹈节目《殇》的开始,最让人心痛的故事,映入眼帘。

《殇》是以南京一对青年兄妹为主角,用以小见大的视角,呈现了整个南京大屠杀的过程。

背景,是极其肃穆的真实影像和史料,而台前,则是无比逼真的演员和场景。

中华门的背景下,演员们身着雕塑一般黑色的衣服,在人间炼狱般的南京城里挣扎求生。

红色的灯光配合枪声的音效,仿佛又目睹了一次南京大屠杀的悲惨。

而所有人都簇拥着,守护着的这一对,衣着显眼的男孩女孩,仿佛是守护着一份渺茫的希望。

最后,当哥哥和妹妹一起举起手中的紫荆花,哥哥也被日军杀害,留下无比惊恐的妹妹,面对身后密密麻麻的遇难同胞姓名不知所措。

这场景看了无数遍,每次看都痛彻心扉。

整个南京城,仿佛就活下来妹妹一个人。

而第五个节目《怒吼吧,黄河》,也正式标志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全面反侵略的开始。

以教员的《祭黄帝陵文》为引子,全国同胞开始团结起来,誓死不当亡国奴,全面抗战到来。

第二场:红星照耀中国

胡先煦、罗晋、刘昊然、吴越、吴樾、雷佳音登场

第二场的开场节目,名叫《这束光》。

相信熟悉历史的大家都知道,来自延安的这束光,是谁。

这个节目,也是这场晚会中,出场明星数量最多的节目。

节目的背景,是彼时的延安。

胡先煦首先出场,他饰演的,应该是那时候意识觉醒,决心抗日的进步青年。

他和几个青年一起,准备去延安一同抗日。

穿着长衫的罗晋,饰演一位先生,应该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的代表。

他将来到延安的这些农民、学生、工人组织在一起,为他们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教给他们反抗的信念和智慧。

随后,刘昊然、吴越和吴樾相继出场。

刘昊然穿着中山装,显然是进步学生的代表。

吴越身着八路军军服,他神情严肃,眼含热泪,应该已经接受过战火的洗礼,是一位打过仗的八路军指挥员。

吴樾饰演的,是妇女主任的角色,她是当时进步妇女同志的代表。

几人声情并茂,娓娓到来,随着《东方红》、《军民大生产》、《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等旋律的响起。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延安抗日军民轰轰烈烈搞生产,建立抗日根据地,凝聚抗日力量的过程,被生动呈现了出来。

第八个节目,也是这个篇章的重头戏,皮哥又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雷佳音饰演一位即将出征的八路军战士

他坐在台阶上,出征之前,满眼含泪地凝望着手里的红星,并把这颗红星,给了自己的儿子。

有个女孩,拜托他把一颗枣带给自己的妈妈。

因为陕北有“吃了枣,早日归”的说法,雷佳音虽然知道,他们此去可能很难再回来,但依旧答应了小女孩的要求。

他告诉儿子,多攒一些枣子,自己就回去了。

皮哥理解的,这里的小朋友,依旧代表着希望,代表着那时所有八路军战士,所有抗日军民守护的种子。

雷佳音告别后,留下一个决绝的背影,身后是更多的青年,像他一样响应党的号召,从军到抗日的一线去。

一颗颗火种,自此燃遍抗日战场。

第三场:不可战胜的力量

最顶级的中国浪漫,刘敏涛出场让人落泪,王雷表演让人颤抖

这场以节目《遍地烽火》开场,整场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第一个舞蹈表演,就把皮哥看得燃了起来,之前悲伤的气氛,也缓和了许多。

红色的背景下,战士们手持马刀,拉着缰绳,似在战火中奔腾,让皮哥想起了电影《乘风》中的冀中骑兵团。

节目视觉效果卓绝,在光影的配合下,前面的演员挥舞马刀,后面血红的背景里,一批烈驹的身影卓绝向前,颇有马踏樱花的气场。

随后,在我们熟悉的《游击队歌》《地道战》《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旋律声中,铁道游击队,地道战以及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先进抗战事迹,一出出一幕幕,都被演员们生动演绎了出来。

就跟看一部抗日大片似的,根本停不下来。

而且,皮哥还发现这里面有个细节。

就是前面大刀队的三个演员,有一个的着装,明显区别于八路军。

看得出,整台晚会,几乎全景式地呈现了各路抗日力量的贡献,正面战场的力量也做了展示。

本以为,沉重的心情可以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中缓和一下,结果,刀人的故事又立马来了。

第十个节目,情景剧《永远的番号》,看得皮哥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节目中,演员刘敏涛,饰演一位母亲

而她所在的地方,我们应该已经熟悉了,那就是江苏淮阴的刘老庄。

早晨看阅兵,在战旗方队,有一面英雄的旗帜是“刘老庄连”。

战旗上的“庄”用的还是当时的写法,据说是怕那时的英雄们,找不到回家的路而特意保留的。

1943年3月18日,为掩护大部队转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的82个勇士,与二十倍于己的敌人鏖战,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英雄的番号就此而来。

节目通过灯光和遮罩的形式,配以声音,全景式呈现了当时的惨烈。

而刘敏涛饰演的母亲,就在战火中,救下了一个因爆炸受伤的小战士。

这个战士是舞蹈演员张翰饰演的,他曾出演过《只此青绿》里的王希孟。

因为伤势过重,这个战士也不幸牺牲。

王雷饰演的,正是这个英雄连队的指挥官

他被炸断了一条胳膊,依旧擎着战旗坚持战斗,情感饱满,感人至深。

老母亲痛不欲生,为了留下火种,她将自己的儿子,以及刘老庄的其他青年送上了战场,这个英雄的番号,才得以保留至今。

在演员们充满感染力和张力的表演下,皮哥看得潸然泪下。

是啊,当时不知道有多少如此英雄的连队,没有留下名字,没有留下身影,甚至连一抔骨灰,一件遗物也没有留下。

但他们依旧一往无前,英勇战斗,从未想过退缩,才给我们,今天的生活。

有人说,他们是倒在了黎明前。

而我说,正因为有他们,才有了黎明的到来,不是吗?

刘老庄连这样的英雄连队,还有很多很多。

就像《长津湖》里的第七穿插连一样,战士们虽然马革裹尸,但他们却成了我们,永远不会磨灭的历史记忆。

第四场:共同的黎明

一对特殊的情侣

这一场,终于来到了曙光前夕。

这次的主角,抛却了那些伟岸的集体记忆,将目光聚焦在一对将要分离的情侣身上。

男孩决定响应号召参军抗日,而女孩依依不舍。

背景中炮火连天,教室被烧毁,书桌被破坏,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读书的桌子。

女孩依依不舍,男孩心意已决。

女孩没有办法,大声阅读着朱自清的《春》,送别自己的爱人上了战场。

而这一场,也让整台晚会,有了格局和国际视野。

虽然故事主要呈现的是东方主战场,可晚会并没有局限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之所以叫《共同的黎明》,是因为每个反法西斯的国家,都有这样情侣分离的故事。

伴随着男孩离去的背影,随后的节目《不朽的旋律》里,我们就听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国际歌曲。

这里面,有前苏联歌曲《小路》,有加拿大名歌《红河谷》,还有前南斯拉夫的著名歌曲《啊,朋友再见》。

在一曲曲旋律中,国际主义战士的身影,浮现在背后的大银幕上。

那些与中国军民一道,抗击日本侵略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们的形象和精神,至此也具象化了。

本场的最后一个舞蹈,名叫《无名者的勋章》。

讲述的,就是那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失去生命的无名战士们。

舞者们穿着古铜色的衣服,就像一座座丰碑,伫立在历史的长河中。

他们神情严肃,好似望着当时自己希望的影子。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中,那满眼,不就是现在我们的样子。

第五场:正义永恒

74岁宋春丽的“生死对话”太催泪

这一场的主角,我们更加熟悉。

那便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自己。

节目名叫《如你所愿》,74岁的宋春丽老师,饰演那位曾经经历过战火,在南京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女孩。

如今,她已经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

晚会开始前,她其实已经出现过。

这也让整台晚会,看起来像极了一个老人的回望。

她满怀深情的跟曾经用生命保护自己的哥哥对话,手里还攥着那一束紫荆花。

只是一个表情,几句念白,就让皮哥再次流泪,感染力太强了。

仿佛所有观众,都被带入到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中。

随后,之前出现过的角色和身影,一一出现。

刘敏涛泪眼婆娑着询问,郭京飞语气深沉地讲述。

还有那些已经逝去,没有看到当下和平幸福生活的英雄们,一一出场。

他们与当下的学生、战士、科研人们对话,

但没有多说,也没有后悔,只一句话:向着光往前走。

整台晚会的主题,也在此刻被点明了。

视角重新回归到大阅兵的当下,仪仗队再次上台,用严谨专业富有纪律性的仪仗表演《守护正义》,让我们再次大饱眼福。

在晚会上看仪仗队的表演,和在阅兵场上,是两种观感。

尤其跟之前的历史故事串联起来,一眼万年,沧海桑田,仿佛看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艰难与浪漫。

之后,殷秀梅领唱第十七个节目《势不可挡》,整台晚会也就此迎来尾声。

尾声

尾声节目名叫《命运与共》,是一曲歌舞。

领舞的是舞者王雨菲,她身着象征和平的蓝色纱裙,像一只精灵,以东方之美,西方芭蕾之姿,在一群白色纱裙的舞者里翩跹起舞。

皮哥的理解,这个舞蹈象征的,就是和平吧。

跟早晨阅兵完毕的和平鸽一样,蓝白色的舞者,以和平鸽的舞蹈姿态,与和平的主题完成互文。

在阿云嘎和郁可唯优美的歌声中,为这台震撼人心,又富有视觉奇观和沉浸感的晚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其实我觉得,无论是电视机前的观众还是台下的政要,都能理解,这份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我们是有牺牲,是有艰难的时刻。

但中华民族伟大就伟大在,在每一个看似不可逆转的黑暗转折点,总有那么一群人站出来,引领整个民族和国家,走向新的光明。

你说这是文化传承也好,是民族基因也罢。

但这,是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才有的超能力。

就像最后,所有演员上台,与全场观众及领导人共同合唱《歌唱祖国》一样。

总有一些旋律和精神,能让我们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抵御一切。

虽然93阅兵和文艺汇演已经过去。

但经此一天,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信,似乎又多了几分。

总有人喜欢聚焦于宏大的历史叙事,转而忘记了那些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精神。

但这台晚会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往往是由这无数个细微的具体组成的。

聚沙成塔,星星之火。

正因如此,“正义必胜”在中国人的语境下,才是一个顺其自然的永恒真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蜉蝣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娱乐   教科书   演技   刘敏涛   刘昊   宋春丽   晚会   节目   战士   延安   英雄   演员   战旗   历史   战火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