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城市群明确最新定位,能决定中国的未来,扛住世界的较量吗?

我国正式印发《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为世界级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则被定位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总的来说,国家整体发展格局,依旧围绕这五大城市群展开,但很多人提出疑问,我国明明有19个城市群,为何只单独挑出来五个?发展了这么多年,其他城市群难道还没有上桌吗?


中国3+2五大城市群

五大城市群详细划分其实是3+2模式,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走得是世界级路线,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为北翼和南翼,还有苏州、无锡等制造业强悍的大市辅助,辐射苏浙皖三省,形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多个先导产业,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2024年长三角GDP超过了33万亿元,经济体量位居全球都市圈第二,仅次于美国波士华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以全国0.6%的国土面积和6%的人口,贡献了九分之一的经济总量,2024年GDP超14万亿,产业体系健全,拥有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并与港澳的国际金融优势相结合,形成香港研发+深圳转化+东莞生产的创新联动模式,其经济实力已经足够碾压纽约和旧金山两大湾区,与东京湾并列位居第一梯队。


虽然京津冀相较于长三角和粤港澳要相对较弱,但有首都北京作为强核心,天津为主引擎,在全国地位不可撼动,2024年GDP总量约11.5万元,并且北京最突出的就是创新科研优势,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占GDP比重连续6年超6%,远高于上海、深圳和广州。再加上北京政治中心的优势、天津港口资源、以及河北的产业承接能力,足够朝着世界级城市群冲刺。

至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虽然并没有将打造为世界级城市群为定位目标,但两大城市群却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2024年成渝双城经济圈GDP达到了8.72万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0万亿,意味着五年内,成渝连续跨越了三个万亿台阶,主要辐射西南、西北地区。

长江中游则以武汉为中心,以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为核心竞争力,加速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引领中部崛起。五大城市群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从而更好的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2021年十四五规划,就锚定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长江中游五大城市群,这一次新能级定位虽然有所变动,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在当时还是珠三角城市群,加入香港、澳门,其锚定核心区域进一步扩大,更具开放性和国际化。成渝城市群则调整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从实际出发进一步细化内陆发展能级,但除此之外,其他14个城市群呢?这几年,东北全面振兴、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加速推进,北方的山东作为全国经济第三大省,半岛城市群铆足了劲发展,还是没有上榜,甚至五大城市群中,北方就占了一个,难道其他城市群就不重要了吗?

其余14个城市群的使命和定位

从全国19个城市群分布来看,其实是非常平衡的,北方围绕京津冀,辐射山东、中原、东北等城市群,东部沿海实力更加突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两大锚点,加上海峡西岸城市群,串联整个沿海地区,长江经济带以成渝和长江中游作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带动整个沿线,中西部地区则以西安、南宁、昆明、银川、乌鲁木齐、兰州、西宁等相对比较突出的城市为中心,结合各自特色产业和区位优势,划区块各司其责。


可以说,未来国家发展将主要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主方向,但问题在于不同地区资源整合、协同效率存在明显不同,比如东部沿海就是要比中西部内陆更具对外开放优势,比如南方经济实力就要比北方更突出,在此情况下更需要各区域形成协同模式,没路的地方先修路、没厂的地方先建厂。等到基础打好了,在整合资源,从缩小区域内差距,到缩小全国各大区域差距,因此即便在城市群中,也需要延续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模式,当五大城市群作为龙头先达到国际标准,辐射效应将进一步超越地理边界,从而更高效的带动其他城市群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财经   中国   城市群   未来   世界   最新   双城   长江   中游   粤港澳   优势   城市   内陆   香港   经济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