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央视专访,暴露了雷佳音“真实处境”,终走上张译的“老路”

文|南风

编辑|娱叔


遥控器在几个频道间来回切换,屏幕上却一直都是雷佳音的那张脸。

雷佳音在近期的采访里坦白,自己已经不得不选择主动放缓节奏。

他频频用演技征服观众,却也在高频率的曝光中丢掉了神秘感。

爆红以后,雷佳音终究还是走上了张译的“老路”。

熟脸磨掉了神秘感

不知道有多少演员,拼了命地接通告,就是为了混个“脸熟”。

可“脸熟”对于如今的雷佳音来说,已经从“甜蜜”变成了“负担”。

追完《长安的荔枝》,再看《酱园弄》,观众会恍惚一下:李善德去探案了?

这种串戏感,便是他近年连续“霸屏”的后遗症。

从七年前的《白鹿原》开始,雷佳音的作品密度就高了起来。

《和平饭店》《长安十二时辰》等等,为他提升知名度都做了不少的贡献。

尤其是近三年,几乎每一年都有不止一部爆款上映。

二三年的《满江红》《坚如磐石》,二四年的《热辣滚烫》《第二十条》,以及今年的《长安的荔枝》和《酱园弄》等,都有超高的知名度。

周秉昆的隐忍、秦桧的阴鸷、于敏的坚毅,表面上看,跨度极大。

但雷佳音标志性的“皱眉苦笑”“吞吞吐吐的台词节奏”,在每个角色里都没缺席。

看他演奸臣,也很容易想起来周秉坤受委屈的样子。

其实这也不是雷佳音一个人的苦恼,影帝张译也在经历着相同的事。

在《狂飙》和《他是谁》等作品里连续演警察,现在观众闭着眼都能想到张译穿警服的样子。

演员的神秘感就像是薄冰,踩得多了,难免就会碎掉。

在专访里,雷佳音也坦言自己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为了重新找回自己属于演员的朦胧感,他选择同张译一样,继续沉寂一段时间。

只是,为了虚无缥缈的艺术,推掉唾手可得的利益,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知名度成了“紧箍咒”

年轻时候的雷佳音,大概不会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演员。

也是机缘巧合之下,他参加了一场艺考,才成为了一名演员。

只是后来成绩虽然好,却没有太多让人记得住的作品。

那个时候,他也是那个想尽了办法让观众记住自己的脸的人。

后来《黄金大劫案》和《龙门镖局》等作品相继出圈,雷佳音的知名度逐渐高了起来。

特别在《我的前半生》播出以后,他演的陈俊生成了“国民女婿”的代表。

导演们也立刻明白了,找他演好人绝对不会错。

那时候大家都忘记了,新鲜感对于演员来说也非常重要。

随着演出的作品越来越多,雷佳音的演技在实战中稳步提升。

可增长的不只是他的演技,还有观众对他的期待值。

当年还是个新人的时候,只是落泪便能让观众给出“演技惊艳”的评价。

而到了《刺杀小说家》,即便饰演的两种形象截然不同,也会有人说“怎么又是这副模样”

有不少人认为,雷佳音的演技是在退步,其实不然。

这种落差感跟演技的关系不大,而是“熟脸滤镜”在作祟。

当他频繁出现在电影、电视、综艺上以后,观众会不自觉把“雷佳音本人”的熟悉感,带入到角色身上。

即便演的是于敏这样的国之栋梁,也很难让人不去脑补他低头皱眉时受委屈的样子。

距离产生美,他的亲民人设本就容易拉近距离。

可现在的问题是太近了,观众对他太过熟悉,已经逐渐失去了想象的空间。

就像天天吃山珍海味,再好也是会吃腻的。

不过有些细心的人发现,高产的演员远不止雷佳音。

那为什么别人还在争收视率,他就要被吐槽演太多了呢?

脸熟并非只是因为高产

如果被观众“讨厌”只是因为高产的话,那演员这条路也太难走了。

事实上,高产只是导致审美疲劳的一方面而已,更重要的原因是爆款太多。

不少演员年纪轻轻就演过上几十甚至上百部剧,但那些只在小圈子内流行,知名度自然不高。

而雷佳音的作品,不管是《人世间》还是《热辣滚烫》,都太容易“出圈”。

这些自带不少话题度的作品,传播起来本身就相对容易不少。

就算不喜欢他的观众,也会在刷短视频的时候,经常看到他那张脸。

再加上他饰演的还都是些主要角色,出镜时间更长,自然加深了他在观众心中的印象。

好不好看先不谈,单论知名度的话,雷佳音在国内肯定算得上是首屈一指。

每年都有两三部爆款上映,想要记不住他才有一定难度。

当然高产自身也有着不小的副作用,那就是让他失去了思考时间。

这种高强度的重复性工作,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致命的。

没有时间去揣摩不同的角色内心,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破思维惯性。

结果就是思考深度不够,每一个角色上都会带着“老好人雷佳音”的影子。

所以就算他跳出舒适圈,拿个台球把人砸得满脸挂彩,观众都下意识觉得“他肯定是受欺负了才反击”

想要打破“熟脸滤镜”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可以主动“消失”。

雷佳音自然是知道这个方法的,他也已经有小半年没有拍戏了。

只是影视作品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拍摄和上映从来不会在同一时间。

拍摄完成以后的后期、剪辑、审核等众多流程,都会消耗大量的时间。

所以即便他已经停工很久,近期上映的《刺杀小说家2》依旧会继续拉高他的曝光度。

于是在观众看来,他并没有沉寂,而是在持续活跃。

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想要打破,需要的也是长期的坚持。

结语

雷佳音的困境并非只是个例,这大概是实力派演员在高频曝光下的共性难题。

他选择沉寂,不是退缩,而是对表演初心的坚守,也是对“熟脸魔咒”的主动出击。

正如张译曾用沉淀找回创作灵气,好演员从不怕暂时的“消失”,只怕没有灵魂的“重复”。

期待雷佳音在休整后,能带着跳出舒适区的新角色回归。

部分参考资料:

雷佳音说要休息一段时间——人民文娱

雷佳音:演好角色是演员最本质的快乐——中工网

10月9日晚8点京东11.11开启,张艺兴、雷佳音、沈腾等明星加盟助阵——新闻晨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娱乐   老路   处境   专访   央视   真实   雷佳   观众   演员   演技   知名度   角色   作品   高产   长安   时间   滤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