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想到,市面上有些玩具竟是潜伏在孩子身边的“隐藏杀手”。

看似“解压”的软泥类玩具,实则背后却有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轻则过敏,重则中毒,更严重的当场丧命。
而这种所谓“解压神器”的内幕,其实央视早就曝光过最高含毒量超标 19 倍,儿童误食 5 可就可能致死。

那么,这看似平平无奇的玩具,为何会隐藏着如此大的“毒性”?
提到毒玩具,首当其冲的就是火遍校园的软泥类玩具,因为市场监管总局 2024 年的监测数据显示,26 批次磁力泥产品的可迁移硼元素含量严重超标,可能导致孩子食欲减退、休克甚至昏迷。

而随着央视记者的调查,更揭开了行业内幕,原来一切没那么简单。
软泥玩具能塑形的关键在于一种叫 “成型水” 的材料,对此电商客服直言不讳:“成型水除了水就是硼砂”。
而硼砂这东西毒性极强,成人摄入 1-3 克就会中毒,儿童误食 5 克就足以致命。

更可怕的是,它的伤害不止于误食,如果孩子玩软泥时手心出汗,硼砂也会溶解并释放有毒气体,通过呼吸进入体内刺激呼吸道。
若是手上有倒刺或伤口的话,硼砂会加速渗透皮肤,长期接触会损害肝肾功能,影响生长发育。
当记者把四款热销成型水送检后结果让人心惊,国家规定硼迁移量不得超过 300 毫克 / 千克,可这四款产品最低的 1589 毫克 / 千克,最高的竟然达到 5712 毫克 / 千克,超标 19 倍多。

除了软泥外,家长常买的毛绒玩具和塑料玩具也藏着坑,便宜的毛绒玩具为了压低成本。
商家会用未消毒的回收垃圾做填充物,里面混着旧布料、碎海绵甚至废弃塑料袋,这些都是细菌和螨虫的温床。
而孩子抱着睡觉、贴脸玩耍的话,很容易引发皮肤过敏,长期下来免疫力都会下降。

不过塑料玩具的问题更普遍,市场监管总局的抽检中不少产品增塑剂和重金属超标。
这些有害物质会通过孩子啃咬、触摸渗入体内,不仅伤肾脏还会扰乱内分泌,对男孩女孩的生殖系统发育都有影响。
而毒玩具能在市场上横行,全靠商家一套 “教科书级” 的造假操作。
央视记者在成都软泥批发地调查时,一家店铺店员直言:“硼砂加得越多成本越低,肯定超标,所以包装上绝不能写硼砂俩字,卖的时候也不能提”。

为了逃避监管,商家的手段花样翻新,山东某公司负责人承认他们生产的 “泥趣多” 软泥套盒,包装上印的是虚构的厂名厂址,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里根本查不到。
当扫描条形码后,品牌显示为 “泥泥特工”,企业名称却变成了另一家公司,明目张胆混淆视听。

更嚣张的是检测报告造假,等到记者索要硼元素检测报告时,这位负责人轻描淡写地说:“报告能造假,送检时给你换批硼砂含量低的样品就行”。
而且这种操作在行业内并非个例,另一家批发店老板透露:“几乎所有软泥的成型水都超量加硼砂,根本拿不到合格报告,只能靠造假蒙混过关。”

不仅如此,线上平台更是监管漏洞百出,在某电商平台搜索 “史莱姆原料”能找到 1200 多家卖高纯度硼砂粉的店铺。
虽然单价只要几块钱,还标注 “儿童手工专用”,但却没有任何安全警示。
而短视频平台上,博主打着 “解压教程” 的旗号引流,评论区全是家长问购买链接,完全没意识到危险。

值得一提的是,线下渠道也不省心,记者多地文具店走访时发现 “三无” 软泥随处可见。
有店主直接坦言:“因为负面新闻太多,现在厂家都不标硼砂成分,家长根本看不出来”。
当然,想要识别这种“毒玩具”也非常简单,套路再深,也能靠这几招识破。
标识是最基础的一步,正规玩具必须有完整的厂名、厂址、执行标准(和合格证,缺一样都不能买。

尤其要注意 “科学实验套装”“手工泥礼盒” 这类噱头产品,很多都是 “三无” 产品换了包装。
然后查成分也很是重要,虽然不良厂家会隐瞒硼砂,但正规产品会清晰标注所有成分。
如果看到 “硼砂”“四硼酸钠” 等字样,成分表模糊不清、只写 “天然材料” 的也别买,大概率都有问题。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闻气味测手感来辨别,合格软泥只有轻微橡胶味,若有刺鼻的化学味,说明可能含甲醛或挥发性有害物,孩子玩了容易过敏。
用手摸的时候,如果感觉过于粘手、掉渣严重,也可能是劣质原料做的。
在这件事上,一些黑心商家十分可恨,明明合格软泥的成本只比超标产品高几毛钱,但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

红网的报道
而家长也一定要提高警惕心,作为孩子的第一道防线,买玩具不要只看价格和颜值,更要检查下合格证明。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