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套八件的南越青铜句鑃。资料图片
王婧
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在广州举行。开幕式上,工业人形机器人敲击中国古代乐器——青铜句鑃,一阕穿越两千年的乐声震撼人心。历史与未来、科技与艺术的交织,在体育力量的见证下,格外动人。
亮相全运会开幕式的青铜句鑃(复制品),原件于1983年出土于西汉南越国时期的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的墓葬,一套八件,保存非常完整,是全国在汉代考古遗迹中发现的唯一成套的句鑃。当时,墓葬里还出土有青铜编钟、石编磬等大型打击乐器。
句鑃是产生于东周时期吴越地区的青铜敲击乐器,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山东等地均有发现,江浙最多。古代以制作材料来分类乐器,共有金、石、土、木、丝、革、匏、竹八种,统称“八音”,句鑃以青铜制成,属于八音之中的金类。它长得像个大铃铛,演奏时把柄固定在底座上,口部朝上,用槌敲击,声音就出来了。
中华文明自古以礼乐治国,青铜乐器在祭祀、宴飨、军旅等重大活动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湘江流域,作为南方青铜文明的重镇,出土了众多体量惊人、纹饰神秘的青铜重器,其中不乏青铜乐器。
长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象纹大铜铙,被称为铙中之王。这件商代重器,重达221.5千克,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大青铜铙。合瓦形的钟体上,两只卷鼻小象伫立两侧,虎纹与鱼纹环绕钲部,粗犷的兽面纹与写实的动物纹饰形成奇妙呼应。著名音乐家谭盾,还以它为灵感,创作了音乐《长沙古铙》。
区别于南越句鑃,湖南的这种大型青铜铙多为单个出土于山丘、河岸,被认为是用于山川祭祀的重器。学者普遍认为,它是古国君主或贵族在祭祀天地、沟通神灵时最重要的礼器。
宁乡老粮仓遗址曾一次出土了9件商代铜铙,经测音验证五音俱全,可组合演奏复杂乐曲。这些铙体大小递减,纹饰各异,最大者重67.25公斤,最小者仅数公斤,构成了目前中国已知最早的编列青铜乐器组合。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收藏有一套战国柱状甬环钮铜钲,1956年出土于泸溪县潭溪镇。铜钲为一套九件,它是柱状甬,环纽,钲身呈圆筒形,里面是空的,内有四条音脊。因为它的大小和重量不一样,所以,发出的音阶是不一样的,1990年经中央艺术研究院测音,仍然可以敲打出一首完整的乐曲。它的用途为“军乐器”,用于发布信号、约束军队步伐。
千年一瞬,乐声未绝。这些青铜乐器,不只是沉睡的文物,更是依旧跳动的心音。亮相全运会的青铜句鑃,可愿来湘江畔,与湖南“青铜乐团”合奏一曲?
来源:华声在线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