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家族血脉的印记,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历史与记忆。在广东中山,一位名叫司徒正权的男子,用三年时间收集百页证据,将沿用三代的 “黄” 姓改回祖姓 “司徒”。这场看似简单的姓氏变更,背后是一段跨越近百年的家族故事,也是一次对根脉的执着追寻。
三代人的姓氏困惑
广东中山的夏日,阳光透过老宅院的雕花木窗,在青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司徒正权的家就住在这样一栋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房子里,客厅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里的爷爷穿着中山装,眼神温和,嘴角带着浅笑。“从小就听爷爷说,我们本姓司徒,只是户籍上写的是黄。” 司徒正权指着照片里的老人,语气里带着一丝复杂。
爷爷那辈为何会改姓,始终是萦绕在家族心头的谜团。司徒正权的父亲在世时,曾断断续续讲过一些往事:上世纪四十年代,爷爷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家人从乡下搬到镇上,为了生活方便,在登记户籍时用了 “黄” 姓,具体原因已无人说清。从此,爷爷在官方文件上成了 “黄某”,父亲出生后自然随父姓黄,到了司徒正权这一代,身份证、户口本上的 “黄” 姓,就像一道无形的隔阂,让他总觉得与家族的根脉隔着一层。
“村里的亲戚大多姓司徒,每次过年聚会,长辈们都会提起改姓的事。” 司徒正权记得,小时候跟着父亲去祠堂祭祖,牌位上的名字都是 “司徒某某”,而自己却要在签到本上写下 “黄正权”,那种格格不入的感觉,随着年龄增长愈发强烈。他曾问过爷爷:“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回司徒姓?” 爷爷总是叹气:“没有证明,改不了喽。”
爷爷去世后,父亲也渐渐老去,寻根的念头在司徒正权心里扎得更深。他开始留意家族里的老物件,希望能找到些线索。那些年,他翻遍了爷爷留下的旧箱子,见过褪色的书信,也找到过残破的账本,却始终没有发现能证明家族原姓 “司徒” 的书面材料。“没有证据,户籍部门不给办,这是规矩。” 司徒正权理解政策的严谨,却也难掩失落。
2022 年,父亲因病去世,在办理房屋继承手续时,司徒正权需要调取爷爷的档案。当他在当地档案馆的库房里,从落满灰尘的文件袋中抽出那份泛黄的国企职工履历表时,手指忍不住微微颤抖 —— 表格 “家庭成员” 一栏里,清晰地写着 “父亲:司徒某,母亲:司徒氏”,爷爷的兄弟姐妹姓名也都冠以 “司徒” 二字。那一刻,阳光透过档案馆的高窗照在纸上,那些黑色的字迹仿佛有了生命,司徒正权站在原地,眼眶瞬间湿润。
百页证据的收集之路
找到爷爷的履历表,只是寻根之旅的开始。司徒正权知道,仅凭这一份材料,远远不足以支撑改姓的申请。他想起父亲曾提过,爷爷年轻时当过兵,家里或许有相关的证明文件。于是,他重新翻查父亲的遗物,在一个旧木盒里,发现了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红色纸片 —— 那是 1950 年颁发的 “军属优待证”。
证件已经有些破损,边缘处的字迹模糊不清,但 “户主:司徒某” 几个字依然清晰可辨,下方还盖着当时乡政府的红色印章。司徒正权小心翼翼地将证件铺平,用相机拍下照片,又找专业机构做了修复和存档。“这是爷爷留下的最直接的证据,比什么都珍贵。” 他把修复好的证件放在相框里,摆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
为了收集更多证据,司徒正权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走访。他先去了村委会,找到村里的老会计,说明来意后,老会计翻出了尘封多年的村志。在 1980 年修订的村志 “姓氏渊源” 一章里,明确记载着 “本村司徒氏自清代迁居于此,繁衍至今”,并列出了包括爷爷在内的几户人家的名字。村委会根据村志和多位老人的证言,为他开具了一份证明,证实其家族原姓司徒。
接下来的日子,司徒正权跑遍了周边的乡镇。他去了爷爷当年工作过的工厂,找到了几位退休的老同事,他们在证言里回忆:“老司徒(指爷爷)当年总说自己本姓司徒,只是户口上是黄。” 他还去了县图书馆,查阅了当地的姓氏族谱,在《中山司徒氏族谱》里,找到了爷爷父亲的名字,与履历表上的记录完全吻合。
三年时间里,司徒正权的脚步遍布中山的城乡角落。他收集的材料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几张纸,慢慢积累成厚厚的一沓。每次找到新证据,他都会仔细分类整理,用文件夹按时间顺序排列好。到 2025 年 7 月,这些材料已经有一百多页,包括档案复印件、老证件、村委会证明、亲属证言、族谱摘录等,每一页都标注着来源和日期,整整齐齐地码在一个蓝色的文件盒里。“就像完成了一项大工程。” 司徒正权笑着说,眼里满是成就感。
改姓获批与根脉的延续
2025 年 7 月 31 日,司徒正权带着那盒沉甸甸的证据,走进了中山市公安局石岐区分局户政办理中心。接待他的工作人员看着这厚厚的材料,有些惊讶:“准备得这么齐全?” 司徒正权点点头,将材料一份份递过去,从爷爷的履历表到军属优待证,从村委会证明到族谱摘录,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户政办理中心的审核过程比想象中顺利。工作人员对照《民法典》中 “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 的规定,逐条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和关联性。几天后,司徒正权接到了工作人员的电话:“你的申请获批了,可以来办理新的身份证和户口本了。”
拿到新户口本的那天,司徒正权特意穿了件干净的白衬衫。当工作人员将打印好的户口本递给他时,他翻到自己那一页,“姓名” 一栏赫然印着 “司徒正权” 四个黑色的字。他盯着那三个字看了很久,手指轻轻拂过纸面,仿佛在触摸家族失落已久的根脉。走出户政大厅,阳光洒在身上,他掏出手机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办成了,咱们家改回司徒姓了。” 电话那头,妻子的声音带着哽咽:“太好了,爸要是知道了,肯定很高兴。”
家人的支持是司徒正权坚持下来的动力。妻子不仅帮他整理材料,还陪他一起走访亲戚;女儿在作文里写道:“爸爸在寻找我们家族的根,我为他骄傲。” 改姓成功后,一家人去祠堂烧了香,司徒正权在爷爷的牌位前,轻声说了句:“爷爷,我们改回来了。”
中山市公安局石岐区分局户政办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司徒正权的申请能获批,关键在于材料充分且符合法律规定。“姓名变更不是小事,必须有正当理由和确凿证据。” 工作人员强调,根据相关规定,申请人需提供证明变更理由的材料,经审核通过后才能办理,“司徒先生提供的证据链条完整,从祖辈的档案到亲属证言,形成了闭环,符合审批条件。”
如今,司徒正权的新身份证已经办理完成,钱包里的旧身份证和新身份证放在一起,一个写着 “黄正权”,一个写着 “司徒正权”,仿佛是新旧两个时空的对话。他把收集证据的那个蓝色文件盒郑重地交给女儿:“这是我们家族的历史,你要好好保管。” 女儿抱着文件盒,认真地点点头。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