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超”第五轮一开始,常州市奥体中心就上演了一场备受关注的雨中大战。面对劲旅,常州队球员拼至终场,最终未能打破进球荒,以0∶4负对手南京。胜负已定,只有球场巨大屏幕上鲜红的比分,无声诉说着东道主的挫败。胜负既定,然而在胜负之外,另有故事悄然铺展于这片沸腾过后的寂静里。
“苏超”,常州的场外打法“挺别致”。常州面对“吊州”“巾州”“丨州”甚至“0州”一直到“川”的调侃,展示了化“梗”为媒、点石成金的城市智慧。
为什么这么说?常州又是因何成为今年“苏超”的话题顶流?
常州奥体中心
01
常州:勇争一流、耻为二手
回溯历史深处,常州自古便以“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姿傲然立于江南。常州人向来珍视“争一流”三字,仿佛那是刻入骨血里的印记。当年,以恽敬为代表的阳湖文派,以“当事事为第一流”为宗旨;以恽南田为代表的常州画派,实现了“耻为天下第二手”的抱负。
明清两代,常州府九次摘得状元桂冠,文风之盛,冠绝东南。毗陵驿的码头,曾熙熙攘攘,船只往来如织,成为繁华象征,而青果巷深处,更曾走出过盛宣怀、赵元任、瞿秋白、周有光……这些星光璀璨的名字。
在时间的长河里,逐渐演化成“事事当争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阳湖精神。在此基础上,最终凝练成“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新时代常州精神。
1975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桌子”上唱起了大戏》
时光流转至现代,常州那份“争”的劲头更未消减。上世纪80年代,“中小城市学常州”的口号响彻全国,常州人凭借一股“农字当头滚雪球”的倔强,在工业版图上刻下自己的荣光。放眼新世纪,常州人更将这份争先的执拗,倾注于民生福祉的细微之处。
这座长江之滨的城市,GDP四十年间增长4000倍,却依然保持人均公园绿地15.7平方米的宜居本色;她以全国0.45%的土地,创造了1.1%的经济总量,更以全省第一的制造业占比和长江生态岸线占比,证明发展与生态可兼得。
2006年深冬,常州顶着压力决然拆除了红梅公园的围墙,使其成为全国最早免费开放的大型城市公园之一。此举引来很多不解目光,但常州人心中自有明镜,一流之境,岂能仅困囿于经济指标的数字浮沉?它更应如阳光雨露,遍洒于寻常巷陌,温暖寻常人家的窗棂。免费开放之日,游人如织,踏雪寻梅,市民脸上舒展的笑意,分明是城市灵魂深处最珍贵的回响。
02
“苏超”垫底,常州有话要说
此番“苏超”战场上,承载着常州厚望的“霸王龙”队,其进球成绩却尴尬地徘徊于积分榜下游,那晚主场饮恨于扬州“大白鹅”,更似一记重锤,敲打着无数球迷的心。
细细究来,球队困局非一日之寒。仓促组建,缺乏深厚职业梯队底蕴,球员配合常如生涩齿轮,运转滞涩。场上战术亦显单一,常常依赖球星单骑突击,一旦被对手识破封堵,整支队伍便如失去舵手的孤舟,在对方严密的防守浪潮中徒劳打转。
南通、南京等队纷纷引入职业球员提升实力,南通队允许“现役职业球员符合条件也可报名”,南京队更吸纳多名前江苏舜天、苏宁球员。常州却主动竖起“职业隔离墙”,常州的招募令明文规定:“当年在中国足球协会注册的职业球员,不具备参赛资格”,甚至曾注册职业队的球员也不纳入。这种坚持业余化的策略,使得常州队开赛即陷入“招架不住”的窘境。
“苏超”联赛爆火的背后,是群众体育最真实而坚韧的日常图景。常州队球员由公司职员、教师、个体户组成,他们只能在下班后挤出时间训练,甚至需请假参赛。
然而,正是这种“非职业性”,使胜负之外的真实付出与朴素热爱,成为最打动人心的力量。当胜负不再是唯一量尺,体育便从云端落回人间,成为万千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
可耐人寻味的是,败局之后,常州奥体中心并未陷入死寂的深渊,更多的,却是一种奇特的温暖在悄然流动。
03
常州赢得了“刘姥姥式”的好感与收获
散场人潮缓缓退去,常州人骨子里那股“争一流”的执念,此刻并未化作对失败的苛责,反而奇妙地发酵为一种更为深沉的力量:对自家球队,他们选择了以耐心守护其稚拙的成长。
当赛场的硝烟渐散,胜负的喧嚣沉淀,一个意想不到的胜者却在聚光灯外悄然登台,常州的文旅天地,正借赛事之舟,扬帆远航。网络玩笑说,常州“少了笔画,多了流量”。如今,常州才是真正的社交媒体顶流!
还有人说,若把苏超联赛比作《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十二太保”便是那金陵十二钗,才貌双全、风头正劲;常州倒像是个刚进荣国府的“刘姥姥”,穿着粗布衫,捧着土特产,站在满院珠翠里。
可谁承想,这被笑“土气”的常州,倒成了整场戏里最会“活”的主儿,把“输”熬成了蜜,把“憨”酿成了光,最后倒成了整座园子里最被记挂的“人生赢家”。“刘姥姥”的生存智慧就是,把“输”酿成人间烟火。
一位来自扬州的球迷在朋友圈晒出恐龙园璀璨夜景,配文颇具深意:“场上赢你们一球,场下被你们的恐龙‘吃掉’门票一张!”虽是笑谈,却真切道出了文旅吸引力对胜负情绪的奇妙消解与转化。
常州的魅力,何止于一只“霸王龙”?
赛事期间,常州市精心铺设了一条“跟着赛事去旅行”的脉络:天宁禅寺的悠悠钟声,回荡着千年智慧;青果巷蜿蜒石板路上,光影交错间讲述着老常州故事;东坡公园内,藤花旧馆静默伫立,似仍低回着大诗人“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的羁旅之叹。
这些深具江南气韵与文化厚度的景点,如磁石般吸引着省内各地球迷的目光。一位赛后流连于青果巷的南京球迷由衷感慨:“常州有看头,有嚼头,更有想头,球场输赢嘛,倒显得淡了。”文化的悠长回甘,确能冲淡竞技场上暂时的苦涩。
更令人心头一热的,是常州人于细节处自然流露的温润与真诚。场馆内外,志愿者“小水滴”们的笑容始终清澈;散场后地铁口秩序井然,广播里温和提醒如晚风轻拂。
一位负责奥体周边保洁的阿姨,用朴素的常州腔调道出了城市的心胸:“球么,总归有赢有输;人么,要做得漂亮。”
这份“做得漂亮”的自觉,正是常州内在气质的生动外化,它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无论其球队输赢,都感到宾至如归的暖意。于是,赛场之外,另一场“润物细无声”的胜利已然达成:文旅的繁荣与人心的凝聚。
哨声尖锐,划破夜空,霸王龙主场落败,终成定局。奥体中心巨大的顶灯渐次熄灭,如同巨兽阖上了疲惫的眼睑。然而,俯瞰这座城,另一种光华却如星河般渐次点亮,青果巷的灯笼次第燃起,中华恐龙园的夜光龙在黑暗中苏醒蜿蜒,天宁宝塔的金顶在夜色里静静散发光芒。
灯光蜿蜒,勾勒出龙城永不屈服的轮廓。胜负荣辱,本是竞技场上转瞬即逝的浪花,终将被时间抚平消融。而一座城市真正不可磨灭的勋章,镌刻于其敞开的文化怀抱、流淌于街头巷尾的温良气息、更根植于那份败而不馁、将每一次“失”都悄然转化为更深厚“得”的生存智慧里。
灯火深处,常州正以另一种从容姿态,默默书写属于自己的永恒赛程。
作者:周二中
编辑:王牧寅
审核:纪海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