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邀请省残联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加快推进助残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杨美红介绍了齐鲁工业大学在助残科技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
齐鲁工业大学作为省科教融合先行单位,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的创新体系,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围绕如何把相关研究成果落地转化为产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举措,聚焦助残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凝聚科研力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比如,利用校(院)新一代信息技术学科领域的科研平台与人才优势,通过医、工结合的方式,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在下肢运动技能恢复领域,研发了外骨骼机器人,开发了轻量化、可穿戴的下肢智能康复辅助装置及配套APP,可以实时采集与分析运动与生理参数,帮助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残疾人朋友,实现运动的评估和训练两大功能,正在三甲医院临床测试;自主研发了主动式脑机接口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正在山东省中医院康复科进行临床测试、干预与评价验证,目前处于产业化落地推进阶段,该产品能够实现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重建过程患者主动参与的需求。
此外,校(院)建设了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山河”超算平台,为脑机接口、数字交互、智能康养等方面提供核心算力支撑;建设了健康食品资源挖掘与创制、人形机器人等省重点实验室,快速病理系统、智能外科、人机智能协同等工程研究中心,为科技助残的有组织科研打牢坚实底座,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她表示,下一步,学校将以科研向善为使命,聚焦痛点堵点,深化合作,践行社会责任。
一是紧抓与省残联的战略合作机遇,建立助残科技需求精准对接机制,形成信息常态化交流互动格局,确保科研创新靶向发力,快速推动助残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开展助残场景化应用推广。
二是发挥校(院)产学研融合优势,携手现代科技助残产业,强化学科建设、开展学科交叉,引进培育学科领军人才,利用校(院)科研平台与人才优势,围绕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算法、可穿戴装备和机器人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形成标志性成果,大力推进助残科技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加强有组织科研。
三是与省残联合作共同打造省级助残科技创新研究平台,建设“山东省助残产品研发实验室”,聚焦残疾人迫切需求,重点开展失能、失智等类别残疾人智能化、智慧化助残装备与技术研究,支持地方科技助残产业园区建设,为培育助残领域新质生产力贡献校(院)力量。
记者:郭梦桐 编辑:刘丹 校对:杨荷放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