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实随笔(五)

刚刚看到有人讨论,62年印度为什么要侵略我国,说了一大堆,但都没说到点子上。

印度为什么要入侵我国?尼赫鲁纯粹是被人撺掇的。印度政坛里,一个好人都没有。印度真是个草台班子,所有人,包括执政党副手,连他都希望头目一脚踩空掉坑里。

62年的时候就是那么个情况。安得拉邦那群泰卢固人,他们希望印度跟中国打,打完掉坑里,他们好趁机独立;泰米尔人也这么想,就想建立个“泰米尔纳德共和国”;旁遮普邦的黑帮,他们当然也想政府军吃败仗,然后就没人压得住他们了;锡克人、穆斯林们,他们也这么想。那些一直被拖后腿的,比哈尔邦、果阿邦、哈里亚纳邦、卡纳塔克邦,谁不想甩开拖后腿的自己单干?谁不希望尼赫鲁掉坑里爬不上来?

尼赫鲁掉坑里了,多少人实现了愿望?泰卢固人成功分裂了马德拉斯邦,泰米尔人跟斯里兰卡勾勾搭搭,奥里萨邦如愿成了印度教之乡,旁遮普弄死了甘地,直到09年的时候特仑甘纳还分裂了安得拉邦呢。

印度挑衅并入侵我国,看似没脑子,实际上还是有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印度,跟当年的东吴几乎一样。

当年的江东杰瑞孙权也是这么个处境。都说东吴不要脸,孙权不要脸,你知道孙权多难啊。

曹魏是一家正规公司,一切都按规矩来;季汉虽然是小作坊,但亲友能拧成一股绳。唯有东吴,豪强带资入局,董事长的帽子虽然落到孙家人头上了,但分公司的经营并不那么听董事长的话。

因为当年孙坚出身地位就低,被人瞧不起,不过一郡之长,侥幸得了一个长沙太守之位,并不能服众。江东八郡,凭什么是你老孙家命令其他七家?很多人加入东吴集团是迫不得已,名义上归顺你乌程侯,但实际操练起来听不听你的还得两说着。

比如当年跟老孙家较劲的庐江太守陆康后裔的陆家,又或半路投孙的朱家,乃至李章陈蕃诸葛,有几个是真心臣服于孙氏的?

包括那些在乱世中表面上倒台的豪强,谁没点部曲田客?不是说你弄死了观鹄刘繇(zhòu,不念yóu),观鹄刘繇的势力就彻底消失了,那些残党虽然被收编,并不代表他们真的诚信归顺。

甚至孙氏自家人都不是一条心。赤壁之战前,很多人劝孙权投降。张昭劝孙权投降虽然离谱但也罢了,但张昭跟孙贲一块来的。孙权一看,怎么还有你呀?布鲁贲!那你说孙权心里是个什么滋味?

所以,虽然周瑜帮助孙权打赢了赤壁之战,但孙权还是不待见周瑜,因为说到底周瑜还是陆氏势力的一员,并不是孙权的心腹。包括鲁肃,鲁肃也属于陆氏势力,而非孙氏。

东吴这小朝廷并不算小,只是那么多文官武将并不完全听孙权使唤,这就是个麻烦。尤其东吴的水军,确切来说一直是姓陆不姓孙。

比如卫温诸葛直带着上万海军至夷洲,也就是今天的台湾,他俩的行动就没经过孙权的同意。这一遭损失还不小,“得夷洲数千人还”,大概损失了一半兵力。孙权当然生气,但部队压根不听孙权指挥,孙权能怎么办?张弥许夏往来辽东也不是孙权的主意,只是陆尚做完决定跟孙权打了个招呼而已。司马懿攻打公孙渊,羊道郑胄就非要去救张持高虑,孙权拦得住吗?他拦不住,只能派个孙怡跟着意思意思,实际上老孙是没有指挥权的。

吴郡四大姓陆顾朱张都有自己的子弟集团,会稽四大姓盛魏虞周都跟孙家有仇,但这些人恰恰就是东吴文官武将里的主力,虞翻骆统阚泽贺齐吴范孔沈魏顗谢奉之流,虽然也不是不干活,但这些人对孙权没有半点忠诚可言。

孙权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养成了他阴狠毒辣的性子。毕竟身边没亲信,只能自己发掘培养,虽然培养出来甘宁吕蒙周泰,可是跟豪强世家的势力相比还是差得很远。

孙权是很豁得出来的,自己近亲结婚娶了侄女、陆尚的未亡人徐夫人,大女儿先嫁周瑜之子周循后嫁全琮,小女儿先嫁朱据再嫁刘篡,这一通折腾,才好不容易攥住了水军的一小部分。

所以,他后来支持吕蒙白衣渡江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谁让他名义上是东吴之主但没什么实权呢?能用的人就那么几个,出点主意也没人听他的,就靠他自己那点实力,不玩阴的日子就不用过了。

当然也赖关羽。孙权好歹是吴王,关羽嘴太欠了,“鲗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在国书上骂人家君主,竟然说要灭人家。关羽真是,没有一顿打是白挨的。

对孙权的评价,曹操最中肯: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在那样不利的局面下,渐渐把有名无实的吴主真正变成了一方霸主,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本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历史   国史   随笔   东吴   印度   泰米尔   尼赫鲁   豪强   太守   旁遮普   势力   当年   拖后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