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两周后,中方宣布对欧盟采取了怎样的对等反制措施?面对欧盟的摇摆不定,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7月6日,中国官方发布对欧盟医疗器械限制进口的通知,要求中方采购人在采购预算金额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时,应当排除欧盟企业参与。
之所以会有这么一项措施的出炉,商务部直接点名道姓告诉记者,那就是因为在两周前就是6月20日,欧盟委员会突然宣布,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欧盟医疗器械公共采购,中方有必要采取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以前,涉及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分歧时,中方一般不会采取对等反制,或者说不会指名道姓发起报复,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维护中欧的关系,让双方都保持体面。
例如去年在欧盟对中国汽车加征关税后,中方就没有直接对欧洲的汽车出口发起报复,转而宣布对欧盟白兰地发起了反倾销调查。
但是这一次中方的态度显然不一样了,如此直接的反制,就是明确要释放出强硬信号,要用欧盟看得懂的方式让他们明白相关措施的错误,而不是继续装傻。
之所以中方会有这样的转变,商务部在回应中提及了部分原因,在欧盟宣布限制措施后,中方还是秉持着最大的善意和诚意,多次通过双边对话,希望与欧方通过对话磋商和双边政府采购安排等方式妥处分歧。然而欧盟根本没有理会中方的善意和诚意,一意孤行,执意构筑新的保护主义壁垒,因此中方也没有必要再给欧盟体面。
不仅如此,就在上周,王毅外长刚刚率代表团访问欧洲,并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举行了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
在本次对话中,王毅外长代表中方,已经明确阐明了中方的立场,并且堪称“苦口婆心”地劝告欧盟,要正确看待中欧关系,珍惜中欧的合作关系。
王毅还提醒欧盟,虽然中欧历史文化、价值观不同,但不能因为有差异就视为对手,不能由于出现分歧就寻求对抗。中欧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反而有着广泛共同利益。
不仅如此,根据港媒《南华早报》爆料,在俄乌冲突的敏感问题上,王毅外长也可以说非常坦诚,罕见地把话说得很明白,也很敞亮。
报道称,王毅向卡拉斯强调,中方的确没有为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如果中方这么做的话,俄乌冲突“在一夜之间就会结束”。但同时中方也承认,我们不想看到俄罗斯在乌克兰失败,因为这可能会导致美国调集全部力量针对中国。
就连欧盟官员都对中方如此直接坦白的表态感到惊讶,因为在他们印象中,中方说话一向是很委婉和中立的,甚至还有欧盟官员称,王毅在对话中,堪称为卡拉斯讲授一堂现实政治课程。
种种迹象来看,中方对欧盟的态度正在变得更加直接,欧盟如果还听不懂这其中传递出的警告和诚意,那么中欧关系接下来面临的考验,将会十分严峻。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