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汉奸”43年,她用一生诠释信仰

1982年12月5日,北京朝内大街文化部宿舍里,一位老人静静地躺在床上,她的身旁摆放着刚刚完成的回忆录和纪念文章,那是她一生的总结,也是对过往的告别。她,就是关露,一个背负着无数误解与冤屈,却始终坚守信仰的传奇女子。

1907年,关露出生在山西右玉,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母亲的教导下,她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15岁时,父母的离世让她和妹妹胡绣枫的生活陷入困境,但这并没有磨灭她的志向。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关露先后进入上海法学院和南京中央大学学习,在校园里,她开始发表诗歌,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

“宁为祖国战斗死,不做民族未亡人!”九一八事变后,关露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用诗歌表达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她的诗集《太平洋上的歌声》一经出版,便引起了轰动,她也因此与潘柳黛、张爱玲、苏青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1932年,关露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革命者。

1939年,关露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打入上海汪精卫特务机关,接近日伪政权的特工首脑李士群,获取情报,并相机策反他。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任务,一旦暴露,必将性命不保。但关露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任务。

为了完成任务,关露利用与李士群一家要好的关系,经常和李士群的妻子叶吉卿一起逛街、外出游玩。在这个过程中,她巧妙地从李士群口中获取了许多重要情报,为新四军反清乡、反扫荡创造了先机。然而,她的这一行为却被世人误解,曾经的朋友都视她为汉奸,对她避之唯恐不及,连母亲都不愿见她。但关露始终牢记组织的嘱托,默默忍受着这一切,没有为自己辩解半句。

1942年,关露又接到新任务,到日本人创办的《女声》杂志做编辑,通过杂志社内日本左翼人士恢复与日本共产党的联系。在《女声》杂志工作期间,她刊登了很多暗含反战爱国色彩的文章,培养和发掘了大批进步的文学青年。但1943年,关露参加“大东亚文学者代表大会”,却被《时事新报》文章批评,被世人当作“文化汉奸”,遭到口诛笔伐。

日本投降后,关露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摆脱汉奸的骂名,重新开始生活。但她万万没想到,国民政府通缉汉奸,她赫然名列其中。由于不能暴露中共与日伪间的秘密关系,她仍不能澄清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能继续忍辱负重。

新中国成立后,关露本以为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可命运却再次对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1955年,她因受“潘汉年案件”株连,被关进监狱。1967年,年逾花甲的她再次被捕,关押在秦城监狱,先后两次被捕长达十年。1975年,关露出狱时已68岁,身体和精神都遭受了极大的折磨。

在狱中,关露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我独痴。”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信仰的坚守深埋在心底,独自承受着这一切。出狱后的关露,生活十分艰难,曾经爱干净的她,竟然把房子弄得乱七八糟,空气逼仄,气味难闻。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没有放弃对党的忠诚,没有放弃为自己洗刷冤屈的信念。

1982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了《关于关露同志的平反决定》,为她彻底平反。此时的关露已经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精神分裂、脑血栓、全身瘫痪……在完成了回忆录以及她的老上级潘汉年的纪念文章之后,她觉得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于同年12月5日,在家中服用安眠药自杀,结束了自己充满传奇色彩却又无比坎坷的一生。

关露的一生,是为信仰献身的一生。她用青春、热血和汗水,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故事,虽然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但也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精神。如今,当我们回顾那段历史,不应忘记关露和像她一样的英雄们,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26.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汉奸   中央组织部   中央大学   冤屈   日本   回忆录   上海   民族   历史   文章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