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潜伏在国防部的中将,为啥只有吴石牺牲?看这三条教训便知!

三个保定军校毕业的中将,同为地下情报线服务。

1950年6月的枪声响起,吴石和陈宝仓倒在台北马场町,吴仲禧却在大陆安然履职。

生死之别,藏着三条致命教训。

三人在台湾问题上的抉择差异

1949年7月,香港九龙佐顿饭店。

吴石找到吴仲禧,带来两份军事情报。一份是西北各地国民党部队的番号驻地,另一份是长江以南的部队建制。

交完情报,吴石说出另一件事:蒋介石要调他去台湾当国防部参谋次长。

吴仲禧沉默片刻,两人是福州老乡,保定军校三期同学。

1911年一起参加辛亥革命学生军,情同手足。

吴仲禧早在1937年就秘密入党,吴石直到1947年才通过何遂引介接触组织。

整整十年的差距,意味着对地下工作理解的深度不同。

"到台湾去,有没有把握?"吴仲禧问得直接,"不去也可以,留下来转赴解放区。"

吴石摇头,"决心下得太晚,为人民做的事太少。现在既然有机会,个人风险不算什么。"

他的语气坚定,"夫人和两个小孩跟我去,大儿子大女儿留大陆。"

这番话让吴仲禧明白劝不动。吴石想用后半生弥补前半生的犹豫。

与此相比,陈宝仓的选择更主动。

1948年底,陈宝仓从第四兵站总监位置上卸任,赋闲在家。

保定军校九期毕业的陈宝仓,曾在第四战区当过副参谋长,跟吴石、吴仲禧共过事。

吴仲禧找到陈宝仓,陈宝仓几乎没犹豫:"台湾有旧部旧友,熟悉军队机构和工作方式,可以去做统一工作。"

1949年春,陈宝仓受华南局和民革中央派遣赴台。

名义上是国防部中将高参,实际配合吴石开展情报搜集。

三个人,三种处境。

吴仲禧在国防部担任监察局中将首席监察官、中将部员,职务看着不小,实际没军事实权。

凭着监察官身份可以到各地巡查,收集情报后交给上海的潘汉年。

工作在大陆完成,不需要跨海冒险。

吴石的参谋次长职务不同。蒋介石败退台湾后,防御部署、作战计划都要经过参谋次长的手。


这个位置能接触到的情报价值,远超驻扎大陆的监察官。

陈宝仓的高参身份次之。高参是顾问性质,不直接参与作战指挥,获取核心情报需要通过吴石的协助。

华东局给吴石的代号叫"密使一号"。这个代号的分量,压在吴石肩上。

通行证背后的暴露轨迹

1949年10月,华东局急需台湾的军事部署图、海防工事、登陆点分析。

吴石在台北,情报在手,传不出来。

于是朱枫从香港抵台。

朱枫是华东局派出的女交通员,1945年入党,以商人身份周旋于军政警界多年。

她的任务很明确:跟吴石接头,把情报带回大陆。

12月初的一天,台北某处寓所。

吴石穿着整齐的中将军服,接待穿旗袍的朱枫。对方递上介绍信,署名刘栋平。吴石心里清楚,组织派人来了。

几天后,吴石交给朱枫一批微缩胶卷。

胶卷里装着《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舟山群岛和大小金门的兵力火器配备图、台湾海峡海流资料、各战略登陆点的地理分析、海军基地舰队部署、空军机场和机群种类架数。

陈宝仓也在这段时间收集情报。

他利用高参身份,获取台湾驻军防守部队番号、沿海防御工事图,手写整理成表格交给吴石。

吴石再统一整理,准备派人送往香港。

朱枫拿到胶卷后,向台湾工委书记蔡孝乾汇报。

蔡孝乾安排朱枫撤离路线:乘吴石开具的特别通行证,坐空军飞机去浙江定海,再从定海乘船去上海。

这张特别通行证,后来成为致命证据。

1950年1月29日,蔡孝乾被捕。

保密局的审讯极其残酷。蔡孝乾一周内叛变,供出掌握的所有名单。

400多名地下党员被捕,包括朱枫的行踪和吴石的联系。

朱枫藏在沈家门私立存济医院,装病躲避检查。

医院人员流动大,不需户口,便于掩护。 保密局浙江站站长沈之岳和舟山防卫部稽查处处长庄心田找到医院,抓住朱枫。

此时她离大陆只有一水之隔。

朱枫从皮衣夹缝掏出金链金镯,分四次吞下二两多黄金,抢救过来后,被押回台湾。

3月1日,台湾当局逮捕吴石。

特务在吴石寓所搜出那张特别通行证的书面材料。 通行证上有吴石的亲笔签名,注明朱枫可以乘军机前往舟山。蔡孝乾的口供、朱枫的行踪、吴石的签名,三条线索串联成铁证。

随后,陈宝仓、聂曦等人相继被捕。

吴仲禧为何能全身而退

1948年6月,淮海战役酝酿之际,吴仲禧接到任务:去徐州剿总收集情报。

潘汉年的指示明确,抓住时机获取核心军事部署。

南京,吴仲禧见到吴石。

"徐州剿总参谋长李树正是我学生。"吴石提笔写介绍信,"我给你写封信带过去,他会给方便。"

信写得很有分量。吴石说吴仲禧是多年挚友,请李树正多加关照。

徐州剿总司令部,李树正接待吴仲禧。

看到老师的亲笔信,李树正格外客气。

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去前线视察,李树正作为参谋长负责接待,说道"吴老从国防部来视察,我带您去机要室看作战地图。"

机要室里,二万五千分之一的军用地图铺开。

东起海州、西至商丘,整条战线的部队驻地、番号、兵种标注清楚。

吴仲禧暗中记录核心部署,托病回南京就医,李树正代刘峙批准他回后方。

上海,吴仲禧把情报交给潘汉年。

这份情报成为淮海战役前解放军获得的最早又比较全面的徐州一带敌情材料。

吴石的帮助至关重要。没有介绍信,吴仲禧进不了机要室。没有李树正的信任,看不到详细地图。

保定军校三期同学的身份,师生之间的关系网,在情报工作中发挥作用。

1949年8月,福州解放前夕。

吴石接到赴台命令,临行前召见亲信参谋王强:"我明天飞台北,这里的事交给你。人在档案在。下一步怎么办,你懂得。"


吴石留下298箱国民党军事绝密档案,王强后来完整交给解放军。

吴石飞台湾,吴仲禧留大陆。

两人的分工从一开始就不同。

吴仲禧1937年入党,潜伏时间长,对地下工作规则熟悉。

他在“国防部"的职务是监察官和部员,没有直接军事实权,适合在大陆活动,收集各地部队情报。

吴石1947年才接触组织,潜伏时间短。

“国防部”参谋次长的职务决定他必须去台湾,因为最关键的战略情报在那里。

陈宝仓跟吴石一起赴台,因为高参身份可以协助吴石。

陈宝仓在第四战区当过副参谋长,熟悉军队系统,能帮吴石收集整理情报。

建国后,吴仲禧担任广东省人民法院代院长、省司法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

1983年去世,享年88岁。

特别通行证酿成的悲剧

1950年春,台北,蒋经国负责的保安机构疯狂破坏地下组织。

蔡孝乾的叛变像多米诺骨牌,一张张名单暴露,一个个同志被捕。

吴石被捕时,特务翻遍住所每个角落。

最后只找到一根四两重的金条,再无其它贵重私产。

负责抄家的特工都感到意外:国防部参谋次长竟然如此清廉。

5月30日,军事法庭宣判。

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王正均、林志森六人死刑。

负责审理的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联名为吴石等人陈情,蒋介石震怒,要把三人革职,后改为记过。

6月10日,宪兵押着四名五花大绑的犯人下车。

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一字排开,枪声响起,四人同时倒下。

回看整个案件,三条致命教训浮现:

其一是任务时限决定生死,吴仲禧的情报工作在大陆完成,监察官身份让他可以到各地巡查,收集情报后交给上海联络点,整个流程都在相对安全的环境。

吴石和陈宝仓去台湾,进入敌人心脏,风险成倍增加。

二来就是单线联系原则被打破。

朱枫接头后向蔡孝乾汇报,蔡孝乾掌握朱枫和吴石的联系, 一旦蔡孝乾叛变,整条线索暴露。

正常的地下工作应该是单线联系,交通员和情报员之间不通过第三人,减少暴露风险。

还有就就是书面证据成为铁证,特别通行证是实物证据,吴石的亲笔签名、朱枫的去向、军机的乘坐记录,三者印证无法辩驳。


即使吴石在国民党内地位较高,面对这样的证据也无法周旋。

地下工作的残酷在于,一个环节出错,整条线索断裂。

吴石的选择值得尊重,他在1947年才下决心,用生命最后三年弥补前半生的迟疑。

陈宝仓主动请缨赴台,明知凶险仍然前行。

朱枫在定海被捕前距离大陆只有一步之遥,受尽严刑拷打仍然坚贞不屈。

吴仲禧活下来,不是因为胆怯,而是分工不同。

他在大陆的情报工作同样重要,徐州剿总的作战地图、长江防御的部署方案、各地部队的番号驻地,这些情报为三大战役提供关键支持。

三位中将,两种命运。

生死之别背后,是地下工作的铁律: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做合适的事。

吴石和陈宝仓牺牲在台湾,因为参谋次长和高参的职务价值在那里。

吴仲禧留在大陆,因为监察官的巡查权限在这里发挥作用。

假如吴石没有签发特别通行证,假如蔡孝乾没有叛变,假如朱枫提前一天离开定海,结局可能改写。

可地下工作容不得假如,每一个决策、每一份文件、每一次接头,都可能决定生死。


参考信息:

陈宝仓:从旧式军官到革命烈士 · 人民网党史频道 · 2020年9月14日

八闽英烈清廉谱⑤ | "红色密使"吴石——演绎隐蔽战线上的忠正清廉 · 福建省退役军人厅 · 2025年3月18日

吴石曾任中将参谋长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 · 至德天下网

红色特工四烈士!"潜伏者"在台湾的悲壮结局 · 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历史   国防部   中将   教训   牺牲   情报   台湾   李树   次长   参谋   工作   徐州   地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