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芋汐坦言受困于饭圈文化,央媒发文力挺,呼吁理性支持

2025年5月的全国跳水冠军赛女子10米台决赛落幕。

陈芋汐以413.85分的高分将金牌收入囊中。

但谁也想不到,为国争光的冠军的社交媒体竟然成为网络暴力的战场。

面对这些非议,陈芋汐一直坚守自我,用成绩去证明自己。

但最近,陈芋汐却被央媒“点名”,也彻底暴露她的真实处境。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被央媒“点名”的陈芋汐

2025年9月25日,陈芋汐的名字再次登上热搜。

但这一次,并非因为跳水动作的“零水花”,也不是因为又多了一枚金牌。

而是中国新闻网专门发文,替这位跳水名将说了话。

文章里提到,陈芋汐在一次发言中,聊起了自己被“饭圈”困扰的日子。

她说,这段时间里,自己要应付身体发育带来的变化,要跟伤病较劲,还要扛着网上没来由的指责。

也正因如此,才不得不逼着自己练出更强大的心理素质。

不少人纳闷:一个总为国家争光的运动员,怎么还需要央媒出来撑腰?

答案,其实藏在悄悄钻进体育圈的饭圈文化里。

自打陈芋汐走进公众视线,她的一举一动都像被放在放大镜下。

有人翻出她的家庭背景,没根据就传她“靠关系进国家队”。

看到她和全红婵训练时互相递口水、赛后聊几句,就编出“她看不起全红婵”的说法。

就算她拿了亚军,也会被嘲讽是“永远的第二名”,甚至被说“只敢在小比赛里刷存在感”。

更离谱的是,她在颁奖礼上用英文致谢,居然还被贴上“崇洋媚外”的标签。

这些恶意的话不光针对她,还连累到她的家人。

那段时间,陈芋汐心情差到极点。

私下里好几次怀疑自己,是不是真像网上说的那么差,甚至动过放弃跳水的念头。

情绪一低落,训练状态也跟着下滑,她没法集中精神,动作频频出错,比赛成绩自然也掉了下来。

好在父母一直是她最稳的靠山。每天训练结束,家里总有她爱吃的饭菜等着。

父母还会陪她聊天开导,告诉她那些攻击大多是出于嫉妒,别用别人的错惩罚自己。

慢慢的,陈芋汐关掉了社交平台的评论,把所有心思都放在训练上。

课余时间还主动补文化课,一步一步找回了原来的节奏。

可没想到,2025年5月全国跳水冠军赛女子10米台决赛刚结束,她的社交媒体又被网络暴力淹没了。

这场恶意言论持续了四个月,还引起了权威媒体的关注。

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介入了好几起针对运动员的网络暴力案件,9月18日还封禁了一批恶意账号。

央媒也公开表态,肯定陈芋汐这些年的付出。

同时呼吁大家理性看待运动员的表现和状态,他们的训练和身体情况有专业团队负责。

外人不该瞎猜,更不能拿着键盘当武器去伤害他们。

体坛新星的成长路

在网暴背后,是陈芋汐多年来突破质疑、不断成长的奋斗轨迹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陈芋汐早就打破了跳水界的不少固有印象。

以前大家总觉得,女子跳水选手过了20岁就开始走下坡路。

可她在巴黎奥运周期里,拿了21个世界冠军,成了中国体坛最年轻的“多金王”。

她扛过了苦到极致的训练,闯过了很多女运动员都怕的“发育关”,却差点被网络暴力打垮,连家人都受牵连。

全红婵之前说过,陈芋汐一直很努力、很优秀。

现在再想起这句话,才明白背后藏着多少没人知道的坚持和委屈。

其实陈芋汐最初接触体育,跟拿冠军一点关系都没有。

她出身体育世家,爷爷是上海体操界的老前辈,父母也做体操教练。

小时候她体质弱,家人送她去练体操,本来就是想让她强身健体,从没打算让她走专业这条路。

可陈芋汐在体操馆里,偏偏显露出了过人的天赋。

动作看两遍就能模仿,身体协调性也比同龄孩子好。

六岁那年,她被中国跳水第一位世界冠军史美琴看中,转而去练跳水。

刚学跳水的时候,她也怕十米台的高度,怕冬天泳池里冰凉的水,更怕被水花拍得生疼。

身边的同伴一个个放弃了,她却愿意把一个起跳动作重复几百次,直到教练点头说“行”才停下。

2018年,14岁的陈芋汐第一次参加全国跳水锦标赛,就拿下了女子单人十米台和混双十米台两枚金牌,全国跳水界都记住了这个名字。

从那以后,她的夺冠路走得越来越顺:2021年东京奥运会,她和张家齐搭档,拿了双人十米台金牌。

从2022到2024年,她连续三年拿下世锦赛女子十米台冠军,追平了伏明霞的纪录。

到了2025年,她的状态更稳,世界杯、世锦赛上频频夺冠,新加坡世锦赛一次就拿了三金。

5月份的全国跳水冠军赛上还跳出了413.85分的高分,稳稳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

这些成绩背后,是她比常人多得多的付出。

对女子跳水运动员来说,“发育关”是道很难过的坎。

身高体重哪怕有一点变化,都可能让熟练的动作走样。

体重增加会给关节带来更大压力,容易受伤。

陈芋汐为了把体重精准控制在42.5到43公斤之间,每天的训练量比队友还多。

饮食也严格按照营养师的安排来,既要保证营养,又得控制热量。

正是这份对自己的“狠”和自律,让她打破了“20岁必下滑”的魔咒,始终保持着顶尖状态。

双子星的真实情谊

而聊起陈芋汐,总绕不开全红婵。

这对“跳水双子星”的关系,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2020年东京奥运会因为疫情延期,当时没到参赛年龄的全红婵得到了机会,而陈芋汐正处在发育的关键期。

最后全红婵拿了冠军,陈芋汐得了银牌。

之后几次比赛,陈芋汐又好几次拿第二,“万年老二”的标签就这么传开了。

但事实根本不是外界说的“两人对着干”。

陈芋汐说,全红婵是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训练时她们会互相指出动作里的问题,赛前也会给彼此打气。

全红婵也坦言,网上的那些杂音,让她们相处时偶尔会觉得尴尬,但她一直把陈芋汐当成值得尊敬的对手和好朋友。

2025年新加坡世锦赛,陈芋汐拿了三金后,采访里首先就祝愿全红婵早日康复、回到赛场。

那时候全红婵正处在低谷,脚踝、腰部和肩部的旧伤老复发,体重控制得也不好,暂时退出了国际比赛,在广东队做康复训练。

虽然网上有不少关于她“发胖”“状态下滑”“要退役”的传言,但从最近的训练视频来看,全红婵的动作越来越稳,水花控制也在慢慢恢复,状态正在往好的方向走。

现在的陈芋汐,已经不是那个会被网上言论影响的小姑娘了。

她不光自己走出了低谷,还主动为其他遭遇网络暴力的运动员说话,呼吁大家别把饭圈文化带到体育界,给运动员留个能安静训练的空间。

教练说起她时满是骄傲,说她越是面对压力,越能沉得住气,这种心态比金牌还珍贵。

其实体育的意义,从来不止是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更在于运动员日复一日的坚持,和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勇气。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分清“喜欢”和“打扰”的边界,别让键盘变成伤害运动员的武器。

这些在赛场上为国家拼的年轻人,值得我们真心实意地尊重和支持。

结语

或许,真正的支持不在于将运动员们捧上神坛,而是还给他们一片纯净的训练场。当我们学会用掌声代替指点,用欣赏代替审判,这些为国拼搏的年轻人才能更自在地绽放光芒。体育精神的珍贵,正在于那份超越胜负的坚持与纯粹。

参考文献:

1.北京日报客户端:《公安机关斩断“网暴”陈芋汐黑手,向体育极端饭圈说不》2025-09-18

2.上观新闻:《抖音回应陈芋汐被网暴》2025-05-28

3.中国新闻网:《中新人物|陈芋汐:冠军只有一个,但水花有两朵》2024-08-0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4

标签:体育   发文   坦言   理性   文化   跳水   运动员   动作   水花   状态   女子   金牌   暴力   冠军赛   世锦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