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文|谢品卿
价格低廉的合金饰品暗藏致癌物,当皮肤贴上这些“美丽的伪装”,健康风险正悄然逼近。
“镀金镀银”、“S925银”、“沙金”……这些听起来高贵的材质,在饰品批发市场里以堆批发的形式出售,耳钉低至一元,手镯不过几十元。
低廉的价格和光鲜的外观让合金饰品成为“网红爆款”和“大牌平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然而,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揭露,这些美丽背后隐藏着惊人的健康隐患:一款标称“S925银”的耳钉,实际镉含量超标9000多倍。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接诊了多位因佩戴合金饰品引发皮肤红肿、瘙痒、脱皮的患者,均被确诊为“首饰性皮炎”。
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科主任医师李厚敏介绍,当金属与人体汗液、油脂长时间接触后,在过敏体质人群中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甚至毒性反应。
在21件送检的饰品样品中,有17件金银镀层厚度未达标准要求。
一款所谓的“镀银”手镯,银层厚度仅0.24微米,远低于2微米的标准要求;而一款“镀金”手镯的金层厚度更是只有0.03微米,与0.5微米的标准相差16倍。

检测发现,这些廉价饰品的主要成分为铜、锌、镍等合金元素。其中,镍和镉成为危害健康的主要元凶。
上海市质检院轻化所检测室主任左莹指出,镍是致敏性金属元素,约15%-20%的人群对镍过敏。
在送检的样品中,一副耳环的镍含量超标近3倍。
更令人震惊的是,来自广州饰品批发市场的一副标称“S925银”的耳钉,经过检测发现根本不含银,且镉元素含量超标9000多倍。
左莹强调,“镉是一种一级致癌物,在人体里长期累积,不容易代谢,长期暴露会引起癌症的风险”。

调查发现,不少商家明知饰品不符合贵金属标准,却依然在合金首饰上刻上“S925”、“999”等贵金属标识。
在合肥某批发市场,商户直言不讳:“所有的后面都有S925银字样的。这是有性价比的,有银子的,但是你和客户介绍的时候,你就讲这是纯银的就可以了”。
这种虚假标识的行为,已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
同时,商家利用“沙金”、“镀18K金”、“洗澡洗手不掉色”等营销话术,制造高端假象,误导消费者忽视材质的真实成分。
专家解释,商家选用含镉、镍的合金材料,主要因为材料价格低,加工性能好,容易做成外观精美的饰品,且耐腐蚀性能好,不容易氧化变色。

廉价饰品的安全问题已引发全球关注。2025年第二季度,欧盟、英国等地发布的32则仿真首饰品召回通报中,中国产的高达22例,涉及铅、镉、镍释放量等化学物质超标。
同期,英国通报了一批来自中国香港的珠宝套装,镍释放速率高达50.1µg/cm²/周,不符合REACH法规要求。
拉脱维亚也通报了一条中国产的项链,其镉含量超标。
为应对这一问题,我国正在积极修订相关标准。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着手修订《首饰 镍释放量的测定 光谱法》和《饰品 有害元素的测定 光谱法》等标准,为饰品安全提供更严格的技术支撑。

面对廉价饰品潜在的健康风险,消费者需提高警惕,理性消费。
选择可靠购买渠道,优先考虑信誉良好的品牌和商家。
关注材质真实性,对价格异常低廉的“镀金镀银”饰品保持警惕。
警惕虚假标识,注意饰品上的“S925”、“999”等印记可能存在虚假。
关注佩戴反应,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佩戴。
对于过敏体质人群,可选择钛合金、纯银(S999) 等低敏材质饰品。
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不合格饰品,守护公众健康。
上海市质检院的左莹主任发出警告:这些镀层在长期佩戴磨损后,会裸露出里面的基材,其中含有的镉、镍等有害元素,将导致人体过敏甚至健康风险。
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外观和耐用性,正不惜采用一级致癌物镉作为主要材料。
当你下次被一件仅售几元却闪耀如银的耳钉吸引时,请记住:那光泽背后可能隐藏着超标9000多倍的致癌物。(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廉价首饰致癌物超标9000多倍#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