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跟不跟妈妈睡的孩子,十年后差距惊人!
朋友家的孩子已经读小学一年级了,可是在学校非常胆小,说是班上的同学经常欺负他,但据朋友所说,在家里,孩子的处境也不大好,奶奶和爸爸经常语言暴力,而且有时是真打。
孩子是真不好了,在家会无缘无故发脾气、摔东西,有时甚至还自己打自己,只有朋友很用心的哄很久才能安静下来。
我就建议朋友和孩子睡一段时间(朋友平时挺忙的,能和孩子聊天的时间少之又少),睡前多和孩子聊聊天,以开解和鼓励孩子,给足孩子安全感。
朋友倒是想做,但却遭到了老公和婆婆的反对:这么大了,还和妈妈睡,孩子怎么可能独立?
他们认为就是因为朋友这么宠孩子,孩子才会这么胆小懦弱。
再说了,儿大避母,哪有已经读小学了还和妈妈睡的!
是啊,都说儿大避母,总有人说:妈妈跟娃睡到3岁会导致宝宝性早熟;
可为什么2岁就分床的宝宝,上了幼儿园之后反而更粘人?
3个陪睡误区正在摧毁孩子的安全,90%家庭正在中招。
误区1、跟妈妈睡=溺爱,孩子永远学不会独立
有些宝宝特别粘人,尤其是粘妈妈,如果强制分床睡反而会导致宝宝出现分离焦虑。
美国儿科学会研究发现:0-6岁有充足肌肤接触的孩子,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更完善(掌控情绪调节)。
所以,孩子和妈妈睡好处还挺多的。
而如果强行分床反而不利于宝宝掌控情绪的调节,宝宝长大以后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误区2、越早分床,孩子就越早学会独立
我一个同事坚持"科学育儿",每4个小时喂一次母乳,如果不到4个小时,就算孩子哭到喘不上气也不管;
宝宝从小就得自己睡,哭了不让抱,美其名曰不让他养成坏习惯。
孩子真的很胆小,在学校不敢说话,连见到亲戚也不敢叫,当然,也迎来了同事的一顿痛骂,结果就是孩子胆子更小了。
但其实,那些不良情绪会影响宝宝的睡眠和发育:
当宝宝在深度睡眠时会大量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宝宝生长发育;
当宝宝在焦虑状态下的浅睡眠会导致皮质醇(压力激素)升高30%,血清素(快乐激素)降低25%(来源: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
所以,并不是越早分床宝宝就会越早独立,适当的陪睡可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
误区3、陪睡时间越长,宝宝安全感越足
也有妈妈认为,陪睡宝宝的时间越长,他的安全感就越充足。
其实这样想也是不对的。
宝宝安全感不全部在床上,更不是陪伴时长,重要的是有效时长。
这就比如我们给手机充电,有的充了三个小时还没充满,但有的充了30分钟就已经充满了,好比快充30分钟就可能比慢充3小时更高效。
陪睡的关键在于是否做到"情感同频"。
也就是说,宝宝小的时候跟妈妈睡其实更能满足宝宝的情感需求和促进发育,而以上的3个陪睡误区很有可能就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1.分床不看年龄看信号
几岁分床才是正确的?
三岁四岁五岁?
为二胎宝妈,今天我来告诉你:分床看安全感信号!
当宝宝在以下⑤个能独立睡觉的标志中能满足3点就可以分床了:
①宝宝不需要大人时时陪着,白天能自己玩半个小时以上。
②晚上也能正常接觉,没能立马入睡的时候也能自己哄睡自己。
③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愿意、拒绝、害怕等。
④也想尝试一下独立的感觉。
⑤想要自己的空间。
孩子的意愿很重要,如果想跟娃分床,一定要了解和尊重孩子的意愿。
2.白天给足孩子安全感
像上面所说的,安全感不光只在床上,它也分布在其他时间段和场景中。
比如说:
①给孩子多做抚触;
②提前多和娃玩捉迷藏的游戏;
③陪娃多读读书唱唱歌;
④多讲一些勇敢的小动物的故事。
当然了,平时也要多鼓励一下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3.给足孩子仪式感
分床睡是一件大事,也要给足孩子仪式感。
第一步,预热。
预计时间,一个月。
提前和孩子说分床睡的事,让孩子多看看相关的绘本,并带孩子布置自己的房间。
第二步,递减
预计时间,两周。
逐渐减少陪伴孩子的时间,陪伴孩子适应新的环境。
①1-3天可陪宝宝至入睡。
②4-7天只需坐床边轻拍哄睡。
③让宝宝自己睡,交代他:妈妈在外面陪你,需要就喊妈妈。
第三步,巩固
预计时间,三个月。
不需要一下子和孩子完全分开,可以保留一些睡前习惯,如讲故事。
还要给宝宝设置一些奖励,比如说每到周末就可以和妈妈睡。
逐步和宝宝分离,让妈妈和宝宝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毕竟,其实大部分时侯都是大人离不开孩子。
【写在最后】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独立个体,关于陪睡这件事,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不需要逐一照抄,跟着自己的步骤来就好。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