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今年立秋10年一遇,有4个好消息,3个要注意


2025年8月7日是立秋,这一天不仅是节气轮转的节点,更因为气候和天象的特殊交叠,被称为“10年一遇”的立秋。

今年的立秋,有哪些值得高兴的健康好处?又有哪些身体变化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从饮食到作息,从疾病预防到环境适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季节交替背后的健康秘密。


今年立秋的4个好消息,真的能让身体“松口气”

第一个好消息是,高温天终于要减弱了。

虽然立秋不等于“秋凉”,但从气象记录来看,2025年的这一轮高温出现拐点早,意味着中暑、热射病的发生率会随之下降。尤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酷暑缓解后血压波动减少,猝死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第二个好消息是,湿气减少,胃口会慢慢恢复。

夏天湿热交加,容易让人食欲不振,还会引发腹泻等肠道问题。立秋之后,空气中的湿度下降,人体代谢逐渐恢复正常,很多人会发现饭量有所增加,肠道功能也更稳定,特别是老年人和小孩,身体状态会明显好转。


第三个好消息是,呼吸系统负担减轻了。

酷热天气加剧空气污染,哮喘、慢阻肺、过敏性鼻炎等病在夏季高发。立秋后空气质量改善,尤其是夜晚温度降低,有助于减轻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对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来说是一种缓解。

第四个好消息是,节气养生进入进补好时机。

俗话说“贴秋膘”,虽然现代人不需要大鱼大肉地进补,但适当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百合、莲子、鸭肉等,可以帮助改善夏季消耗过大的体力,并预防秋季干燥引起的皮肤瘙痒、口干咽痛等。


但这3个变化,也不能大意

虽然立秋带来了不少好消息,但也有三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首先是“秋老虎”仍在,别急着脱防晒衣。

立秋后气温并不会马上下降,尤其是午后仍可能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俗称“秋老虎”。这个阶段中暑、皮肤晒伤依然高发。中午外出一小时,紫外线灼伤的风险不比盛夏低,尤其是头皮和颈部最容易被忽略。


第二个要注意的是情绪波动。

气候由热转凉,人体激素水平和神经系统会出现短暂的调节滞后,容易引发焦虑烦躁、失眠、多梦等症状。加上秋季白昼变短,阳光照射减少,也会影响大脑中“快乐激素”——血清素的分泌。有基础心理疾病的人群尤其要小心。

第三要特别注意的是过敏高发。

立秋后空气中的花粉浓度升高,加上早晚温差大,容易诱发皮肤瘙痒、鼻塞、打喷嚏等呼吸道过敏反应。尤其是换季时衣物久置、床单未及时更换,容易滋生螨虫和霉菌,是诱发过敏的重要因素。


今年的“10年一遇”立秋,是怎么回事?

2025年的立秋被称为“10年一遇”,其实是因为今年的立秋不仅比往年早,还恰逢“早立秋、早晚凉”的气候特征。从气象数据上看,过去十年中只有两年立秋当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拐点明显,而今年正好是其一。

特别是长江中下游一带,今年的立秋后两周内平均气温将下降3℃到5℃,比往年同期快了约10天。这对于高温相关疾病的预防是极大的利好。对比统计发现,入秋早的年份,中风发生率下降约12%,这并不是巧合,而是温度、血压和身体代谢三者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


立秋后,这些饮食上的变化最值得注意

立秋虽然是进补好时机,但并不意味着随便吃。很多人一到立秋就想吃烧烤、红烧肉,这种高脂肪高蛋白的“贴秋膘”方式反而会增加肠胃负担。秋季肠胃功能刚刚恢复,最怕油腻食物刺激。建议多吃一些清润、养阴的食材,比如、山药、银耳、白木耳等,尤其适合口干、咽喉疼的人。

同时,立秋后人体容易出现“阴虚”,表现为五心烦热、夜间出汗、口唇干裂等。可以适量吃些带有润燥作用的食物,比如蜂蜜、百合、莲藕,这些不仅能缓解干燥,还能帮助改善便秘、皮肤干痒问题。


切记不要盲目进补。有三高、脂肪肝或者肥胖的人群,更不适合用红烧肉、牛肉汤等方式“贴膘”。可以选择清炖鸡汤或鸭汤,搭配一些枸杞、黄芪、党参等温和的食材,既能补气养血,又不会上火。

作息和运动也要跟着节气“换季”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早晚变凉,最容易出现“着凉感冒”,尤其是睡觉开空调的人。建议晚上睡觉时在脚边盖一条薄毯,必要时穿上棉质睡衣防止夜间受凉。而清晨运动的人群,也要避免在露水未干时外出,湿气重容易诱发风湿、关节疼痛。


运动方面,夏天很多人习惯在早上5、6点出门锻炼,但立秋后太阳升起晚,建议稍微推迟到7点左右再运动。可以选择慢跑、太极、快走等温和的项目,不要突然增加强度,以免发生运动性低血糖或拉伤。

立秋也是“养肺”的黄金期。可以适当练习腹式呼吸、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帮助强健肺功能,预防秋冬季节的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应把握这个调整的窗口期。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红,赵蓓,刘晓芳,等.立秋节气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影响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4,28(4):412-416.
[2]周志刚,王建民.立秋与中老年人健康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23,39(5):452-455.
[3]张娟娟,许文静.秋季气候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及干预策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5,33(2):138-14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养生   日立   立秋   好消息   节气   人群   秋季   高温   皮肤   身体   秋老虎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