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了年纪后,很多事情都开始慢慢变得不同,比如吃饭口味清淡了,活动速度慢了,就连睡觉时间也早得惊人。
常常能看到不少五六十岁的人,晚饭刚吃完没几个小时就上床睡觉,甚至有的人晚上七点多就关灯躺平,觉得这样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然而,这种看起来“规律”“自律”的作息,其实对身体来说,未必是好事。医生近些年越来越强调,中老年人不要过早上床,尤其是55岁以后,睡得太早反而可能带来一连串健康隐患。
首先要明白的是,人体的睡眠节律并不是单纯的“越早越好”,而是有一套与激素分泌、神经调节和器官代谢相匹配的时间表。
熬夜会让人第二天疲惫不堪,而上了年纪后,很多人觉得早睡早起是“长寿秘诀”,殊不知,睡得太早有时反而扰乱了这套自然的生理节律。
研究显示,55岁以上的人,如果晚上8点前就入睡,反而更容易出现凌晨两三点醒来、再也睡不着的情况。
这种早醒现象在临床上被称为“睡眠前移综合”,意味着身体的昼夜节律发生了紊乱。
再者,睡得太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在一项针对8万多名老年人的睡眠研究中发现,每晚在9点前入睡的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比晚上10点到11点入睡的人高出约24%。
原因就在于,人体的褪黑激素分泌高峰通常在晚间9点半到10点半之间,如果过早入睡,激素分泌与入睡时间错位,会造成内分泌系统反复调节,血压、血糖在夜间波动更大。
尤其是原本就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这种波动对血管的负担更重。
与此同时,早睡还可能带来消化系统的问题。
中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本来就逐渐下降,如果晚饭时间较早,睡得也早,胃部还未完全消化就进入休息状态,容易出现夜间反酸、腹胀甚至食物反流的情况。
消化科的数据显示,55岁以上的人中,晚饭后三小时内入睡的人,消化性不适发生率比延迟到四小时后入睡的人高出近30%。
换句话说,睡得太早可能让身体在“未准备好”的情况下被迫进入休息状态,反而让睡眠质量下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精神状态。
睡得过早,往往意味着晚上可用于社交、阅读、运动等活动的时间被压缩了,而这些恰恰是老年人维持大脑活跃、防止认知能力下降的关键。
美国神经学会曾发布一项长达1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保持晚上10点到11点入睡的人群,患认知障碍的风险比9点前入睡的人低约21%。
原因在于,适度的晚间活动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刺激和记忆巩固,而过早睡眠可能让大脑的“训练机会”减少。
另一方面,心理状态也可能受到影响。很多老人抱怨半夜醒来后再也睡不着,或者凌晨四五点就精神满满,却要等到天亮才能出门,这种“生物钟提前”带来的空窗期容易让人焦躁不安,甚至影响情绪。
长此以往,轻度抑郁和焦虑的风险都可能增加。心理学专家也提醒,合理延迟睡眠时间,保持夜晚适当的精神活动,对情绪稳定是有帮助的。
那么,什么时间入睡才算合适?综合各项研究结果来看,大多数医生推荐55岁以后的成年人,最好在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入睡。
这个时间点有几个好处:首先,它和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峰值高度吻合,能帮助更快入睡并延长深睡眠时间。
其次,它让晚餐有足够时间消化,避免胃部负担。再者,它也给大脑和心理留出活动的“余地”,让睡眠的质量和效率都更高。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睡眠时间不仅要看入睡点,还要结合起床时间和总睡眠时长。
很多人晚上七点半就睡了,凌晨三四点醒来却抱怨“老年人睡眠浅”,其实那是因为身体早就“睡够了”。成年人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在7小时到8小时之间,若入睡过早,势必导致早醒。
相反,如果控制在10点半左右入睡,起床时间大多会在早上六七点,既保证了充足睡眠,也避免了过早清醒带来的无聊和情绪低落。
需要注意的是,调整睡眠时间不应突然改变,否则可能会让身体短时间内更加紊乱。
医生建议,若过去习惯于晚上8点入睡,可以每隔三天延迟15分钟,让生物钟逐步适应新的节律。
同时,晚间适度的活动,比如散步、看书、和家人聊天,都有助于自然延后睡意。
此外,晚上不要过早关闭灯光和电子设备,这些行为会强化“夜晚尚未结束”的信号,从而帮助调整入睡时间。
当然,并不是所有早睡都是坏事。若一个人晚上九点多入睡但每天自然醒来在五六点,精神状态也很好,生活节奏稳定,那也没必要强行改变。
问题的核心在于,睡眠时间要和个人的生理节律、消化状态、精神需求相匹配,而不是盲目追求“越早越健康”。特别是对于那些半夜容易醒、情绪容易低落、晨起血压波动的人,过早入睡可能是症结所在。
从公共健康的角度看,睡眠并不是“越多越好”或“越早越健康”的简单逻辑,而是一门需要科学管理的身体工程。
随着年龄增长,睡眠结构本身就会发生变化,深睡眠时间减少,浅睡眠比例增加,生物钟更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安排睡眠时间比“早睡早起”更重要。
日本东京大学一项针对老年人睡眠与死亡率关系的调查就指出,入睡时间在晚上10点到11点的人群,十年内全因死亡风险最低,这一数据进一步证实了“最佳入睡时点”的科学性。
总的来说,老年人睡得太早确实可能带来很多问题,从内分泌失调到睡眠质量下降,再到心血管负担加重、情绪不稳,都不容忽视。
与其盲目追求“越早越健康”,不如在科学的时间点入睡,让身体各系统的节律和谐一致。对于55岁以上的人来说,晚上10点到11点这个时间窗口,也许才是既能保证睡眠质量、又能降低健康风险的“黄金时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早睡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张持晨.多重慢病老年人睡眠时间与健康的双向关系——午睡行为的调节作用, 人口与发展, 2023-07-29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