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民国时期的上海滩,灯红酒绿背后藏着多少罪恶?那些西装革履、出手阔绰的公子哥儿,有几个是真的富家子弟?
1933年的黄浦江畔,一个叫赵氏的贵妇人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从船业巨贾家的少奶奶,沦落到被人丢在南京街头的瘾君子。
她怎么也没料到,那个对她百依百顺、挥金如土的橡胶商少爷,竟然是专门骗女人钱财的拆白党。
这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究竟是怎么一步步把一个富家太太拖进深渊的?
赵氏是苏州人,嫁到上海后成了船业巨贾家的儿媳妇。
按理说,这样的身份该是旁人羡慕的对象,吃穿不愁,佣人成群。
她住的是洋房,出门有专车,手上戴的首饰随便一件都价值不菲。
这日子听起来让人艳羡,可实际上赵氏心里有苦说不出。
她的丈夫常年吸食鸦片,整个人被烟土掏空了身子。
这个男人一天到晚躺在烟榻上,面色蜡黄,瘦得皮包骨头,走几步路都要喘半天。
两个人虽然名义上是夫妻,但丈夫根本没法尽到做丈夫的本分。
赵氏正值青春年华,守着这么个活死人般的丈夫,心里的苦闷可想而知。
家里的长辈倒是对她不错,给的生活费从来不少,可这些钱能买来什么?买不来夫妻恩爱,也填不满内心的空虚。
赵氏渐渐变得不安分起来,她开始频繁外出,什么舞厅、酒吧、电影院,凡是热闹的地方都有她的身影。
她穿着时髦的旗袍,涂着鲜艳的口红,在十里洋场的夜色里寻找刺激。
1933年的某个夜晚,赵氏又来到了霞飞路上的一家高级酒吧。
这里是上海滩有名的销金窟,来往的都是些有钱有闲的人。
赵氏坐在吧台边喝着鸡尾酒,眼神空洞地看着舞池里摇摆的人群。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男子在她身边坐下。
这个男人就是毛小白。
他穿着笔挺的西装,头发梳得油光锃亮,手上戴着金表,脚上穿着锃亮的皮鞋。
他举止得体,谈吐不凡,很快就和赵氏聊了起来。
毛小白自称是做橡胶生意的,家里在南洋有产业,这次来上海是谈一笔大买卖。
他说话的时候云淡风轻,仿佛几十万的生意就是小事一桩。
赵氏被他的气度吸引了。
这个男人年轻英俊,风度翩翩,和家里那个半死不活的丈夫形成了鲜明对比。
毛小白也很会来事儿,他主动请赵氏喝酒,陪她跳舞,说话时总能说到她心坎上。
那天晚上,两个人一直聊到酒吧打烊。
临走时,毛小白留下了联系方式,说希望能再见到她。
赵氏回到家里,心里像装了只兔子,翻来覆去睡不着。
她已经很久没有这种被人在意的感觉了。
第二天,她主动给毛小白打了电话。
就这样,两个人开始频繁见面。
毛小白每次约会都选在最高档的场所,吃饭去大饭店,看戏去最好的戏院,送礼物也从不手软。
毛小白的攻势让赵氏完全沉沦了。
她觉得自己终于遇到了真爱,这个男人懂她、疼她,给了她想要的一切。
两个人很快发展成了情人关系,而且毫不避讳,经常在公共场合出双入对。
上海滩本来就是个是非之地,赵氏和毛小白的事儿很快就传得满城风雨。
有人看见他们在外滩并肩散步,有人看见他们在舞厅搂着跳舞,还有人看见他们出入同一家旅馆。
这些闲言碎语很快就传到了赵氏丈夫耳朵里。
那个瘾君子虽然整天躺在烟榻上,但脑子还没糊涂。
他开始留意妻子的举动,发现她经常晚归,身上的首饰也少了好几件。
有一天,他趁赵氏外出,翻开了她的首饰盒。
盒子底下压着一张照片,照片上赵氏和一个陌生男人紧紧依偎在一起,两人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看到这张照片,赵氏的丈夫气得浑身发抖。
他虽然身体不行,但还是个要脸的人。
妻子在外面养汉子,这要是传出去,他们家的脸面往哪儿搁?他没有当场发作,而是暗暗琢磨着怎么处理这件事。
赵氏的丈夫虽然身体垮了,但脑子还算好使。
他知道如果直接揭穿,赵氏肯定会闹翻天,搞不好还会闹到公堂上,到时候全家都要跟着丢人。
他想了个主意,决定用计谋把赵氏骗回苏州老家,然后再做打算。
过了几天,赵氏突然收到一封加急电报。
电报上说她母亲病危,让她赶紧回苏州。
赵氏看了电报,急得团团转,当天就收拾行李准备动身。
她去找毛小白告别,说要回老家看望病重的母亲,过几天就回来。
毛小白表面上关切地叮嘱她路上小心,心里却盘算着别的事情。
赵氏匆匆赶回苏州,到家一看,母亲好好的,根本没生病。
她正纳闷呢,丈夫走了进来,脸色铁青。
他把那张照片往桌上一拍,冷冷地说了一句话:你在上海的好事我都知道了。
赵氏顿时傻眼了,她万万没想到丈夫会用这种办法把她骗回来。
两家人关起门来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息事宁人。
丈夫给了赵氏一纸休书和三千块大洋,算是断绝了夫妻关系。
赵氏的娘家人也觉得她丢人现眼,不愿意收留她。
就这样,赵氏净身出户,带着三千块钱回了上海。
赵氏回到上海,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毛小白。
她哭哭啼啼地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说自己现在无家可归,只能依靠他了。
毛小白听完,装出一副心疼的样子,说自己一定会照顾她一辈子。
两个人很快就在外面租了房子,开始同居生活。
赵氏虽然拿到了三千块钱,但这点钱在上海滩根本不够花。
毛小白每天带她吃喝玩乐,钱很快就见了底。
赵氏想到前夫家里还有不少她的财物,于是写信回去,要求前夫再给她两万块钱,还要把她留在家里的首饰衣物都寄过来。
她的前夫收到信,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这个女人真是贪得无厌,离婚的时候已经给了她三千块,现在还要两万。
家里人商量了一下,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她以后不再纠缠,给点钱也无所谓。
就这样,赵氏又弄到了两万块钱和一堆值钱的东西。
拿到这笔钱后,毛小白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殷勤,经常找借口外出,一去就是好几天。
赵氏心里隐隐约约感觉不对劲,但她已经离不开这个男人了,只能选择相信他。
赵氏不知道的是,毛小白其实是个职业骗子,专门骗那些有钱的女人。
他接近赵氏,就是看中了她的钱财。
毛小白从一开始就在演戏,什么橡胶生意、南洋产业,全都是编出来的谎言。
他的真实身份,是上海滩臭名昭著的拆白党成员。
所谓拆白党,就是专门骗女人钱的骗子团伙。
这些人通常打扮得人模人样,伪装成阔少爷或者生意人,专门在高级场所物色目标。
他们的手段很高明,先是甜言蜜语骗取信任,等女人彻底沦陷后,就开始想办法弄钱。
等把女人榨干了,就一脚踢开,换下一个目标。
毛小白从赵氏这里已经弄到了两万多块钱,再加上那些首饰,总价值差不多有三四万。
这笔钱够他逍遥很长时间了。
他决定收手,准备甩掉赵氏。
他知道赵氏对他死心塌地,如果直接离开,她肯定会到处找他,甚至报警。
毛小白想了个绝户计,准备彻底毁掉赵氏。
有一天,毛小白买来了吗啡。
他对赵氏说这是种新的止痛药,能让人放松心情。
赵氏不疑有他,在毛小白的哄骗下打了一针。
吗啡的药效很快就上来了,赵氏感觉飘飘欲仙,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毛小白隔三差五就给她打一针,赵氏很快就上了瘾,离不开这玩意儿了。
等赵氏彻底染上毒瘾后,毛小白觉得时机成熟了。
某天晚上,他趁赵氏吸完毒昏睡过去,卷走了所有钱财,连夜坐火车跑了。
他没有直接离开上海,而是先去了南京,把赵氏扔在了南京的一家小旅馆里,然后自己跑得无影无踪。
赵氏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
她叫了半天,才有个旅馆伙计进来。
伙计告诉她,这里是南京,昨天有个男人把她送来,说她喝醉了,让她醒了自己付房钱就行。
赵氏这才明白,自己被毛小白彻底抛弃了。
她摸遍全身,身上一分钱都没有,连件像样的首饰都不剩。
赵氏想回上海,可她连路费都没有。
她身上的瘾发作起来,浑身难受得要死,只想找毒品。
旅馆老板看她没钱,把她赶了出去。
一个曾经的富家太太,就这样沦落街头。
赵氏身无分文,又染上了毒瘾,日子过得凄惨无比。
她想回苏州老家,可娘家人早就和她断绝了关系。
她想回上海找前夫,可那个家已经容不下她了。
她在南京的街头游荡,为了弄到吗啡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赵氏的故事很快在上海滩传开了,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人同情她的遭遇,觉得她被骗子害得太惨。
也有人说她活该,谁让她自己不检点,在外面乱搞。
拆白党毛小白卷了钱跑路,换了个地方继续他的骗局生意,警察根本找不到他的踪影。
1933年的上海滩,赵氏的遭遇不是个例。
那个年代,拆白党横行,不知道多少女人上了当。
这些骗子手段高明,专门抓住女人的弱点下手。
赵氏本来有锦衣玉食的生活,却因为婚姻不幸福,寻求刺激,最后落得家破人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放纵自己的欲望,迟早会付出代价。
毛小白这种拆白党固然可恨,但赵氏自己的选择也难辞其咎。
旧上海的纸醉金迷背后,埋葬了多少人的人生。
信息来源:
《民国上海社会生活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
《旧上海黑幕》,中华书局
《民国时期犯罪案例研究》,法律出版社
《上海滩风云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