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地震,廖智被埋26小时后虽成功被救,但却痛失自己双腿和襁褓中的女儿,丈夫也在此甩出离婚协议、弃她而去。
本以为廖智会就此倒下,没想到17年后的她早已浴火重生,不仅遇到自己的挚爱,还在近期传来四胎的喜讯,令人惊喜。
廖智是怎么做到凤凰涅槃的?如今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
F
毁灭来得毫无征兆,上一秒,她还在和10个月大的女儿、婆婆在家中玩耍,下一秒,整个世界就塌了,水泥板、钢筋,冰冷地压下来,黑暗中,她能感觉到钢筋刺穿了双腿,更能感觉到身边两个最亲近的生命体温一点点流逝。
女儿和婆婆,都在她眼前离世,她也想过放弃,但在那超过26个小时的漫长绝望里,是父亲在废墟外一声声的呼喊,把她从死亡边缘拽了回来,她成了那栋楼里,唯一的幸存者。
为了活下去,她必须做出选择,当医生告知她需要截肢时,她签下了同意书,手术后醒来,她没有哭闹,只是默默地伸手摸了摸被子,那底下的平坦,无声地宣告了一个事实:她的腿没了,那个曾经支撑她翩翩起舞的物理支点,彻底消失了。
最开始的康复训练,简直是另一重炼狱,失去双腿的她,连最简单的坐起来、保持平衡,都成了一种奢望,她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地摔倒,每一次摔倒,都像是在提醒她失去了什么。
可就在截肢后仅仅一个月,一个邀请函递到了她面前,“第58届世界小姐”重庆赛区组委会,希望她能登台表演,父亲怕她身体吃不消,更怕外界那些异样的眼光和议论会刺伤她,但廖智答应了,她需要一个证明,向自己,也向世界证明,没有腿,她依然可以起舞。
那一天,她身着一袭红衣,没有假肢,就那么跪在一面巨大的红鼓上,她将整个上身、残存的肢体,当做了全新的发力点和平衡点,鼓面,就是她的舞台,是她新的大地,当音乐响起,她用手臂、用腰肢、用生命的力量舞动时,全场为之震撼。
媒体用“废墟下的重生”来形容她,那一刻,她不仅战胜了身体的局限,更重塑了公众对于残缺与美的认知,后来,她站上了央视《舞出我人生》的舞台,和演员杨志刚搭档,一支《怒放的生命》跳得惊心动魄。
评委杨丽萍看着她,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说她的“意志是坚强的”,这句话点透了她舞蹈的核心,力量的源泉,早已从肢体技巧,转移到了无可撼动的精神意志。
身体的支点坍塌,有时会引发情感世界的连锁崩塌,对廖智而言,那场地震不仅夺走了她的双腿和亲人,也彻底压垮了她早已岌岌可危的婚姻。
其实裂痕早已存在,在她怀孕期间,就已发现丈夫的出轨行为,而地震后的经历,更是将人性的冷漠暴露无遗,当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最需要人照顾和安慰时,丈夫却迟迟没有出现。
等到他终于来了,带来的不是关怀,而是石破天惊的第一句话:“我们离婚吧,”面对这致命一击,廖智没有歇斯底里,她只是平静地答应了,那一刻,身体的残缺与情感的被弃,形成了残酷的互文,仿佛她的不幸,成了对方甩掉包袱的最好理由。
幸运的是,命运在关上一扇门后,为她打开了一扇窗,在上海参加一次舞蹈比赛时,她遇到了一个叫查尔斯·王的美籍华裔,中文名叫王启凡,他不是被她的苦情故事打动,而是被她的灵魂深深吸引。
更巧的是,查尔斯的职业,正是假肢研发领域的生物医学工程专家,这个曾给她带来无尽痛苦的身体部件,竟成了联结他们情感的奇妙桥梁,廖智起初顾虑重重,她害怕自己会成为这个优秀男人的负担。
但查尔斯用行动告诉她,爱就要轰轰烈烈,他欣赏的是她的全部,包括她的不完美,他亲手为她设计、制作了多达7双功能各异的假肢,让她可以跳舞、可以跑步、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他不是在同情她,而是在深度参与她物理支点的“重建”过程。
在他们的婚礼上,有一个最动人的环节,查尔斯单膝跪地,亲手为廖智穿上了那双为她量身定制的假肢,这个动作,让冰冷的医疗器械瞬间升华为独一无二的婚姻信物,是承诺,也是接纳。
为了开解廖智内心深处对假肢的芥蒂,查尔斯曾说过一句无比温柔的话:“你穿假肢,就像我戴眼镜一样,”就是这句轻描淡写的话,彻底消解了残缺的“特殊性”,将它变成了生活中的常态。
这份理解,为廖智的内心,提供了最稳固、最温暖的情感支撑,如今,他们育有子女,生活幸福,而在40岁那年,廖智再次怀孕,即将迎来他们的第三个孩子,组成一个热闹的大家庭。
当一个人从深渊中爬出来,她对深渊中的人便有了最深刻的共情,廖智的第三重支点重塑,就是将用于自我站立的力量,延伸为一种扶助他人的社会价值,她完成了从幸存者到赋能者的身份蜕变。
2013年,雅安地震,消息传来,廖智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穿戴上假肢,奔赴灾区,这一次,她的身份不再是被救者,而是志愿者。
她利用自己被埋废墟的亲身经历,协助救援队判断幸存者的位置和状态,安慰那些惊魂未定的灾民,媒体镜头捕捉到了她在废墟中忙碌的身影,称她为“雅安地震最美志愿者”,那双曾经象征着失去的假肢,此刻正踏在破碎的土地上,奔走出一道希望的轨迹。
它不再仅仅是她个人的支点,更成了鼓舞他人的力量支点,她的公益之路,走得既深且广,早在2009年,她就曾到震区支教一年,后来,她成立了“残健融合艺术小组”,鼓励更多和她一样的人通过艺术找到自我。
她和丈夫共同创立了工作室,在社交媒体上拥有百万粉丝,分享自己的生活,也分享力量,他们还发起了一个假肢适配公益项目,已经为超过30名残障儿童无偿定制了假肢,并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她想做的,是系统性地复制自己的“重生经验”,让假肢这个物件,从一个冰冷的个人用品,变成承载着希望与尊严的公共产品,这种转变,也体现在她对自身形象的接纳上,早些年,她总会想尽办法用各种材料包裹假肢,试图让它看起来像“真腿”。
而现在,她常常坦然地裸露出假肢的金属支架,那份自信和坦荡,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言:残缺无需掩饰,力量与美,完全可以与不完美共存。
回看廖智走过的路,你会发现,她的故事核心并非战胜苦难,而是“重塑支点”,当命运夺走了她赖以站立的双腿后。
她没有倒下,而是用顽强的意志重塑了艺术的支点,用真诚的灵魂重塑了情感的支点,用博大的爱心重塑了价值的支点。
她的人生雄辩地证明了一件事:真正的“站立”,从来不单单是一种物理状态,它更是一种关乎意志、爱与责任的主动选择。
她不仅为自己找到了新的活法,也让自己,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一个光亮的支点。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