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贵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号 | 一山越重嶂 万壑纳新晴

晴隆山见证了烽火岁月,无数英雄儿女跨过大山,将抗战物资运往前线。如今的晴隆“向山而兴”,推动“山水人城和谐共融”,探索出以“红色文化铸魂、民族文化赋能、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为核心的实践路径。

抗日战争期间,晴隆县作为抗战大后方战略物资的集散地,总计将45万吨国际援华物资运抵抗战前线。图为晴隆山下等待转运到抗战前线的物资_资料图

黔西南州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风景旖旎_李允凤 摄(影像贵州)

清晨的晴隆山云雾缭绕,远处的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遗迹静静矗立。晴隆山,海拔1799米,是晴隆县城最高峰,也是一座见证烽火岁月的大山,如今已成为晴隆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和象征。

晴隆县全县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比超过80%。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统筹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晴隆县提出“向山而兴”,推动“山水人城和谐共融”,探索出以“红色文化铸魂、民族文化赋能、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为核心的实践路径。

红色文化铸魂文旅

二十四道拐全程4公里,垂直高度260米,蜿蜒曲折,雄奇险峻。

8月的清晨,雨雾朦胧,拾级而上,走进位于晴隆山顶的二十四道拐抗战遗址展览馆,一段尘封的历史被重新展现。

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东部沿海港口尽失,国际援华物资经滇缅公路进入昆明后,必须经由二十四道拐所在的滇黔公路运往抗战前线。

2006年,二十四道拐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晴隆县建成二十四道拐抗战遗址展览馆,以图文、实景展示、3D技术等方式,集中展示晴隆抗战期间的珍贵文物和影像资料。

观景台前,65岁的四川游客蔡坤江按下快门,记录下雾霭笼罩中的二十四道拐。

“我年轻时是货运司机,全国各地跑遍了,早就听说贵州的二十四道拐,这次终于见到了。”蔡坤江说。

如今,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二十四道拐已成为晴隆特有的文化旅游符号。通过开发红色研学课程,举办汽车拉力赛、彝族火把节等活动,进一步带动周边景区发展。

晴隆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常霞介绍:“今年以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

民族文化赋能特色小镇

距离二十四道拐景区直线距离2公里处,有一座依山而建、独具民族特色的特色城镇——阿妹戚托小镇。

这里是脱贫攻坚期间全国唯一一个整乡搬迁的特色小镇。曾经的三宝彝族乡1317户6263人通过整乡搬迁,联合其他乡镇零星搬迁人员,共同构成如今由六个社区组成的阿妹戚托小镇。

步入小镇,红瓦白墙的彝式民居错落有致,孩童三五成群在小院中嬉戏。处处绿树成荫,与波光粼粼的月亮湖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诗意画卷。

午后,“新居民”金钟全正站在阳台上打理自家小院里的绿植。

“城里生活比过去方便多了,两个孩子上学近。我和妻子就在县城租了一个门面做点烧烤,一年有八九万元收入。”谈及现在的生活,金钟全言语中流露出由衷的幸福感。

依托二十四道拐的历史文化价值,结合周边人文和自然景观,阿妹戚托小镇这个昔日的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如今已经蜕变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晴隆县推出“抗战文化+民族风情”的组合旅游产品,形成白天游二十四道拐和安南古城,夜晚体验阿妹戚托小镇篝火晚会的体验模式,在景区植入文创产品店,实现文化惠民与旅游惠民双赢。

当夜幕降临,小镇金门广场上篝火准时燃起,来自上海、南京等地的游客与当地居民共跳阿妹戚托,火光映照着张张笑脸,气氛热烈非凡。

生态宜居筑基山地城市

傍晚,晴隆县莲湖公园畔,健身的群众迎着清风轻快走来。莲花池休闲广场林木繁茂、环境清幽、宽敞整洁。隆城一号、天盛广场等一幢幢现代化高层建筑拔地而起。

“目前,我们的城区绿化率达41.32%,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晴隆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曰坤介绍,晴隆县城呈南北向椭圆形,南为老城区,北为新城区,整体海拔高差达1482米,是典型的山地城市。

晴隆县按照“老城区做减法,向新城区拓展”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提升绿化水平,另一方面推动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完成14座垃圾转运站及配套设施建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晴隆的实践证明:因地制宜推进“产城人”融合,高山城市同样迸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近年来,不只是晴隆县,百万大山串联的黔山腹地,通过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新型城镇化取得阶段性成效。2024年,贵州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6.65%,较2020年提高3.5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国。

“县城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省发展改革委城镇化处副处长冉俊介绍,当前贵州正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重点围绕“产、城、人”三方面,推动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的良性循环。

“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核心。”冉俊表示,同时,贵州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推动城市智慧绿色发展,推广绿色建筑、发展绿色能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详情请关注《当代贵州》2025年第37期

一审 邱雪芳

二审 周芸吉

三审 梁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历史   专号   山越   贵州   当代   周年   晴隆县   晴隆   小镇   阿妹   文化   城市   县城   景区   新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