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家大国企全军覆没!昔日世界第一的中国机床,还有翻身机会吗?

2020年那会儿,中国机床消费额和产值双双登顶全球第一,数字亮眼得像过年放的烟花。

可转眼间,那些扛起半边天的十八家国企,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北京第一机床厂啥的,一个个栽了跟头。

2025年上半年,行业还在喘息,民企开始冒头,但高端领域自给率才刚爬到30%出头,离真翻身还有段路。机床是工业母机,卡在这里,制造业就难受。

​1953年,一五计划启动,苏联援助下,国家砸重金建起十八家重点机床厂,外加八家科研单位,这些后来统称“十八罗汉”。沈阳第一机床厂带头,1955年搞出C620型车床,填补国内空白,还上了人民币票面。

北京第一机床厂跟上,1958年和清华合作,造出亚洲首台数控铣床X53K1,那技术在当时算追上世界步伐。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专攻刨床,天津第一机床厂做钻床,昆明机床厂边疆建厂,个个都为工业化打下桩子。

到1960年代,这些厂子产值蹭蹭涨,支撑起汽车、航空等重工业。

改革开放后,1980年代引进外资,沈阳机床销售额从几十亿窜到2012年的180亿,全球老大位置稳稳的。大连机床2008年也挤进世界前十,出口海外风生水起。

2020年,中国机床消费额186亿欧元,产值169亿欧元,双冠王实至名归。

可好景不长,2010年代后,这些罗汉开始现原形。

沈阳机床扩张太猛,收购德国希斯机床,花几千万欧元,结果技术图纸摸不着,核心数控系统还靠西门子进口。2018年,负债202亿,资金链断裂,2019年法院受理破产重整,资产200亿对上375亿负债,资不抵债。

重组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注资,勉强续命,但产能缩水严重。大连机床更惨,2008年全球前十,2018年债台高筑224亿,2020年债务违约超80亿,董事长陈永开涉嫌骗贷被抓,企业宣告破产重整,历时18个月才勉强重组。

北京第一机床厂、齐齐哈尔机床厂、武汉重型机床厂等,也一个个陷入亏损泥潭。

2024年,十八家国企中至少十家以上经历过重整或停产,曾经的行业支柱,现在厂区冷清,订单流失到外资手里。哈尔滨量具厂、金湖机床厂这些,市场份额从高峰的70%掉到不足20%。

为什么?计划经济遗留的产量导向,让质量成短板,1961到1978年产164万台机床,一半多不合格。

技术交流断,核心五轴联动、高端数控系统被日德卡脖子,引进的设备往往阉割版,日本企业还藏移动自毁条款,位置一动就锁死,得交天价解锁。并购海外后,消化不良,管理层决策失误,债务雪球滚大。

人才断档是更深的痛,机床这活儿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工匠,可年轻人不爱干,月薪八千不到,车间苦累,宁愿转行送外卖。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超2000万,2024年高端数控领域达300万。

国企重设备轻人,哈尔滨厂花千万买瑞士机床,结果没人会操作,闲置生锈。

体制僵化加剧问题,决策层追短期指标,研发投入不足,产业链底层打转,利润被外资吸走。2024年,机床行业整体亏损面超40%,国企拖后腿,民企虽有亮点,但规模小,难扛大局。

转机从政策来,2015年《中国制造2025》把高端机床列重点,到2025年目标是制造业智能化全面实现,试点成本降50%。2023-2024年,机械行业稳增长方案落地,设备更新政策加码,2025年上半年“两重”项目扩围,支持机床国产化。

2025年8月,《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印发,推动数智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资金倾斜民企,佳时特从零起步,他们高端数控机床精度从10微米到0.4微米,打破国外垄断,不再看别人脸色。

江苏多棱数控五轴机床加工火箭部件,北京精雕纳米雕刻机0.1微米精度,瑞士同行点赞。济南二机床闯福特供应链,自研冲压设备用国产系统,合同明写技术主权。

华中数控“华中8型”系统,从500小时故障迭代到1600小时稳跑,用在舰载机上。2025年Q1,金属切削机床市场163亿,增长4.5%,销量7.7万台,国产替代加速,五轴领涨。

​数控化率从2015年30%到2024年51%,2025年预计超55%。高端自给率从不足10%到2025年30%-50%,中研普华预测50%。苏州健雄学院和德国通快双元制教育,学生泡车间上手百万级机床,补技工缺口。

日本发那科有800家配套,咱们学着抱团,产业链闭环初现。

沈阳机床重组后,2025年Q1盈利,通用技术集团注资助力,产能回暖。大连机床重组完,2024年债务压缩,2025年订单渐稳。

2025年,机床出口亚洲显著,海外市场份额升,技术创新降成本,智能化自动化推高性能。

政策频出,特朗普上台后产业链安全更重,国内支持国产化。机械行业2024年涨幅18%,预计反弹,机床受益制造业复苏。​

国企倒下不是天灾,是积累的毛病。技术卡脖子,人才不稳,管理跟不上时代。但民企的韧劲让人看到希望,工人加班调试,政策推一把,就能往前冲。

行业转暖迹象明显,设备更新需求释放,下游航空航天、人形机器人拉动订单。

翻身机会有,但得一步实打实走。机床这棵树,根还在,新芽正冒,总有重振那天。

​​参考资料

用精制五轴机床提升中国“工业母机”水准 新浪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财经   全军覆没   国企   中国   机床   昔日   机会   机床厂   大连   民企   北京   数控   技术   齐齐哈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