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颜达
5月27日,抖音公布《抖音社区热点信息和账号治理规则(试行)》。《规则》针对社区内争议热点信息传播、热点当事人账号及热点事件中出现的违规账号和内容提出治理方案。
抖音方面称,希望通过该规则,实现抖音社区热点信息规范传播与账号有序运营,与用户共同建设平等友善、丰富多元、真实美好、积极健康、尊重知识、鼓励表达的社区环境,依法依规打击散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不当获利、仿冒或网暴热点当事人等行为。
抖音表示,《规则》是在有关部门指导下,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所制定,过程中还征求了法学、传播学、媒体等多方专业人士。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郑宁参与了本次《规则》制定的前期讨论。她表示,根据当下信息传播规律,争议热点事件及人物更容易获得流量,进而引发舆论快速发酵和扩散。更有甚者,可能侵害个人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对事实暂不清晰的争议热点信息,平台需及时治理、有效引导,避免极端化、非理性化的讨论。
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则》从今日起试行并面向广大用户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抖音用户、创作者提出宝贵意见。平台将接受社会监督,持续公开治理动作,定期和用户、创作者、媒体、专家等展开沟通,不断完善治理措施,维护温暖、理性、包容的社区氛围。
社区热点信息事实不清,打标提示、重点研判
当下信息传播环境中,一些社区内的争议热点事件尚处事实不清阶段,却过度发酵。虚假不实信息、网暴言论等内容伴随其中,引发广泛讨论。如何应对“流量先行、真相滞后”的现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
有关部门近年来持续对网络热点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各类治理。2024年4月,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整治重点聚焦“自媒体”无底线造热点蹭热点,制造以假乱真、虚实混杂的“信息陷阱”等突出问题。2025年2月,中央网信办发布的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重点也提出,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包括借热点事件等挑起群体极端对立情绪,通过夸大炒作不实信息和负面话题,宣扬恐慌焦虑情绪,借血腥暴力画面挑起网络戾气等问题,严肃查处违规营销号、网络水军和MCN机构。
为减少用户在事实披露不完整时被片面信息带来误导,本次《规则》提出,平台将对社区热点信息建立分级分类追踪和研判机制。平台将对新闻要素不全、无权威信源等热点内容纳入“存疑”热点持续追踪;将传播偏激对立情绪、侵犯当事人权利、可能诱发“网暴”“开盒”等事件信息纳入“争议”热点研判处置。
对事实不清和广泛争议的热点事件信息,平台会在运营中对内容增加提醒标签,告知用户可能存在事实存疑、证据模糊、观点争议等问题,提醒用户理性谨慎判断。同时,针对在事实尚未完整披露的情况下过度发酵、未经充分核实但引起广泛传播和争议讨论的事件信息,平台将依据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治理虚假不实信息和网暴言论等违法违规内容。这一举措旨在为热点核实和真相揭示争取时间,避免争议及不实信息传播误导公众、损害用户合法权益。
此外,为推动真实信息传播,抖音将联合媒体与权威机构,不断升级“热点事实核实机制”,加大对涉及热点内容的事实核查。同时,平台将对有公信力的媒体、政务机构等权威信源突出展示标识,通过热榜、弹窗推送等方式,推动重要热点核心事实、重要节点等信息及时有序传播。《规则》提出,将鼓励扶持热点事件中权威媒体优质、深度、完整的报道,促进多元声音、深度内容的分发。
显著标识当事人身份,限制以“争议流量”变现
社交媒体时代,伴随热点信息传播,事件中的当事人和相关方也被广泛关注和讨论。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过往一些热点事件中,有的当事人面对过高关注承受巨大压力甚至二次伤害。也存在部分用户故意营造冲突对立,博取关注不当获利。根据《规则》,平台将对热点当事人采取权益保护与行为约束措施。
在当事人账号方面,《规则》强调身份真实与显著标识。为打击仿冒热点当事人行为、保护当事人权益,《规则》提出,以热点事件当事人或其亲友身份发布内容的账号,需在一定时间内提供证明材料。身份明确者,账号将在显著位置予以标识。如未能提供相应材料,平台将予以禁言在内的梯度处置,直至收到可信证明。平台还将为当事人账号提供“一键防网暴”功能,严惩“人肉”“网暴”等行为。
过往社区热点事件中,有的当事人因争议行为获取流量,并借此与商业利益捆绑,进而引发更大争议或违规营利。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提倡创作者的商业经营方式应当是长期经营、提供专业服务。基于此,《规则》提出,在流量激增期,将对存在不当行为或争议的事件当事人,启动适度降热和 “冷静” 机制。具体举措包括但不限于暂停关注、限制流量、投稿及直播等。同时,平台还将限制争议热点当事人“趁热”变现,在事件周期内暂停其直播打赏、电商带货等商业变现功能。
有关部门此前也曾提出类似治理要求。2023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提出对打造低俗人设、违背公序良俗网红形象,多账号联动蹭炒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恶意营销等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取消或不得赋予其营利权限。
“蹭取热点进行不当商业化变现的行为,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规范,可能会引发更多人效仿,追求短视变现,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郑宁表示,互联网平台在其运营的网络空间内应当履行好平台主体责任。平台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制定平台用户协议、社区规则等,对争议热点当事人 “趁热” 变现行为进行有效限制。
抖音方面表示,平台始终秉持“记录真实美好生活”的初心,鼓励创作者在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表达个人观点和创作内容。在热点事件中,将和广大创作者一道,共同为事实澄清和传播争取时间;阻止恶意炒作、情绪绑架和攻击对立的行为;疏导情绪,引导争议回归事实和理性讨论。
《规则》试行版即日起已试行生效,并在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公示。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更新时间:2025-05-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