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颗来自河南的“巨无霸”横空出世,瞬间吸引了全球目光。
河南某知名钻石企业,凭借先进钻石技术,成功“孕育”出一颗重达156.47克拉的钻石原石,直接改写了世界纪录。
国际宝石研究院(IGI)的鉴定报告,无疑是给这颗巨钻盖上了权威“印章”。它不仅在重量上超越了2022年由MeylorGlobal公司保持的150.42克拉纪录,成为目前全球已知最大的“养成系”钻石单晶;在颜色和品质方面,也表现卓越,各项参数甚至压南非钻石一头,让人不禁对国产钻石刮目相看。

曾经,天然钻石尤其是南非钻石,在人们心中是高品质、高价值的象征,而如今这颗河南巨钻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认知,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国产钻石的潜力与实力,为后续探讨中国钻石产业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而这颗巨钻的诞生,绝非一蹴而就,背后是一场长达数十年的技术长征。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院就已敏锐地捕捉到宝石级钻石研究的重要性,启动“国产宝钻”相关研究。河南柘城县凭借其独特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被选定为该项目的重点研发区域,自此踏上了改写钻石产业格局的征程。
经权威机构检测,国产宝钻在硬度、折射率等物理特性方面,与天然钻石完全一致。其杂质更少、品质更优,生产成本仅是天然钻石的1/3至1/5,性价比突出。
如今,中国钻石产能已占据全球总量的70%,其中河南柘城县的年产量更是超过800万克拉,在这样的产业基础上,国内珠宝品牌开始加速布局钻石市场。扎根柘城的“柘-光”品牌便是典型代表,它没有沿用西方品牌常见的高溢价营销策略,而是以白钻1克拉8000元的“合理定价+个性化定制”的模式成功打开市场。

公开资料表明,“柘-光钻石(ZGDIAMOND)”采用精度为0.1纳米的CVD镀膜技术,此工艺让95%的产品色级达到D-F级,优于天然钻石。;同时与前世界顶级奢侈品牌工坊的张师傅合作,让98%以上的钻石实现3EX切工。历经12道纯手工镜面抛光工序后,最终成品在火彩、净度等4C综合品质方面,优于多个海外奢侈品牌的同类产品。
而国产钻石品牌的进入,对传统西方品牌在部分区域的市场表现产生了影响。
截至2024年底,卡地亚母公司历峰集团在亚太市场(中国是主要消费区域)的销售额同比下降7%,降至19.1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4.33亿元),该区域成为其全球唯一销售额负增长的市场;国际钻石巨头戴比尔斯在2024年两次下调毛坯钻石价格,单次降幅达10%-15%,试图通过降价稳定市场份额,但消费者偏好转变的趋势并未改变。
从市场反应来看,相较于西方品牌动辄百万的定价,国产品牌价格更易被消费者接受,但这只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方面。真正促使消费者购买的是国产品牌传递的“情感导向”价值理念。

柘-光创始人Lucas称,品牌并非通过单纯降价吸引客户,而是通过重塑价值赢得钻石爱好者的信任。“如今真正符合奢侈品本质的钻石,是那种看似低调,却能让懂行者一眼看出其独特价值的产品。我们希望将钻石从单一的‘奢侈品配饰’,转变为更有意义的‘个性化消费符号’。”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员工郭女士月入6万,过去每年都会选购香奈儿、LV、卡地亚等高端品牌的饰品与服装。但今年大幅削减了这部分开支。“并非收入减少,而是通过报道了解到国内钻石技术的进步。去年我在柘-光定制了一款3克拉粉钻钻戒,连围镶的白钻都是4C级别,价格还不到7万,肉眼看比之前买的天然钻石更闪,我觉得没必要再执着于天然钻石了。”

京东发布的半年度消费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柘-光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七位数,个人专属定制业务占比超90%,且与LV、爱马仕、卡地亚等五大奢侈品牌的用户重合率平均超过70%。此外,柘-光提出的“来图定制”“DNA毛发钻石”等新颖服务,契合了消费者对国风古典款式定制的诉求。
面对宝石级钻石的冲击,部分外媒不愿承认其竞争力,甚至用“只是运气好”等言论进行辩解。

但市场格局的变化已不容忽视,全球钻石市场“西方垄断”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河南柘城实现宝石级钻石产业规模化发展,加上柘-光等国产品牌的市场探索,正推动钻石产品从高端进口奢侈品向本土化生产的个性化奢品转变。
这一转变不仅是产品供给端的调整,更意味着国产珠宝品牌在高端品类中拥有了更多话语权,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价格选择和产品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