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烧580亿后,扎克伯格发现可能路走错了

【VRAR星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摘要:像扎克伯格这样的科技巨头愿意做这样的试水,对于消费者来说肯定是有利的。


前段时间,Meta联合微软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头显Meta Quest 3S Xbox Edition,套装价格399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3000元。

这款新的联动产品采用了标志性的Xbox黑绿配色方案,套装内除了头显以外,还包含配套的Touch Plus手柄、限定版Xbox手柄、3个月的Meta Horizon+会员以及3个月的Xbox Game Pass Ultimate会员——而这些东西单独购买需要490美元(约3500元人民币)。

计算下来,整个套装比单独购买便宜500元左右,微软和Meta的这波合作也让很多人直呼真香:

从策略上来看,微软肯定是想打造一个更开放的游戏生态,把Xbox游戏生态导入VR领域,突破现有主机平台的桎梏。直接和Meta联动,既不用自己承担硬件研发的风险,还能蹭一下Meta的品牌大腿。而Meta也想趁机试水,探索一下VR用户是否会为这种“用VR代替主机”的产品买单。

从目前来看,这次合作的反响还是不错的,官网页面显示这款产品目前已经售罄。且不说Meta这波是无心插柳,还是有意地改变策略,无疑都是为自己不断亏钱的元宇宙业务开辟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580亿打水漂,小扎一直在为

元宇宙广寻出路

2021年,扎克伯格将Facebook更名为Meta,All In元宇宙,最开始主打的愿景是靠VR构建元宇宙的沉浸式虚拟世界。时至今年,Meta元宇宙业务的累计运营亏损已超过580亿美元。根据今年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负责元宇宙业务的Reality Labs部门仍在持续亏损,其中大部分成本都是产品研发和扩大生态系统的投资支出。

延伸阅读:

《Meta财报:Quest 3超预期,元宇宙业务仍亏损》

《Reality Labs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亏损高达 42 亿美元》

《狂亏600亿美元,Meta Reality Labs成“裁员重灾区”,扎克伯格还扛得住吗?》

现实是很骨感的。尽管Quest系列在消费VR市场占据超80%的份额,但今年全球VR用户数刚刚才突破了5000万大关,远未达到支撑"元宇宙"愿景的量级。

在VR这方面,主要场景仍局限于游戏。高昂的硬件成本、优质内容的持续匮乏、佩戴舒适度等技术瓶颈,让"全沉浸式虚拟世界"仍显得有些遥远。2022年Meta股价暴跌64%,市值蒸发超5000亿美元,投资者对扎克伯格这种烧钱的模式感到质疑,纯粹的VR元宇宙梦想在现实面前遭遇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这种压力,扎克伯格只能开辟更多的“务实”路径,为自己的元宇宙梦想“开源”。

首先就是做AI眼镜。

2021年9月,Meta与雷朋开始了对AI眼镜的尝试,双方联名推出了初代Ray-Ban Stories。

佩戴Ray-Ban Stories的扎克伯格

Ray-Ban Stories是他们在“时尚的科技产品”这个赛道做的一次试水:官方售价299美元,从外观上看和普通的墨镜区别不大,但功能很鸡肋——摄像头是5 MP 摄像头,拍摄起来画质比较低,存储只有4GB,也没有光学模块。

从发布至2023年2月,这款设备卖了大约30万副,月活只有2.7万,不到售出总量的10%,很多人都是买了就吃灰了。

然而一年后,一切发生了改变。

2023年9月,双方发布第二代联名产品Ray-Ban Meta,却一下子爆火,明明售价和初代一样,但这款新的产品仅在23年第四季度的出货量就超过了30万副,几乎赶上了第一代的全周期销量,至今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300万副。此后更是带动全球AI智能眼镜出货量暴增210%,让原本小众的赛道成为了科技巨头的必争之地。

Ray-Ban Meta发布现场的扎克伯格

只是一次试错,扎克伯格就找到了消费者的痛点:Ray-Ban Meta的个性化定制款更多,看起来更时尚;整体轮廓都缩小了,质量更轻;摄像头是一颗12MP的超广角镜头,拍摄画质更高,甚至能在某些场景取代手机镜头;存储空间扩大到了32GB;搭载了全新的高通骁龙AR1 Gen1,续航更久,单次连续使用时长能达到4小时。

而值得一提的是,Ray-Ban Meta还加入了Meta AI。把智能眼镜和AI大模型结合,Meta是最早一批尝试的,并且也是现在全球卖得最好的。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Wellsenn XR的数据,该产品在2024年全球AI眼镜销量234万副的市场中贡献了约60%的份额,主导地位显著

这种可穿戴AI技术和时尚设计的结合,重新定义了智能眼镜的用户体验,也让整个市场开始爆火。受Ray-Ban Meta智能眼镜庞大市场需求的驱动,2024年全球智能眼镜的出货量实现了同比210%的显著增长,首次突破200万台大关。

Ray-Ban Meta的收益也成为了Meta Reality Labs部门的主要收益来源之一。今年第一季度,Reality Labs部门收入为4.1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6%。尽管由于Meta Quest销量的减少,该部门的净收入有所下滑,但其中却已经有很大一部分被Ray-Ban Meta AI眼镜的销量所抵消。

AI眼镜庞大的市场让小扎同志看到了元宇宙业务的希望,但这还只是阶段性的胜利。Ray-Ban Meta 174美元的BOM成本占售价58%,即便坐拥Meta的供应链优势,硬件毛利率仍不足30%。Meta Reality Labs部门仍在持续亏损,不得不再开发新的市场。

与运动品牌Oakley联名发布的运动版AI眼镜,就是一块新的蛋糕。

当前,全球运动科技产业正爆发性增长:2023年全球户外用品市场规模已突破700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1300亿美元。而其中的运动耳机、户外数据追踪、户外导航等需求,通过AI眼镜的科技赋能都可以实现——这就是Meta这一步计划的切入点。

现在,大部分AI眼镜都是主打翻译、拍照等基础功能,主打户外运动功能的产品很少,显然,Meta厂商此番是想用AI眼镜抢运动相机的饭碗。

当然,国内也早有厂商有这样的前瞻性布局。例如,在Meta推出这款产品之前,致敬未知已经先一步推出了BleeqUp AI运动眼镜。

不过,这类运动款AI眼镜产品刚刚推出,效果如何还是未知数,至少对于Meta Oakley来说,现在就有一些用户没那么买账:

海外博主Steven Sullivan在评测中表示,一些用户对Oakley AI眼镜的设计并不满意

初代的Oakley能不能被市场接受,还是后话,所以Meta还需要再继续寻找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比如瞄准奢侈品市场。

据此前消息,在确认与Essilor Luxottica合作开发Oakley品牌AI眼镜的同时,Meta还在与意大利高端时尚品牌Prada展开合作,再开发一款AI眼镜。

从内置语音AI的基础款,到开发运动场景,再到最新的时尚奢侈品领域,Meta的每一步探索采取的都是“先发制人”的策略——利用其与全球最大眼镜制造商EssilorLuxottica的深度绑定,快速将产品线扩展到不同价位和风格的标志性品牌,建立品牌矩阵。

先依靠主打的功能性和时尚属性吸引消费者,获得市场的认可和品牌效力,就能一直保持领域内的“霸主”地位,紧随其后的厂商也只能瓜分剩下的份额。这样一来,形成的良性循环就能为其研发部门Reality Labs提供收益,为扎克伯格元宇宙计划的下一步铺路。

未来十年将押注千亿,小扎将AR眼镜作为元宇宙的下一个战场

在刚刚结束的6月,扎克伯格参加了Stripe Sessions 2025大会,并在会上强调,AR眼镜是值得在未来十年投资的领域。他认为,未来的眼镜设备将支持AR全息功能,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的终极设备。同时,扎克伯格还透露,现在Meta已经投入了50亿美元研发Orion AR眼镜,未来的十年总投资将超千亿。

延伸阅读:

《Meta高端AR眼镜Orion全揭秘:五年内上市,或无缘国内市场,大概率撞车苹果》

《Meta计划两年内推出Orion AR眼镜》

《曝Meta Orion AR眼镜最快2027年量产》

《Meta计划明年为其AR眼镜Orion招募开发者,2026年实现消费者版》

也许在最开始,扎克伯格将这些愿想放在了VR上。但以VR搭建的元宇宙世界,效果却远不及他的预期:

Meta耗费五年搭建的Horizon Worlds,根据《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的报道,其月活用户长期低于预期

AR能做的到明显更多一些。在设备上,AR眼镜能达到更轻的重量,应用场景也更多。关于这一点,苹果早就有了一定认知:Vision Pro比起VR头显,功能更偏向于AR;且苹果从未对其作“VR还是AR”的定义,而是以“空间计算”作为定位,以虚拟屏幕的功能为主。在价格上,苹果也是直接放弃了“全民VR”这条路径,选择锁定专业用户。

在VR发展受限同时又看到AR的潜力后,扎克伯格也将大部分财力和人力投入到了“真正AR眼镜Orion”的开发。而同时,Meta计划以Orion为软件基础,开发功能精简的“阿尔忒弥斯”(Artemis)的商用版AR眼镜,预计2027年上市。

可以说,目前扎克伯格布局在消费级AI眼镜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在为未来更强大的AR眼镜做准备。7月2日,Meta开发中的另一款高端智能眼镜渲染图曝光,据称该设备将内置屏幕,还将搭配原本为Orion眼镜开发的神经腕带,有望今年年底发布。

这款内置显示屏的智能眼镜,或可作为扎克伯格在消费级AR的第一次试水,据称定价直奔1000美元,甚至还有可能达到1400美元。既有Ray-Ban Meta这样的299美元平价明星产品,又有高端产品去和Vision Pro抢客户,小扎这种"高低搭配"的策略能保证在未来一段时间保证市场的基本盘,同时也能为未来的AR大战挣到更多的赢面。

小结

说回最初的事件,Meta和微软联名推出Xbox联名版Meta Quest 3S,本质上还是其在元宇宙这一方面的探索。扎克伯格从最初做全沉浸式地VR开始,早已开始慢慢转变策略,面向更聚焦的领域推出针对性产品。

就像Xbox联名版的Meta Quest 3S,它的功能就更倾向于聚焦PC VR,只不过更多的是利用品牌效益,吸引一些Xbox云游戏发烧友。

像这样的试水,未来只会多不会少。

从出发点来看,扎克伯格依旧是想打造一个“全民沉浸”的时代,一方面“量体裁衣式”的推出功能性设备,一方面不断“反向溢价”,降低产品的价格,让更多人能体验到VR和AR的产品。

在AI等硅谷风口反复转换的当下,扎克伯格是少数仍在下注XR未来的科技领袖之一——这也是基于Meta有实力能做这样的尝试,而业内绝大部分的小型科技公司都没有。

像扎克伯格这样的科技巨头愿意做这样的试水,对于消费者来说肯定是有利的——我们不是被割韭菜的对象,所以只需要等真正适合消费级的产品出现。前期的路,就让这些巨头们去探索吧。

文/清月泠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VRAR星球每天都会发布XR领域深度文章及业内新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9

标签:游戏   发现   眼镜   宇宙   美元   产品   功能   市场   销量   更多   智能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