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悬铃木忽然就瘦了。
枝桠间漏下的阳光带着毛玻璃的质地。
信箱里远方寄来的明信片,邮戳那小片湿润的秋像某个人欲言又止的停顿。

有人霜降称作“秋的遗书”,凝固在草尖的寒露,是季节临睡前呵出的最后一口热气。
忽然想起童年清晨,祖母总在霜地上踩出第一串脚印。
炊烟从瓦缝里钻出来,牵走我毛衣上粘着的桂花香。
经济条件好的今天,我们用加绒睡衣代替了晒秋的竹匾。
却仍会在捧起热美式时,被杯壁上那圈水汽模糊了视线
原来有些温度,从来不需要燃烧。

地铁站口的银杏开始表演金色瀑布。
穿驼色大衣的女孩弯腰捡起一片,夹进kindle壳里当书签。
这多像我们对待岁月的方式吧,把凋零封装成标本,把寒凉翻译成浪漫。
朋友圈有人晒出霜降文案,配图是半杯凉透的奶茶。
原来成年人早已学会用糖分对冲时序的更迭。

旧书店的老板在柜台后打盹,泛黄书页间滑落一枚枫叶书签。
背面铅笔字依稀可辨:“1997年霜降,等你说巷口的糖炒栗子熟了”。
突然明白,节气最动人的从不是物候轮转,而是那些被体温焐热过的记忆切片
母亲在霜夜为你掖过的被角,异乡路灯下呵出的一团白雾,微信对话框里那句“降温了,秋裤在衣柜第二层”。
此刻若你推开窗,会看见月亮正把清辉搓成细盐,轻轻撒向人间。
而我们要做的,不过是把大衣裹紧些,对路过的风说声:
在这

“凉薄的世界里,幸好还有相拥取暖的借口”。
更新时间:2025-10-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