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探幽:在古刹秘境中触摸信仰的温度
五台山,这座以“清凉”为名的佛教圣地,总能以它独有的方式,将自然造化与人文信仰编织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画卷。当我们的旅程行至第八篇章,圆照寺的庄严、白云寺的禅意、竹林寺的清幽与观音洞的神秘,正以各自独特的姿态,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神奇与禅意。
圆照寺:黄教圣地的异域情缘
在显通寺钟楼的对面,圆照寺以“五前门”的独特形制,彰显着它在五台山寺庙中的非凡地位。这座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寺院,原为纪念印度高僧室利沙而建。寺内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座五丈高的白色喇嘛塔,四角各立小塔,象征着佛教的“四方四佛”。塔内供奉着室利沙的舍利子,见证着中尼佛教的千年交流。漫步寺中,明代铁钟的悠扬声响与藏传佛教的唐卡艺术交织,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黄教在五台山生根发芽的历史脉络。
白云寺:帝王将相的禅修行宫
沿着台怀镇向南行进,白云寺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群山环抱之中。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寺院,曾是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巡游五台山时的驻跸之地。寺内建筑规模宏大,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错落有致,尤其是那座高峻巍峨的藏经楼,飞檐翘角直插云霄。漫步寺中,既能感受到帝王行宫的恢弘气势,又能体会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宁静致远。当站在寺前远眺,只见群山如黛,白云缭绕,恍若置身仙境。
竹林寺:中日友好的历史见证
在九龙岗的西麓,竹林寺以一片苍翠的竹海为背景,诉说着中日佛教交流的佳话。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寺院,因日本高僧圆仁大师在此驻锡学法而闻名。寺内最珍贵的,莫过于那座明代弘治年间修建的八角舍利塔,塔身雕有斗拱塔檐,每层各角悬挂风铃,随风作响,声闻四野。塔前立有汉白玉石碑,铭记着圆仁大师在五台山的求法历程。站在塔前,仿佛能听到千年前的诵经声穿越时空,感受到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
观音洞:悬崖峭壁上的信仰奇迹
在栖贤谷的悬崖峭壁上,观音洞以惊心动魄的姿态展现着信仰的力量。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寺院,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建于半山腰的天然石洞中。沿着398级石阶云梯攀援而上,途中会经过飞来亭,亭内横枋上的三幅壁画讲述着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传说。抵达上院,只见观音殿内供奉着八臂十一面的观音菩萨像,造型独特,尽显喇嘛教艺术风格。殿后有两个天然石洞,东洞是观音菩萨显圣之地,西洞内则有一泓清泉,名为观音泉,泉水清澈甘冽,被信徒们视为“圣水”。
当最后一缕阳光洒在观音洞的悬崖上,这场五台探幽之旅也画上了句号。圆照寺的黄教圣迹、白云寺的帝王禅韵、竹林寺的中日友情、观音洞的悬崖秘境,共同编织成五台山多元而深邃的精神图谱。在这里,每一座寺院都是打开生命智慧的钥匙,每一缕香火都在叩问着旅人的心灵。五台山,这片被佛光笼罩的清凉圣境,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守护着每个灵魂寻找诗意栖居的权利。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