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了解到,以“揭榜挂帅”机制推进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集成技术示范项目”在正蓝旗落地实验。该项目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锡林郭勒盟林业工作站等7家科研及地方单位“揭榜攻关”,将通过三年时间,以科研为钥破解沙地治理难题,为正蓝旗乃至北方沙地生态修复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

科研团队将在正蓝旗重点开展榆树疏林草原形成机理观测、沙地植被与水文互馈机制研究,同时针对性研发固沙植被更新复壮、山水林田湖草沙结构配位等关键技术,让科研成果精准匹配当地生态需求。

实验推进中,“产学研协同”成为突出特色。牵头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等“智囊团”,在正蓝旗布设多维度观测试验点,运用动态贝叶斯网络、结构方程模型等技术剖析生态机理;锡林郭勒盟林业工作站则发挥地方优势,全程参与沙化土地修复示范区建设,计划在正蓝旗建成2个总面积不低于1万亩的实验示范区,通过“近自然修复”技术集成,力争实现示范区植物群落稳定性、防风固沙功能均提升10%以上的生态目标。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落地实验将聚焦三大技术创新方向:一是构建沙地分布式生态水文双向耦合模型,解析榆树疏林草原生态系统互馈机制;二是研发外来入侵植物“识别-监测-防控-预警”全链条技术,保障修复区域生态安全;三是结合正蓝旗水资源、土壤特点,集成固沙植被更新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结构优化技术,让治理更具科学性与长效性。


近年来,正蓝旗在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中深度融合科技与科研力量,推动治沙实践从“经验驱动”向“科技赋能”跨越。自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的号角吹响以来,正蓝旗启动全区首个无人机械治沙项目,沙障播种一体机、多钻头灌木打孔机等设备使作业效率较人工提升20至30倍,种子利用率显著提高。更构建起“信息平台+智能沙盘”双擎系统,集成4大模块18项功能的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实时监测植被覆盖度、土壤墒情等7类核心参数,通过数字孪生场景实现治理成效定量评估与精准决策,让科技成为沙地披绿的“硬核支撑”。
来源:上都新闻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