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都以为传统黄金生意已经没有想象空间,老铺黄金成为了另类。
拥有35万忠诚会员,以80%的高复购率,支撑起98亿营收,市值突破1700亿。
这在消费降级,奢侈品遇冷钻石都低迷的当下,成为一个令人惊讶的现实。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符合情绪价值的高溢价产品买单,因而带动“港股三姐妹”的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股价连涨。
其中,老铺黄金的涨幅最高,超过230%,还创下单店年均销售高达2亿元,部分门店业绩甚至逼近爱马仕,被冠以“黄金中的爱马仕”称号。
那么,老铺黄金到底做对了什么?
这听起来有些许老气、土气的牌子,是怎么做成备受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品牌呢?在产品和运营方面,老铺到底拥有哪些过人之处,让人买了又买?
弯弓发现,和传统金饰企业对比,老铺主要是在产品和运营方面实现了创新。本篇重点观察老铺是怎么于传统金饰消费讲出新故事,赢得年轻人消费权的。
花三倍以上薪酬请设计
造年轻人喜欢的“情绪价值”金饰
以往,金饰消费的主要驱动力,在于婚俗刚需与“保值增值”的神话。
随着结婚率持续下降,金价动辄涨到700+,年轻人购买金饰更倾向于务实的体面。
但传统品牌大多停留在已有的婚俗市场吃现成饭,通过“卷”更低的加工费来获取订单,思维模式固化,产品也没有做更深度的创新,常被吐槽老土,除了锁箱底没其他用处。
因而年轻人投向其他更有情绪价值的品类,比如labubu,还主动给它“贴金”。
消费场景的迁移直接冲击了传统金饰品牌,周大福、周大生、老凤祥都关闭了数百家店面。
这些品牌多以龙凤呈祥、厚重的克重设计的产品为主,被年轻人按下快进键。
但也有新品牌逆势火爆出圈,老铺黄金即是典型,将消费用的金饰做出花来。
老铺不再局限于婚庆三金,也不走大众的生肖款福禄款,推出了诸如古法手工足金葫芦、十字金刚杵、玫瑰花窗等“又复古又新潮”的产品。
这个基因渊源于老铺黄金的前身。老铺成立于2009年,是从经营佛教文化产品及旅游纪念品公司“金色宝藏”独立出来的品牌。
早期服务高净值收藏家的经历,由此品牌对工艺稀缺性以及文化价值的理解,比传统金饰品牌多了一重。
由此,产品线除了日常佩戴饰品,还拓展到文房玩、家居摆件等具有文化内涵的金器。
工艺上,品牌称使用的是“中国宫廷古法制金工艺”,包括錾刻、镂空、花丝镶嵌及烧蓝等,部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工艺打造出哑光、复古纹样的质感。
其中,老铺让黄金饰品行业最惊艳的创新,是2019年首创的足金镶嵌类产品,以足金为载体,成功结合钻石、珐琅、玉石等材质。
这些技法解决了传统足金难镶钻石的痛点,也颠覆了钻石珠宝行业以K金为底材的传统标准,由此进入高端奢侈品线,保值性也优于钻石、珍珠等材质。
如今年6月新品“七子葫芦”系列,叠加多彩高温珐琅工艺,赋予了黄金更多色彩,提升了艺术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单款上市即成为爆款。
支撑精湛工艺和产品创新的是老铺的高薪激励政策。
据了解,老铺黄金的研发团队有12人,创始人徐高明也是设计师之一。老铺给设计师的薪酬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并通过大额股权激励深度绑定设计团队人员。
由此,老铺每年迭代和新品推出产品总数超200款,推新频率也超出了同行。
这样的操作,老铺就从卖金饰变成卖艺术品,秉持“金子有价,美感无价”理念,支撑起了高溢价。
从消费引导上看,它并非强行迎合年轻人审美,更像是以“高级审美”吸引了追求升级的消费者。
以“奢侈品”运营术获35万忠诚会员
直营店店效直追爱马仕
光拥有产品,还不足以在赛道立足,在消费者对金价极其敏感的时代,金饰品牌除了依靠黄金保值属性吸引客户,更好的运营才能让这批高净值人群复购。
老铺黄金毫不掩饰野心,首份年报即宣称要“成为与国际奢侈品对位竞争的中国高端品牌”,在运营上全方位复刻奢侈品逻辑,营造高端体验和稀缺性氛围,与传统品牌划清界限。
对比同行通过开数千家加盟店的扩张手法,老铺采用“少开店、开大店”的模式,仅布局36家直营店,全部分布在一线城市的SKP、太古汇等顶级商圈,并且和爱马仕、卡地亚等国际奢侈品品牌做邻居。
定价策略也是直接对标奢侈品。传统金饰品牌多采用“克重×金价+工费”的透明定价,而老铺黄金全部实行“一口价”,主力产品定价集中在1万-5万元区间,典藏级金器如足金屏风、宫廷摆件等售价超25万元,单克溢价高达500-1000元。
这种定价逻辑下,毛利率稳定在41.2%,远超周大福、老凤祥等传统品牌15%左右的毛利率水平。
在门店运营上营造稀缺感,老铺限量发售,限制进店人数,还刻意弱化了销售感。
一方面,打造沉浸式的“中式老钱风”,给排队的客户免费提供依云矿泉水、歌帝梵巧克力,营造仪式感。
另一方面,优先招募空乘、景区讲解员等具备亲和力与沟通能力的员工做产品故事输出。
为了避免销售人员过度推销,老铺门店销售人员的固薪占比超过80%,且考核层面侧重客户满意度而非销售额。
与国际奢侈品服务类似,老铺也设立了 VIP 贵宾室“小黑屋”,为单笔消费超 10 万元的高端会员提供定制服务。此举与普通消费者形成了区隔,部分高消费会员甚至能体验黄金越王勾践剑。
在线上私域运营方面,老铺黄金建立了“黄金美学俱乐部”小程序,还形成了二手流通估值系统,提供销售、回收和社群活动等精细化运营。
对于客群的来源,也是对标奢侈品的做法,老铺主要通过线下门店和销售人员获客。
有一种潜在的“销售员”也能拉来大量客户,即买手(代购),老铺以定额享受终身优惠的会员制度进行激励,推动他们在二手市场活跃,到社媒自发投流,制造话题热度。
而由于老铺产品的高颜值和个性化,具备了强烈的社交属性,因此老铺的消费者和会员也乐于在社媒分享彰显自己的审美品位,受吸引而来的新消费者继续加入会员体系形成私域流量裂变。
在这套运营术之下,2024年老铺忠实会员达35万名,复购率超80%,客单价突破8万元。
其中年消费超30万的“高级忠诚会员”贡献70%销售额,这批会员规模,已接近奢侈品牌Gucci的VIC(顶级客户)门槛。
高复购率撑起了高店效,2024年店均营收为2.2亿元,接近卡地亚、宝格丽等品牌的平均水平,部分单店甚至突破3.3亿元,直逼爱马仕单店3.8亿元的营收能力。
尽管增长迅猛,老铺黄金距离真正的奢侈品仍有明显差距。奢侈品的核心护城河在于稀缺性与品牌独立定价权,成为老铺当前面临的挑战。
它对标的爱马仕,曾道出奢侈品的精髓在于稀缺性,“奢侈品行业建立在一个悖论之上。一个品牌越受欢迎,它的销量就越高。但它卖得越多,就越不受欢迎。”
目前,老铺的工艺稀缺性正被稀释。
老铺黄金的古法工艺曾是独家优势,但随着市场热度攀升,竞争对手已加速跟进,如周大福“传承”系列、周生生“东方古祖”系列均主打“古法工艺+一口价”,直接分流客群。
另外更严峻的是,老铺黄金的复杂工艺被深圳水贝黄金加工基地轻易模仿和批量复刻,工费成本压低至三分之一。
当非遗工艺变成流水线产品,老铺的工艺壁垒正逐渐瓦解。
其次是二手市场的品牌溢价缺失。
奢侈品的另一个特征是二手市场的品牌认可度和可流通性。如爱马仕Birkin二手价常高于原价,泡泡玛特的限量款玩偶被称为“塑料茅台”,二手市场溢价显著。
但老铺黄金的二手流通是依赖黄金本身的贵金属属性。消费者购买二手老铺金饰,关注的是“黄金重量×当日金价”,而非“老铺品牌”的附加值。
这意味着,无论营销如何强调“奢侈品定位”,老铺的价值仍高度绑定黄金原材料价格,无法像爱马仕那样脱离成本独立定价。
此外,品牌心智沉淀不足也是长期隐忧。像爱马仕、lV等奢侈品的溢价,是根植于品牌上百年的心智积累。
但老铺黄金的“高端黄金”定位才建立十多年,还没形成不可替代的品牌联想。
特别是当竞争对手用相似工艺、更低价格冲击市场时,消费者可能因“性价比”动摇。这也是老铺市盈率超百倍背后,市场对其“品牌持续性”的隐忧所在。
总体上,就新品类的突围而言,老铺黄金无疑是成功的。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老铺是黄金消费升级的先行者,抓住年轻人“悦己消费”趋势,以产品创新先发优势打破传统,从而撬动消费者和资本市场。
但从构建长期护城河来看,老铺也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积淀起“老铺=奢侈品”的心智。
那么,你认为老铺是否能摆脱黄金原材料的束缚,成为国际奢侈品品牌?评论区一起讨论。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