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
置僰道县,治所在今宜宾市,一说在今叙州区安边镇。
今宜宾市主要分属:
秦:
蜀郡僰道县;巴郡江州县。
僰人。
西汉时期:
西汉元光五年(前130年):
犍为郡徙治今筠连县西南至云南盐津县一带。
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
置南广县,治所在今筠连县西南至云南盐津县一带,为犍为郡治。
西汉始元元年(前86年):
犍为郡徙治僰道县。
今宜宾市主要分属:
益州犍为郡僰道县、南广县、江阳县。
新朝时期:
改益州为庸部。
改犍为郡为西顺郡。
改僰道县为僰治县。
东汉复旧名。
今宜宾市主要分属:
庸部西顺郡僰治县、南广县、江阳县。
东汉时期:
东汉永初元年(107年):
犍为郡徙治武阳县。
三国时期:
蜀汉时期:
置安上县,治所在今屏山县新市镇,属越嶲郡。
蜀汉延熙中:
置南广郡,治所在南广县,后废。
今宜宾市主要先分属:
蜀汉:
益州犍为郡僰道县;益州江阳郡江阳县;益州朱提郡南广县;益州越嶲郡安上县、马湖县。
后分属:
魏国:
益州犍为郡僰道县;益州江阳郡江阳县;益州朱提郡南广县;益州越嶲郡安上县、马湖县。
西晋时期:
废安上县。
今宜宾市主要分属:
益州犍为郡僰道县;益州江阳郡江阳县;益州朱提郡南广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
置绵水县,治所在今江安县,属东江阳郡。
成汉时期:
置新兴县,治所在今兴文县境,属南广郡。
置常迁县,治所在今珙县境,属南广郡。
复置南广郡。
今宜宾市主要先分属:
成汉:
益州犍为郡僰道县;益州江阳郡江阳县;益州南广郡南广县、新兴县、常迁县。
后分属:
东晋:
益州犍为郡僰道县;益州东江阳郡绵水县;宁州南广郡南广县、新兴县、常迁县。
南朝宋时期:
益州犍为郡僰道县;益州东江阳郡绵水县;宁州南广郡南广县、新兴县、常迁县。
南朝齐时期:
南朝齐建武三年(496年):
置安上郡,治所在今屏山县新市镇,一说在今屏山县,属宁州,不辖县,后废。
今宜宾市主要分属:
益州犍为郡僰道县;益州东江阳郡绵水县;宁州南广郡南广县、新兴县、常迁县;宁州安上郡。
南朝齐后:
废南广县、新兴县、常迁县。
南朝梁时期:
南朝梁大同十年(544年):
另置南广县,治所在今翠屏区李庄镇,为六同郡治。
置戎州,治所在僰道县。
今宜宾市主要分属:
戎州六同郡僰道县、南广县;泸州东江阳郡绵水县。
南朝梁后:
废南广郡。
西魏时期:
今宜宾市主要分属:
戎州六同郡僰道县、南广县;泸州东江阳郡绵水县。
北周时期:
北周保定三年(563年):
改僰道县为外江县,为戎州治。
今宜宾市主要分属:
戎州六同郡外江县、南广县;泸州东江阳郡绵水县。
隋朝时期:
置存阝马阝县,在今叙州区蕨溪镇宣化坝。
隋仁寿二年(602年):
改南广县为南溪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
复改外江县为僰道县。
改戎州为犍为郡。
今宜宾市主要分属:
犍为郡(戎州)僰道县、存阝马阝县、南溪县;泸川郡(泸州)绵水县。
僚人。
唐朝时期:
置羁縻长宁州,治所在长宁县。
置婆员县,治所在今长宁县,属长宁州,后废。
置波居县,治所在今长宁县境,属长宁州,后废。
置青卢县,治所在今长宁县境,属长宁州,后废。
置罗门县,治所在今长宁县境,属长宁州,后废。
置羁縻筠州,治所在今筠连县南。
置盐水县,治所在今筠连县境,属筠州,后废。
置筠山县,治所在今筠连县境,属筠州,后废。
置罗余县,治所在今筠连县境,属筠州,后废。
置临居县,治所在今筠连县境,属筠州,后废。
置澄澜县,治所在今筠连县境,属筠州,后废。
置临昆县,治所在今筠连县境,属筠州,后废。
置唐川县,治所在今筠连县西南,属筠州,后废。
置寻源县,治所在今筠连县境,属筠州,后废。
置羁縻连州,治所在今筠连县南,一说在今筠连县筠连镇廉溪。
置当为县,治所在今筠连县境,属连州,后废。
置都宁县,治所在今筠连县境,属连州,后废。
置逻游县,治所在今筠连县境,属连州,后废。
置罗龙县,治所在今筠连县境,属连州,后废。
置加平县,治所在今筠连县境,属连州,后废。
置清坎县,治所在今筠连县境,属连州,后废。
置羁縻扶德州,治所在今珙县洛亥镇。
置宋水县,治所在今珙县南,属扶德州,后废。
置扶德县,治所在今珙县南,属扶德州,后废。
置阿阴县,治所在今珙县南,属扶德州,后废。
置羁縻播朗州,治所在今珙县巡场镇。
置播胜县,治所在今珙县西北,属播朗州,后废。
置从颜县,治所在今珙县西北,属播朗州,后废。
置顺化县,治所在今珙县西北,属播朗州,后废。
置羁縻移州,治所在今兴文县境。
置移当县,治所在今兴文县境,属移州,后废。
置临河县,治所在今兴文县境,属移州,后废。
置汤陵县,治所在今兴文县境,属移州,后废。
置羁縻悦州,治所在今兴文县南。
置甘泉县,治所在今兴文县境,属悦州,后废。
置青宾县,治所在今兴文县境,属悦州,后废。
置临川县,治所在今兴文县境,属悦州,后废。
置悦水县,治所在今兴文县境,属悦州,后废。
置夷邻县,治所在今兴文县境,属悦州,后废。
置胡璠县,治所在今兴文县境,属悦州,后废。
置置羁縻宋州,治所在今兴文县古宋镇东南。
置牱龙县,治所在今兴文县东境,属宋州,后废。
置牱支县,治所在今兴文县东境,属宋州,后废。
置宋水县,治所在今兴文县东境,属宋州,后废。
置卢吾县。治所在今兴文县东境,属宋州,后废。
置羁縻定州,治所在今高县西南。
置支江县,治所在今高县西南,属定州,后废。
置扶德县,治所在今高县西南,属定州,后废。
唐武德元年(618年):
复改犍为郡为戎州,徙治南溪县。
武德二年(619年):
废存阝马阝县。
武德三年(620年):
复置存阝马阝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
置思隶县,治所在今江安县南境。
置思逢县,治所在今江安县南境。
置施阳县,治所在今江安县南境。
贞观四年(630年):
戎州还治僰道县。
贞观六年(632年):
置戎州都督府,治所在戎州,后废。
贞观八年(634年):
废施阳县。
贞观十二年(638年):
废思隶县。
贞观十三年(639年):
废思逢县。
唐咸亨三年(672年):
置羁縻殷州,治所在今叙州区商州镇,后废。
置殷川县,治所在今宜宾市西北,属殷州。
置涂赛县,治所在今宜宾市境,属殷州,后废。
置播陵县,治所在今宜宾市境,属殷州,后废。
置施燕县,治所在今宜宾市境,属殷州,后废。
唐仪凤二年(677年):
置晏州,治所在今兴文县僰王山镇。
置思峨县,治所在今兴文县僰王山镇,属晏州,后废。
置牱阴县,治所在今兴文县西北境,属晏州,后废。
置新宾县,治所在今兴文县西北,属晏州,后废。
置扶来县,治所在今兴文县西北,属晏州,后废。
置思晏县,治所在今兴文县西北,属晏州,后废。
置哆罔县,治所在今兴文县西,属晏州。
置罗阳县,治所在今兴文县西北,属晏州;
置巩州,治所在今珙县罗渡乡。
置哆搂县,治所在今珙县高罗村,属巩州,后废。
置都檀县,治所在今珙县西南,属巩州,后废。
置波婆县,治所在今珙县西南,属巩州,后废。
置比求县,治所在今珙县南,属巩州,后废。
置播郎县,治所在今珙县西南,属巩州,后废。
置萨州,治所在今珙县下罗村。
置黄池县,治所在今珙县西南,属萨州,后废。
置播陵县,治所在今珙县西南,属萨州,后废。
置羁縻奉州,治所在今珙县西南。
置牱里县,治所在今珙县西南,属奉州,后废。
置逻蓬县,治所在今珙县西南,属奉州,后废。
唐天授二年(691年):
置羁縻思峨州,治所在今珙县西北。
置多溪县,治所在今珙县西北,属思峨州,后废。
置洛溪县,治所在今珙县西北,属思峨州,后废。
武周圣历二年(699年):
析存阝马阝县置归顺县,治所在今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
武周久视元年(700年):
置羁縻高州,治所在今筠连县镇舟镇。
置牱巴县,治所在今筠连县东南,属高州,后废。
置移甫县,治所在今高县龙背山,属高州,后废。
置徒西县,治所在今高县南,属高州,后废。
置羁縻淯州,治所在今长宁县双河镇。
置新定县,治所在今长宁县双河镇,属淯州,后废。
置淯川县,治所在今长宁县南境,属淯州,后废。
置固城县,治所在今长宁县南境,属淯州,后废。
置居牢县,治所在今长宁县南境,属淯州,后废。
唐先天二年(713年):
降巩州、晏州、萨州为羁縻州。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
复置殷州,后又废。
唐天宝元年(742年):
改存阝马阝县为义宾县。
改戎州为南溪郡。
唐乾元元年(758年):
复改南溪郡为戎州。
唐永泰二年(766年):
置开边县,治所在今叙州区安边镇。
唐贞元二年(786年):
复置殷州。
唐长庆中:
戎州徙治南溪县。
唐会昌二年(842年):
僰道县徙治今翠屏区旧州。
戎州还治僰道县。
今宜宾市主要分属:
僰道县、南溪县、义宾县、开边县、归顺县属剑南道戎州(南溪郡);殷川县属剑南道戎州都督府殷州;筠州、连州、扶德州、悦州、播朗州属剑南道戎州都督府;绵水县属剑南道泸州(泸川郡);哆罔县、罗阳县属剑南道泸州都督府晏州;长宁州、高州、巩州、萨州、淯州、奉州、思峨州、宋州、定州属剑南道泸州都督府。
五代十国时期:
前蜀时期:
置淯井镇,在今长宁县双河镇。
今宜宾市先后属:
前蜀、后唐、后蜀。
北宋时期:
江安县徙治今江安县。
改淯井镇为淯井监,属江安县。
改殷州为商州。
改播朗州为播浪州。
置婆娑砦,在今长宁县,属江安县。
置武宁砦,在今江安县,属江安县。
北宋乾德中:
南溪县徙治今南溪区。
乾德三年(965年):
废开边县入僰道县。
乾德五年(967年):
废绵水县入江安县。
废归顺县入僰道县。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
改义宾县为宜宾县。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
废宜宾县入僰道县为宜宾镇。
熙宁六年(1073年):
改婆娑砦为安夷砦。
熙宁十年(1077年):
废武宁砦。
另置武宁砦,在今长宁县龙头镇江河村,属淯井监。
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
废武宁砦。
元丰五年(1082年):
复置武宁砦。
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
废安夷砦。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置庆符县,治所在今高县庆符镇。
置来附县,治所在今高县来复镇。
政和四年(1114年):
改戎州为叙州。
改僰道县为宜宾县。
改武宁砦为武宁县,治所在今长宁县双河镇。
改淯井监为长宁军。
政和六年(1116年):
复置安夷砦。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
升宜宾镇置宣化县,治所在今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宣化坝。
宣和三年(1121年):
废来附县入庆符县。
废武宁县。
宣和四年(1122年):
复置武宁砦。
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
改安夷砦置安宁县,治所在今长宁县东北。
南宋咸淳三年(1243年):
叙州、宜宾县徙治今宜宾市东二里东山。
宜宾县、南溪县、宣化县、庆符县、移州、扶德州、播浪州、筠州、连州属潼川府路叙州;江安县、长宁州、萨州、思峨州、巩州、奉州、悦州、淯州、宋州、定州、高州属潼川府路泸州;殷川县属潼川府路叙州羁縻商州;哆罔县、罗阳县属潼川府路泸州羁縻晏州;安宁县、武宁砦属潼川府路长宁军。
南宋后:
废长宁州、淯州、奉州、悦州、商州、移州、宋州、定州、播浪州、晏州、萨州、思峨州、巩州、高州。
废殷川县、哆罔县、罗阳县。
元朝时期:
废扶德州、武宁砦。
置大坝军民府,治所在今兴文县大坝苗族乡。
元至元中:
置九姓罗氏党蛮夷长官千户所,治所在今兴文县久庆村。
至元十三年(1276年):
叙州、宜宾县徙治今宜宾市。
置上罗计长官司,治所在今珙县上罗镇。
置下罗计长官司,治所在今珙县,一说在今珙县下罗社区。
置泥溪长官司,治所在今屏山县。
置平夷长官司,治所在今屏山县。
置蛮夷长官司,治所在今屏山县新市镇。
置夷都长官司,治所在今屏山县中都镇。
置四十六囤蛮夷千户所,治所侨置于庆符县。
至元十五年(1278年):
置腾川县,治所在今筠连县。
并筠州、连州为筠连州,治所在腾川县。
至元十七年(1280年):
置大坝都总管,治所在今兴文县晏阳村。
复置高州,徙治今高县北。
至元十八年(1281年):
改叙州置叙州路。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废安宁县。
改大坝都总管为戎州。
腾川县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永宁路筠连州;大坝军民府、九姓罗氏党蛮夷长官千户所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永宁路;江安县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重庆路泸州;宜宾县、庆符县、南溪县、宣化县、高州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叙州路;长宁军、戎州、泥溪长官司、平夷长官司、蛮夷长官司、夷都长官司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马湖路;上罗计长官司、下罗计长官司、四十六囤蛮夷千户所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元泰定二年(1325年):
改长宁军为长宁州。
元至正六年(1346年):
废夷都长官司。
元末:
明玉珍置珙州,治所在今珙县。
明朝时期:
废上、下罗计长官司、四十六囤蛮夷千户所。
明洪武时期:
废宣化县入宜宾县。
废腾川县入筠连州。
废大坝军民府。
置下罗计堡,在今珙县下罗社区,属珙县。
洪武四年(1371年):
降戎州为戎县,治所在今兴文县兴文镇。
降珙州为珙县,治所在今珙县。
降筠连州为筠连县,治所在今筠连县。
置叙南千户所,治所在今宜宾市。
洪武五年(1372年):
降长宁州为长宁县,治所在今长宁县双河镇。
降高州为高县。
洪武六年(1373年):
改九姓罗氏党蛮夷长官千户所为九姓长官司。
改叙州路置叙州府。
洪武十年(1377年):
废庆符县入宜宾县。
废珙县、筠连县入高县。
升叙南千户所为叙南卫。
洪武十三年(1380年):
复置庆符县、珙县、筠连县。
明景泰初:
置上罗计堡,在今珙县上罗镇,属珙县。
明成化四年(1468年):
置太平长官司,治所在今兴文县大坝镇。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
复升高县为高州,徙治今高县。
明万历二年(1574年):
置建武守御千户所,治所在今兴文县建武村。
万历四年(1576年):
改戎县为兴文县。
万历十七年(1589年):
置屏山县,治所在今屏山县。
泥溪长官司徙治屏山县西三里。
宜宾县、南溪县、庆符县、长宁县、兴文县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叙州府;筠连县、珙县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叙州府高州;屏山县、平夷长官司、蛮夷长官司、泥溪长官司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马湖府;江安县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泸州;九姓长官司属四川都指挥使司泸州卫;太平长官司属四川都指挥使司永宁卫;建武守御千户所属四川都指挥使司叙南卫。
清朝时期:
废太平长官司、叙南卫。
废上、下罗计堡。
清顺治初:
降高州为高县。
清康熙六年(1667年):
废建武千户所。
清嘉庆元年(1796年):
九姓长官司徙治今兴文县北。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兴文县徙治今兴文县建武村。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改九姓长官司置古宋县,治所在今兴文县。
宜宾县、庆符县、南溪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蛮夷长官司、泥溪长官司、平夷长官司属四川省叙州府;江安县属四川省泸州直隶州;古宋县属四川省永宁直隶州。
民国时期:
废泥溪长官司、平夷长官司、蛮夷长官司。
民国元年(1912年):
兴文县还治今兴文县僰王山镇。
民国二年(1913年):
撤叙州府。
宜宾县、庆符县、兴文县、长宁县、江安县、南溪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屏山县、古宋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
民国三年(1914年):
改下川南道为永宁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
撤永宁道,辖县直属四川省。
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
屏山县属四川省第五行政督察区;宜宾县、兴文县、长宁县、江安县、南溪县、庆符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属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古宋县属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治所在宜宾县。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
析高县沐爱镇设沐爱设治局,治所在今筠连县沐爱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改沐爱设治局设沐爱县。
新中国时期:
1950年:
长宁县徙治今长宁县。
宜宾县、庆符县、兴文县、长宁县、江安县、南溪县、高县、珙县、筠连县、沐爱县属川南行署区宜宾专区;屏山县属川南行署区乐山专区;古宋县属川南行署区泸县专区。
宜宾专区治所在宜宾县。
1951年:
析宜宾县城区及近郊设宜宾市。
沐爱县并入高县。
1952年:
改泸县专区为隆昌专区。
撤川南行署区,宜宾专区、乐山专区、隆昌专区属四川省。
改隆昌专区为泸州专区。
1957年:
屏山县改属宜宾专区。
1960年:
庆符县并入高县。
古宋县并入泸州专区叙永县。
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
1965年:
宜宾县徙治今叙州区。
1968年:
改宜宾专区为宜宾地区。
1983年:
叙永县古宋区、大坝区、共乐区所辖久庆等21个公社和中城镇、大坝镇改属兴文县。
1985年:
兴文县徙治今兴文县。
1996年:
撤宜宾地区,设地级宜宾市,改县级宜宾市为翠屏区。
宜宾县、兴文县、长宁县、江安县、南溪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屏山县属宜宾市。
2011年:
改南溪县为南溪区。
2018年:
改宜宾县为叙州区。
宜宾市辖翠屏区、南溪区、叙州区、兴文县、长宁县、江安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屏山县。
宜宾市:
1951年,析宜宾县城区及近郊置宜宾市。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赵光义讳,改义宾县为宜宾县,郡县义多改为宜。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存阝马阝县为义宾县,取慕义来宾之意。
翠屏区:
1997年,设翠屏区,以境内翠屏山为名。
翠屏山因山色四季常青,望之若屏而得名。
南溪区:
2011年,改南溪县设南溪区。
隋仁寿二年(602年),改南广县为南溪县。
《寰宇记》卷79南溪县:在僰溪之南,因为县名。
叙州区:
2018年,改宜宾县设叙州区,以古叙州为名。
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改戎州为叙州。
明正德《四川志》卷16叙州府:取西戎即叙之义。
江安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汉安县为江安县。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2江安县:本江阳地,晋平汉安僚置县于此,曰汉安矣。隋取二义而改今名。
长宁县:
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长宁州置长宁县。
元泰定二年(1325年),改长宁军置长宁州。
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改淯井监置长宁军。
唐朝时期,始置羁縻长宁州,取长久安宁之意。
高县:
明洪武五年(1372年),降高州置高县。
唐久视初,置羁縻高州,因山水险峻,故以高为名。
珙县:
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珙州置珙县。
元末,明玉珍置珙州。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2珙县:唐为羁縻萨、巩二州,巩音近珙,故名。或曰:珙,玄玉也,有石似之。
筠连县:
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筠连州置筠连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并筠州、连州置筠连州。
唐朝时期,置羁縻筠州,因境内多筠竹而得名;置羁縻连州,因四面皆山,一色相连而得名。
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5:筠连县:四山皆竹,一色相连,因谓之筠连。
兴文县:
明万历四年(1576年),改戎县为兴文县。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2:兴文县:取偃武修文之意。
屏山县: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置屏山县。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2屏山县:取宝屏山为名。
《方舆纪要》卷73马湖府屏山县:宝屏山在府东十里。山如屏蔽,县以此名。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