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或超12℃!别让冷空气侵袭身体,中医专家帮您固护阳气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 张稳

长沙市气象台刚刚发布,气温即将“断崖式”暴跌12℃,湿冷攻击来袭。长沙人民在经历“火箭式”升温后又迎来“俯冲式”降温,体验“满35℃减15℃”的威力。

面对骤降的气温,应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中医药有什么方法?本文进行了详细介绍。

气温骤降 易染病邪

在秋季,大自然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开始增长。秋雨是这个转折过程中的“信使”,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气温下降,更有三种关键的病邪。

寒邪

寒性收引,如同水遇冷结冰,它会使人体的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经络收缩。

人一旦感受寒邪,就会出现肌肉关节僵硬疼痛(尤其是老寒腿、颈椎病患者)、手脚冰凉、怕风怕冷、容易感冒、腹部冷痛、腹泻等情况。

湿邪

湿性重浊,容易阻碍气机,拖累身体运转的速度。一旦出现身体困重、头脑昏沉、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口中黏腻、大便不成形,多半是湿邪找上了门。

风邪

风被中医称为“百病之长”,常与寒邪、湿邪相伴,一同突破体表防线。关节疼痛、皮肤干燥瘙痒、咽干喉痒、突发性头痛或过敏,都是风邪作祟的信号。

病邪侵袭人体

风、寒、湿三者勾结,形成“组合拳”,在秋雨的掩护下,会侵袭身体相对薄弱之处。

后颈和背部是人体阳经(督脉、膀胱经)循行的地方,是身体阳气的“交通要道”。此处受寒会损耗阳气,极易导致感冒、头痛、颈椎病。

腹部内藏的脾胃,是全身气血生化之源。腹部受凉,最易损伤脾阳,导致运化功能失常,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对女性而言,还易引发痛经。

膝关节、肩关节等部位皮薄肉少,气血相对不易到达。寒邪入侵会使局部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是老寒腿、关节炎在雨天加重的主要原因。

脚是足三阴经的起点、足三阳经的终点,被誉为人体“第二心脏”。脚部冰凉,会迅速拉低全身的体温和气血循环效率,导致抵抗力下降。

面对“一场秋雨一场寒”,不能被动“挨打”,应主动调整,为身体筑起一道温暖的防线。医生介绍了以下几种中医方法,可养阴防燥,呵护健康:

01 穿衣御寒

“春捂秋冻”是养生智慧,但绝非让人盲目挨冻,前提是头、颈、腹、脚的保暖必须到位。

秋天要备一件外套或披肩,在早晚护住后颈和腹部;换上能盖住脚踝的裤子和袜子,不让寒邪有空可钻。

02 饮食温阳

秋季饮食应遵循“养阴防燥,辅以温阳”的原则。建议晨起喝杯温水唤醒阳气、温暖中焦。

多吃温热熟软的食物,如南瓜、山药、红薯、小米粥,以温养脾胃;适当在菜肴中添加辛温之品,如少量生姜、葱白、大蒜、胡椒粉等,有助散寒通阳。

03 运动起居

早卧早起,顺应阳气的收敛;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促进气血流通,运动至身体微微发热即可,切忌大汗淋漓,否则阳气随汗液外泄,更易受寒;可多晒太阳,尤其在阳光和煦的午后晒晒背,能有效补充阳气。

04 中医外治

每晚用4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水要没过脚踝,可加入几片生姜或艾叶。

每周可用艾条,温和施灸1-2次神阙穴(位于肚脐窝)和关元穴(肚脐下4指处),可培元固本,温通经络。

医生提醒,气温骤降,大家做好应变准备,一旦出现身体对气温变化的不适反应,如关节疼痛加剧、肠胃不适频发等,要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寻求医生的帮助。

此外,情绪上也需做好调适,秋季易使人产生悲凉之感,可通过听音乐、与朋友聚会等方式来保持心情愉悦,防止因情绪“着凉”而影响身体健康。

END

张稳:中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湖南省首届临床型青年神农人才,长沙市卫生健康高层次专业人才,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人才信息分会副会长、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全科专委会主任委员等职。重视老年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处理,对综合内科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老年心肺疾患等“多病一体”的诊治,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衰、代谢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失眠等。

来源:生命时报

编辑: 裴翌尧

校对:陈双

审核:黄娟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养生   阳气   冷空气   中医   身体   专家   气血   气温   腹部   关节   长沙市   人体   秋雨   秋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