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宝藏美食小城TOP2、“十一”假期包车涨幅较高五大城市、双节假期打车需求TOP10、国庆中秋假期城市入境深度游客量TOP20、微信支付(10月1日-5日)消费金额TOP20……各方面的统计数据、评比结果,再次有力佐证了泉州文旅的热度与流量。
从“网红之城”的异军突起到“长红之势”的峥嵘尽显,泉州精准踏中文旅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人”,即以“城心”换人心。
10月2日,晚霞下的泉州西街,人来人往,烟火气十足。(王柏峰 摄)
“我们郑重承诺,所有旅游投诉事件将在2个小时以内快速处理,让您玩得省心、游得舒心!”9月30日晚的2025泉州国庆中秋十“泉”十美文旅消费季暨闽南文化非遗周启动仪式上,市文旅经济发展总指挥部总指挥长刘林霜的这句承诺,表明了泉州的态度与热情,亦承载着一座城市“将游客当成自己人来宠”的初心与诚意。是以,在“宠客大比拼”的文旅趋势下,泉州营造了“宠服务、宠体验再到宠文化”的“三重宠爱”,许游客以“温度、热度与深度”,得以在一众城市中脱颖而出,“俘获”了国内外游客的心,实现了“节节出彩、节节攀升”的文旅盛况。
润物无声、细微见情的“城市温度”——“近期,我们共捡到13部手机,服务中心运营至今已捡到111部。每一次归还,我都觉得这是好事,这一个小小的举动,都是在为泉州‘代言’。”西街游客服务中心志愿者吴淑华口中的“小举动”,带给游客失而复得的欣慰,也种下了对泉州的认可之心。
西街游客服务中心(图源:泉州文旅)
在宠游客方面,泉州是出了名的“抠细节”。游客关注的古城交通问题,泉州在双节期间专门开通多条“P+R+R”免费接驳线路,尽可能提升出行体验;正音书院等文化场馆的工作人员,主动站在游客视角审视并优化舞台布置,只为让外地游客也看懂闽南文化;免费讲解、停车减免、线上维权等多项措施覆盖全城,文旅相关部门对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实时监管并做到第一时间响应,旨在营造无忧、舒心的乐游环境……润物无声、细微见情,这就是泉州式的“宠客方式”。
更打动人心的,是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宠客氛围”。在新华北路的中闽百汇门口公共电动车场站,身着朴素衣衫、头发花白的庄炳枝热心地帮助游客归还电动车;鲤城区中山路警务站值班民警,及时为不慎摔倒的九旬老人应急处理伤口;2000名专业导游与志愿讲解员遍布各地,让文旅体验从“静默景观”变为“可感故事”。
泉州文庙内,世遗泉州文保志愿者的讲解结合世遗价值与文庙底蕴、兼具专业性与公益属性,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彭燕珍 摄)
新意频出、沉浸体验的“文旅热度”——泉州深知,温柔以待是底色,有趣有料才是亮色,要让游客的情绪被点燃,就必须“宠”出新意。
全国首个“戏剧盲盒”演艺《偶遇世界·因为刺桐》在“戏窝子”泉州上演,郑和、马可·波罗、弘一法师等与泉州深厚结缘的历史名人,依托5D成像、全息技术、建筑投影、激光造型等前沿科技,向游客讲述“东方第一大港”“光明之城”“海滨邹鲁”的文化底蕴与文旅新声。在县(市、区)巡演的“宋江阵2.0”,让世遗文化、非遗技艺融入市井烟火,化为可感、可闻、可触的“动态体验剧场”。“∠45°刺桐幻幕”系列之“我们的节日——刺桐中秋奇妙月”国潮快闪,则将中山路化为“梦回刺桐城”的秀场,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节庆的巧妙融合。
《因为刺桐》原创剧目《Hi 马可波罗》
泉州文旅,还善于借势“数字”。已迭代至2.0的“一部手机游泉州”,以“全域旅游一张图”为核心,整合全市3109个文旅点位数据,实现景点、美食、住宿等信息的可视化呈现与智能推荐,构建出立体、动态的数字旅游服务体系。在海外交通史博物馆,AR再现的宋代古船数字孪生影像缓缓转动,水密隔舱的精妙结构与古港的喧嚣声交织呈现,让游客感知海丝起点的多元魅力与互动乐趣。类似的AR、VR、智慧景区、线上预约和AI讲解员等业态,已在泉州遍地生花,也让游客在便利中感受到泉州的细致关怀与前沿探索,真正体现了“用创意宠游客”的理念。
底蕴深厚、多元融合的“文化深度”——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泉州以融汇中外、山海兼具的美食特色,位居宝藏美食小城Top2。双节期间,泉州精心“烹制”了20多场美食嘉年华,将面线糊、肉粽、蚵仔煎等承载着历史记忆和城市味道的闽南风味,成为游客“大饱口福”的家宴。
姜母鸭(王柏峰 摄)
不止美食,泉州致力于让游客真正“入城入心”,通过非遗体验馆、簪花手作、茶文化研学、陶瓷手工坊等多样化活动,实现与千年文化的零距离互动,感知宋元风华的文化传承。泉州还想让游客形成“常来常往”的文化依恋,不再局限于一次性旅游体验,而是通过县域深度游、文化慢行线、季节性节庆活动,把游客的短期兴致转化为长期黏性。
“底子厚”的泉州,自然有信心“宠得深”“宠得久”:22处世界遗产点、40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六部地方性历史文化保护法规,共同构成了泉州文旅的坚实根基。南音的悠扬、簪花围的精巧、木偶戏的灵动、闽南美食的韵味……这些文化符号并非静止的展览,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延续、在市井烟火中流动的“活文化”。正是这份厚度,让泉州的“宠客”像极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大餐,既有厚重历史积淀构成的“好食材”,又有丰富参与空间和深度体验的“神调味”。
“宠”,已经成为文旅发展的新趋势、新考题,拼的是体验、拼的是情绪价值、拼的是留住人心。用温度拥抱来客,用创新激活热度,用文化留住深度,泉州正将人文关怀、文旅创意、文化基石熔铸成长效的文旅号召力,打造名副其实的“宠客之城”,让泉州成为游客从留人到留心的眷念之地。
下个假期,你准备好来泉州“被宠”了吗?
来源:泉州发布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更新时间:2025-10-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