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月饼,千般风味,每一口都是文化的传承与味蕾的盛宴。
每逢中秋,月饼总是餐桌上当仁不让的主角。这款传统节日食品不仅寄托着人们对于团圆的美好祝愿,更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形成了风味各异、独具特色的各大“门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月饼的江湖,看看这小小月饼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乾坤。
广式月饼起源于广东及周边地区,是目前最受百姓喜爱、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类月饼。其特点是皮薄馅大,通常皮馅比为2:8,皮馅的油含量高于其它流派,吃起来口感松软、细滑,表面光泽突出。
广式月饼的馅料主要分为甜、咸两种, 莲蓉月饼和五仁月饼是其经典代表。制作时讲究用大量转换糖浆制成饼皮,再刷上蛋液烤制,故成品皮薄松软、造型美观、图案精致。
苏式月饼起源于上海、江浙及周边地区,其主要特点是饼皮酥松,层次丰富。苏式月饼重油多糖,层酥相叠,分为甜、咸或烤、烙两类。
甜月饼以烤为主,馅料常用玫瑰花、桂花、核桃仁、瓜子仁等;咸月饼则以烙为主,馅料主要包括火腿、猪腿肉、虾仁等。其外观与北方的白皮点心相似,甜、咸、荤、素品种多样,老苏州稻香村出品的清水玫瑰月饼堪称代表。
京式月饼起源于京津及周边地区,是北方地区月饼类食品的代表品种之一。其最大特色是延续了宫廷制作风格,做工考究,花样众多。
京式月饼配料重用麻油,甜度及皮馅比适中(一般皮馅比为4:6),口感脆松。传说自来红、自来白月饼的由来与为百姓治病的玉兔有关,其用红白两种药治好全城百姓后返回月宫,这两色药便演化成自来白、自来红月饼。
自来红月饼用香油和面做皮,白糖、冰糖渣、果仁等制馅,呈棕红色,圆鼓状,正中有一深红色圈儿;自来白月饼则用猪油和面,馅料有山楂白糖、桂花白糖等,呈乳白色。
滇式月饼主要起源并流行于云南、贵州及周边地区,其主要特点是馅料采用了滇式火腿,饼皮酥松,馅料咸甜适口,有独特的滇式火腿香味。
相传明末清初,一位御膳厨师选用云南的火腿精肉切成碎丁,混以蜂蜜精糖包馅,以解南明小朝廷皇帝的乡愁。这种做法后来流传到民间,经过改良,成为滇式月饼的一大特色。
潮式月饼又称潮式朥饼 (“朥”字,潮汕方言指猪油)。其制作精细,饼皮用精面粉和猪油混合制成酥,再用水油皮包裹酥心,辗制成饼皮。
潮式月饼较扁,饼皮洁白,以酥糖为馅,入口香酥,具有皮酥馅细,油不肥舌,甜不腻口的特点。按内馅种类可分绿豆、乌豆、水晶、紫芋等,内核则包括蛋黄或海鲜等。2019年,潮州朥饼制作技艺入选潮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衢式月饼 :以芝麻为主要原料,故又称“衢州麻饼”,代表有“杜泽桂花月饼”和“邵永丰麻饼”。
秦式月饼 :陕西月饼,荤素兼备,以素为主,馅心多放青红丝、桔饼、玫瑰等果脯,代表为西安的水晶月饼。
晋式月饼 :山西地区的特色月饼,以“郭杜林”月饼、夯月饼、混糖月饼等为代表。“郭杜林”月饼起源于清康熙年间,选料讲究,工艺独特,味形俱佳。
青海月饼 :青海的月饼一般不是烤烙的,而是蒸制的,用酵面与苦豆粉、红曲粉、姜黄粉、红糖等辅料相结合,形成多层多色、层色分明的特点,甚为好看。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口味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月饼的需求,于是各类新式月饼纷纷闯入月饼“江湖”。
港式冰皮月饼 :作为月饼界的新宠,冰皮月饼部分原料是糯米,外观呈白色,吃起来口感酥软滑爽,略有弹性,无需烘烤。
无糖月饼、果蔬月饼、杂粮月饼等 :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新品种。
创意“网红”月饼 :如韭菜鸡蛋月饼、皮蛋月饼、牛蛙月饼、鲍鱼月饼、小龙虾月饼等,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此外,还有大品牌与月饼厂商合作推出的创意月饼,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以“月兔”“祥云”为造型的月饼套装。
月饼的世界远不止于此,每一种月饼的背后,都承载着一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记忆。这个中秋,不妨尝试一些不同风味的月饼,在品味之余,也感受一下它们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吧。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