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CNBC主持人怒怼美高管:还想苹果做什么?

7月7日,特朗普政府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在CNBC节目中上演了一场针对苹果的公开审判。他嘲讽苹果CEO库克迁出中国供应链的承诺是“硅谷持续时间最长的肥皂剧”,声称在AI和先进制造技术加持下,苹果完全能在美国生产iPhone。

这番言论立即引发主持人激烈反驳:“苹果已宣布在美投资5500亿美元,你们还想让这家国家瑰宝做什么?”面对质问,纳瓦罗仓促转移话题的窘态,暴露了白宫政策与企业现实的尖锐对立。

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接受CNBC专访

特朗普政府对苹果的施压已成固定戏码。今年5月,特朗普公开喊话库克:“我不希望你们去印度建厂,应该在美国本土生产!”此前他更威胁:若苹果拒绝回流,将对其征收至少25%关税。

然而理想很丰满,但数据却揭示残酷现实:87%的iPhone、80%的iPad仍在中国组装,贡献苹果75%营收;印度产能仅占iPhone总产量不到20%,且核心部件需在中国“预装配”;而全美境内无一条iPhone生产线,仅德州工厂生产AI服务器。

库克参观中国生产线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透露,库克早已亮明底线:iPhone回美生产需满足两大前提——机器人手臂技术商用化与本土产业链配套完善。

当前工业机器人精度仍无法替代人工完成iPhone精密组装,即便技术突破,设备部署成本将超数十亿美元。更关键的是,美国缺乏配套体系:一部iPhone的1500个零件中,90%依赖进口,仅中国就贡献了50%的零部件。而美国想要重建供应链需5-10年周期。

当纳瓦罗畅想“AI赋能制造”时,分析师早已算清经济账:“若全程在美制造,iPhone售价将飙至3500美元”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即使特朗普祭出关税武器,也无法改变苹果的海外策略。成本倒挂源于三重困局:

人力悖论:美国工人拒做基础组装岗,高薪技术员推升人力成本;

产业链黑洞:稀土等关键材料70%依赖中国,本土化举步维艰;

效率断层:中国供应链可实现14个月交付深海钻井平台,比国际平均快36%。

面对政治压力,苹果选择“曲线救国”:

印度跳板:2026年前将销美iPhone全转印度生产,规避对华关税风险;

技术控制:保留屏幕、面容识别模块等核心部件在华生产,维持技术壁垒;

转口贸易:通过越南、墨西哥中转,中国对美半导体出口增长45%,汽车零部件激增47%。

苹果印度生产线

哈佛商学院教授梅格·里斯迈尔在华盛顿智库会议上直言:“没有中国供应链,苹果成不了今天的苹果”。

纳瓦罗结束采访前,主持人还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富士康郑州工厂高峰期日产50万台iPhone,而印度工厂月产量仅100万台。这揭示了一个冰冷现实,效率鸿沟远非政治口号可填补。

富士康印度工厂

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宣称“要让美国再次伟大”时,库克悄然批准了富士康与印度HCL集团的半导体合资项目。苹果供应链的全球化棋局上,政治压力终向商业逻辑低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科技   美国   主持人   苹果   库克   中国   印度   彼得   关税   工厂   生产线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