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周观察【0519-0525】
1.长三角首趟援疆银发旅游专列从浙江宁波启程
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当天15时35分,首趟“长三角号”援疆银发旅游专列Y476/7次从宁波站缓缓驶出,搭载近300名来自长三角地区的银发游客前往新疆库车。
“列车在18天的行程中将途经甘肃张掖及新疆库尔勒、喀什、吐鲁番、北屯、伊宁、乌鲁木齐、库车等旅游目的地,以‘时光慢旅·悠享自然’为主题,在江南水乡与大漠西域间的千里大动脉上再添一道铁旅融合、人文交流的靓丽风景。”上海铁路国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良齐说。
铁路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组织开行旅游专列1860列,同比2019年增长50%,运送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其中新疆是旅游专列开行的热门方向。此次开行的旅游专列是2025年铁路旅游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
2.浙江广厦首夺CBA总冠军
20日,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产生了第八个总冠军得主。浙江广厦队在本赛季总决赛第六场比赛中,客场125:118击败北京队,以总比分4:2夺得队史首个CBA总冠军。
本赛季是CBA第30个赛季。常规赛中,广厦队以39胜7负排名第一;进入季后赛,他们先以3:2险胜青岛队晋级四强,随后半决赛3:0横扫卫冕冠军辽宁队,队史第三次晋级总决赛。
3.林郑月娥到江苏大学考察调研
5月22日,香港科技经贸考察团一行二十余人到江苏大学考察调研。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考察团荣誉团长林郑月娥应邀在小礼堂作题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的专题报告,并与师生亲切互动。
报告中,林郑月娥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详细介绍了“一国两制”政策的历史背景以及在香港的实践历程。她分享了自己在担任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期间,在中央政府支持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带领香港战胜巨大挑战的实践。
林郑月娥表示,自己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正积极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她还介绍了香港多项吸引海内外人才的措施,并欢迎大家赴港学习、就业和发展。
林郑月娥于1980年加入香港公务员队伍。在出任行政长官前,她曾在20个不同的公务岗位任职,包括社会福利署署长、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常任秘书长(规划及地政)、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发展局局长和政务司司长。2017年3月26日,林郑月娥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并于2017年3月31日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第五任行政长官,于2017年7月1日就职,成为香港回归以来首位女性行政长官。2022年6月30日,林郑月娥任期结束。
4.铜陵经开区连续6任“一把手”被查,安徽省委书记赴当地调研
据安徽新闻联播报道,5月24日上午,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赴铜陵经开区调研并主持召开以案示警、促改促治座谈会。
报道称,2017年以来,铜陵经开区连续6任“一把手”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处,性质十分严重,教训十分深刻。梁言顺在铜陵经开区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逐一详细听取铜陵市和经开区有关负责同志检视反思,围绕以案示警、促改促治深入交流。梁言顺指出,要深刻汲取教训,运用“解剖麻雀”的方法,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分析检视铜陵经开区6任“一把手”由风及腐的演化历程,分析检视开发区管理制度机制上的漏洞和执行上的短板,分析检视开发区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要通过点上的解剖,进一步深化开发区建设管理的系统性、规律性认识,完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的有效机制,做到预防在先、靶向施治、标本兼治,推动形成天朗气清、正气充盈的干事创业环境。
公开资料显示,落马的6任铜陵经开区“一把手”中,崔玉奇于2009年至2011年任铜陵市副市长,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2017年7月落马。刘其鹿于2011年至2012年任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纪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正县级),2018年11月落马。王毅军于2012年至2016年任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2017年7月落马。都述奇于2016年至2020年任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2024年2月落马。黄化锋于2020年至2021年任铜陵市委常委、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2024年3月落马。古劲松于2022年任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2024年11月在任上落马。
据铜陵市政府官网介绍,国家级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7月,规划面积54.27平方公里,1993年成为安徽省首批省级开发区,2011年获批国家级经开区,2015年跻身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现已集聚各类企业1800余家,其中百亿企业5家、主板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新四板挂牌企业72家、规模以上企业171家。
5.安徽通报“凤阳明中都鼓楼瓦片脱落事件”,相关人员予以停职或免职
安徽滁州市联合调查组23日晚通报对“凤阳明中都鼓楼瓦片脱落事件”的最新调查情况,根据初步核查情况,已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凤阳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予以停职检查,对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凤阳大明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予以免职。
通报称,5月19日,凤阳县鼓楼楼宇发生瓦片大面积脱落后,滁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由纪检监察、住建、文旅以及相关行业专家等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开展全面调查。此楼宇仿建于1995年,于2024年完成维修。
根据初步核查情况,已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凤阳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予以停职检查,对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凤阳大明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予以免职。对涉事单位和相关人员,将进一步全面深入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6.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筹办钱塘大学
新型大学“钱塘大学”有新消息。5月22日,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市长姚高员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及今年将“积极筹办钱塘大学”。
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1月22日在农夫山泉母公司养生堂年会演讲时披露要创办一所新型大学,“我们对这所学校的承诺,是依靠养生堂的积累和每一位员工的贡献,计划未来十年捐赠400亿元人民币。”他表示,这所大学一定是新颖的,要建设一所中国没有的新型大学。
据了解,钱塘大学或依托浙江钱塘基础科学研究院筹建。天眼查信息显示,该机构法定代表人为钟睒睒,成立登记日期是2024年1月11日,开办资金1亿元。
目前,杭州已有一所社会力量举办的新型高校,即2018年2月获教育部批准设立的西湖大学,定位为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设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4个学院。据《杭州日报》报道,去年底召开的杭州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重点推进11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任务清单中提到“推动筹办‘钱塘大学’”。
7.国务院批复同意:芜湖港扩大开放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芜湖港口岸扩大开放,本次扩大开放的为朱家桥港区,新增多用途作业区8个开放泊位以及明确17号码头作业区的开放范围(共1个泊位)。这是继2018年芜湖港口岸扩大开放三山港区后,芜湖口岸发展和建设历程中又一重大突破。
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芜湖港朱家桥港区17号码头对外开放,但17号外贸码头设计能力仅5000吨级,泊位等级偏低。近年来,随着芜湖市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伴随着船舶大型化趋势,芜湖港朱家桥港区已难以满足外贸出入境海轮的停泊和作业需求。
2021年,芜湖港口岸扩大开放列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正式纳入国家布局。2024年底,安徽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交《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芜湖港口岸扩大开放朱家桥港区的请示》,历时近5个月,芜湖港口岸扩大开放顺利获得国务院批复。
8.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在浙江宁波开幕
5月22日上午,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中东欧博览会)在宁波开幕。中东欧博览会是面向中东欧的唯一国家级机制性展会,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商务部共同主办,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下的高水平经贸人文盛会。
本届中东欧博览会于5月22日至25日举办,聚焦“向新、向实、向未来”主题,本届博览会由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担任主宾国,黑龙江省担任主题省。中东欧国家政要、驻华使领馆官员、国际商协会及企业和其他各省(区、市)代表将受邀参会。
本届大会国际参与度有所提高,除14个中东欧国国家展商参展外,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9个国家的展商也踊跃参展。此外,还有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中国欧盟商会等国际商协会,以及赛诺菲、诺华、摩根士丹利等国际知名企业应邀参会,博览会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据悉,本届博览会将有1.5万多名专业观众参加,其中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超3000人,预计达成从中东欧进口采购意向超100亿元。博览会期间还将举办“嗨购中东欧”、直播探馆、中东欧企业走近消费者等互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发放150万元专属消费券,在提升中东欧商品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让中国消费者得到实惠。
9.上海龙华码头启用,“浦江游览”新航线游船首航
2025年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当天上海龙华码头正式启用,新航线游船首航仪式亦同步举行,申城观光双层巴士也亮相西岸,标志着徐汇滨江正式迈入“水陆空联动”的全新时代,为上海滨水都市旅游注入蓬勃新活力。
龙华码头坐落于上海徐汇滨江,其前身为亚洲最大的水泥厂——上海水泥厂码头,曾见证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衰变迁。如今,龙华码头完成华丽蝶变,新建2个2000吨级游船泊位,121米岸线搭配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既保留水泥框架结构的原始肌理,又注入现代滨水空间的时尚气息。
据介绍,龙华码头的启用弥补了浦江游览南段的空缺,串联起卢浦大桥工业景观、世博滨江风貌以及西岸艺术商圈,与双层巴士、直升机观光形成“水陆空联动”格局,在徐汇滨江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城市游览体系,为市民游客提供前所未有的立体式滨江旅游体验。
10.中国首个水产养殖领域世界级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诞生
5月1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公布2025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新增项目名录,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简称“德清珍珠系统”)成功入选,成为中国首个水产养殖领域的世界级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截至目前,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5项,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其中,浙江占有6项,数量居全国首位。
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是以鱼、蚌之间基于自然的互利共生原理为基础,以发源于本地的附壳珍珠养殖技术为核心,逐渐演化并形成的涵盖蚌、鱼、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的复合养殖系统。
“德清珍珠系统作为中国首个入选的水产养殖类全球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为中国传统农业智慧走向国际舞台搭建了新的桥梁,具有示范性意义。”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庆文表示,申遗成功只是起点,后续仍需持续挖掘和推广系统价值。
11.皖江一座公铁大桥通车进入倒计时
近日,随着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最后一车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全线沥青铺装完成,意味着世界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级公铁两用桥梁建设进入通车倒计时。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起于铜陵市陈瑶湖镇花园村,跨越长江,止于铜陵市大通镇民主村,路线全长11.877公里,具有“高速公路、城际铁路、货运铁路”三种过江功能。大桥主跨达988米,上层桥面布置为6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下层桥面布置为4线铁路,包括两线客运铁路和两线货运铁路。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中规划的过江通道之一,也是安徽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桥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国家和安徽省高速公路网,提升区域过江通道通行能力,对于发挥皖江承东启西的中枢作用,促进区域交通优化发展、完善过江通道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新时间:2025-05-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