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不是稀奇病,全国53万儿童受影响,女孩比例比男孩高出数倍!提前“催熟”孩子的不是鸡肉和豆浆,这几个经常被忽视的因素,才是罪魁祸首!
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里,性早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统计显示,全国有53万儿童被诊断为性早熟,比同龄孩子“长得早”并不是什么好事,很多家长揪着“鸡肉豆浆”不放,却忽视了催熟孩子的“幕后元凶”,它们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很多家长却不知道。
“孩子长得快,说明养得好。”这样的育儿观,老一辈人深信不疑。现实却是,过早发育并不是好事,“赢在起跑线上”不过是自欺欺人。
《中国儿童性早熟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性早熟儿童已超53万,近些年来还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在各大城市的医院儿科里,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求医,不到10岁的女孩乳房开始发育,甚至还有个别孩子提前来月经,这是明显的性早熟特征。
在这些性早熟儿童中,女孩的比例远高于男孩,这也让很多家长担忧,他们无法判断提前发育的孩子,以后会面临何种状况。
在求医问诊过程中,家长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是不是豆浆、炸鸡吃太多了,所以才导致这样的状况?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豆浆和鸡肉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两种食物中,含有大量促进发育的激素,很容易被家长当作性早熟的元凶。
大豆虽然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但也含有异黄酮,这是一种雌激素,大量摄入会导致体内雌激素增多,对女孩而言就容易引发性早熟。
鸡肉就更不必说了,在养鸡过程中会大量使用各种促进生长激素,这些激素残留在鸡肉中,孩子吃了之后就会被消化吸收,最终转移到人体内。
又是雌激素又是生长激素,这也解释了为何性早熟的儿童中,为何女孩比男孩多太多的原因。家长自认为找到了症结所在,在问诊过程中不断找医生求证,证明自己判断正确。
更有甚者,一些家长直接把豆类制品从家庭食谱中剔除出去,只要是涉及豆类的就坚决不碰,甚至到了“谈豆色变”的地步。
至于鸡肉也是严格控制,鸡翅鸡腿等能少吃就少吃,甚至也是直接不吃。如此做法逻辑上看似无懈可击,实际上却错得一塌糊涂。
豆浆和鸡肉只不过是儿童性早熟的“背锅侠”,真正的元凶往往被家长所忽视,甚至从来就没想到,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才是罪魁祸首。
塑料制品在家庭中越来越常见,很多家长并不知道,不合格的塑料制品,其实就是性早熟的“催化剂”。
在一些不合格的塑料玩具中,会含有大量的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等物质,这些元素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
很多家长对塑料玩具从来都不设防,总以为多给孩子买玩具,就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智商情商等。
各类玩具中,塑料是最受欢迎的材质,不会伤着孩子,也不怕摔打磕碰,重量轻更适合孩子玩耍。各种优势汇总到一起,就成为家长买玩具的首选。
家长有需求,玩具厂商自然也投其所好,使用塑料制作玩具还更容易控制成本。供需双方一拍即合,塑料玩具大行其道。
除了玩具之外,各种泡沫地垫、塑料水杯和一次性餐具,甚至孩子玩的毛绒玩具,都含有大量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最终形成“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进入人体后大摇大摆地模拟雌激素,让孩子还没发育成熟的身体发生紊乱,加速身体成长的生物钟运转。
孩子从早到晚和这些东西接触,一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吸毒”的环境中,时间久了难免受其影响。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很多家长觉着孩子小心思少,不会有什么压力,其实如今的孩子压力山大。长期处于巨大压力下无法排解,也是导致孩子性早熟的原因之一。
现代的小学生,背的书包和自己差不多重,小小年纪就被压弯了腰。白天上课晚上写作业,周末还有各种补习班,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
家长上班还盼着周末休息一下,但从来不考虑孩子是否需要休息,仿佛孩子一不学习就是浪费时间,各种兴趣班排得满满当当。
晚上辅导孩子写作业,也是各种吼叫斥责,总想着自己的孩子多学一点,比别人家的孩子多会一点,全然忘记了孩子的承受能力。
研究发现,父母情绪会传递给孩子,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长期处于父母打压和焦虑的环境中,孩子会出现更早发育的迹象。
这其实是身体对抗压力的一种应激性反应,长期巨大的压力之下,孩子难免会给自己心理暗示:赶紧长大了就可以摆脱这种情况。
遭受巨大压力的孩子,性早熟比例明显高于宽松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心理上的影响也会悄悄地改变成长的节奏。
手机是每个家长不可或缺的工具,平板也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工具,这类电子产品渗透进生活中,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
很多孩子从小就抱着手机、平板不撒手,看动画片和短视频,玩游戏或者学习。长期接触电子产品,既损伤了眼睛又影响睡眠。
长期玩手机熬夜,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这种激素具有抑制性腺轴活性的作用,能够延缓性发育。
孩子长期熬夜导致褪黑素分泌不足,性腺轴缺乏抑制而放飞自我,大量分泌性激素,身体发育自然而然也就提前了。每天睡眠不足9小时的儿童,性早熟风险显著提升。
另外,孩子一有空闲就玩手机和平板,缺乏户外活动和阳光照射,也会影响下丘脑-垂体的正常发育节奏,间接推动性早熟。
大量影视内容和网络信息的“轰炸”,也会加速孩子的心理发育。孩子过早接触大量超越年龄的影视,虽然能让孩子学习更多知识,但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心理年龄和生理发育脱节,心理性早熟反过来又会加速生理性成熟的步伐。当生长发育和同学脱节时,往往会造成更多心理问题。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最终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现代社会,食物越来越丰富,家长唯恐孩子缺了营养,每天都在想方设法地给孩子补充营养,结果却适得其反。
在一日三餐之外,父母还可能给孩子补充一些营养品,孩子摄入营养过多,再加上不活动或运动量小,最终造成孩子肥胖。
另外,奶茶甜点汉堡薯条,这些高热量的食物是很多孩子的心头好,家长溺爱孩子,只要孩子想吃就给买,大量高热量食品就这样出现在孩子的餐谱上。
高热量饮食造成儿童肥胖,让体脂率大幅上升。体内脂肪多了,又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从而让性发育提前到来。研究显示,肥胖儿童性早熟的风险比正常体重儿童高2-3倍。
尤其是女孩,体内脂肪含量一高,雌激素分泌水平也会跟着上涨,最终诱发性早熟,乳房提前发育,月经提前到来,孩子和家长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受老观念的影响,总觉着孩子长得胖是好事,是养得好有福气的象征,实际上这背后藏着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巨大麻烦。
什么年龄就干什么年龄的事,孩子长得高是好,但提前长绝对不好,虽然短期内可能比同龄孩子高,但骨骺线提前闭合,会影响以后的身高。
家长应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发育情况,如果女孩在8岁前就出现乳房发育、月经初潮,男孩在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喉结突出的情况,家长就得多多关注了。
一方面带孩子到医院检查骨骼发育情况,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另一方面在平时的生活和家庭环境,也要尽量减少以上因素的影响。
生活饮食方面,尽量减少使用塑料餐具,减少各类外卖零食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帮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多带着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少给孩子制造焦虑,尤其是在学习方面量力而行,不可对孩子逼迫过甚,减轻孩子的压力。
学习过程中尽量回归课本,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次数,更要杜绝孩子在闲暇时大量使用手机平板,更不可熬夜使用,保障充分睡眠。
孩子性早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从来不是单一某种食物引起的,豆浆和鸡肉之前背了黑锅,家长千万不要再陷入这个误区。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