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半导体圈出了个大新闻,大到让华尔街都得揉揉眼睛——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这俩平时恨不得把财报捂到最后一秒的主儿,突然同时官宣:8月7号、8号,提前开二季度业绩说明会!你没听错,是“提前”!这俩巨头过去十年都没这么干过,今天突然约好了似的,跟小学生急着交暑假作业似的往前赶,这里面要是没点“猛料”,我把键盘吃了!
先给不懂行的朋友科普下:芯片制造巨头开业绩会,跟咱普通人发工资条一个道理——好消息恨不得昭告天下,坏消息能拖一天是一天。中芯、华虹这俩,以前发财报那叫一个“稳如老狗”,二季度结束一般是6月底,按规矩业绩说明会得等到7月底、8月初,今年倒好,7月还没过半呢,直接把日期钉死在8月7号、8号,这提前了至少半个月!
你想想,什么情况下企业会急着提前开会?要么是捅了天大的篓子(比如巨亏、爆炸),但今天半导体板块涨疯了,尤其是设备、材料这些“卡脖子”概念股,跟打了鸡血似的往上涨,显然不是雷;要么就是——憋了个能让整个行业抖三抖的大惊喜!
举个例子:2020年特斯拉提前发财报,是因为上海工厂产能爆炸,利润翻倍;2021年宁德时代提前开会,是因为动力电池市占率全球第一,订单排到后年。现在中芯、华虹突然“加课”,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这俩货二季度业绩肯定“炸了”!
但光业绩炸还不够。芯片制造这行当,钱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能不能造出来”。以前中芯想扩产14纳米,得求爷爷告奶奶买ASML的光刻机;华虹想搞汽车芯片,高端离子注入机被美国卡着脖子。现在突然敢提前开会,我赌五包辣条:绝对不只是“赚了多少钱”,更关键的是——国产设备终于“转正”了!
咱先唠唠“业绩爆了”这事儿。芯片制造企业的业绩,无非看三个数:产能、订单、良品率。
先说产能。2023年全球芯片荒还没完全过去,汽车芯片、AI芯片、工业芯片需求跟疯了似的。中芯国际去年底就说要扩产,14纳米产能从每月10万片提到15万片;华虹更猛,专门搞特色工艺,汽车芯片、功率半导体订单接到手软。二季度要是真把产能拉满了,营收、利润不得跟坐火箭似的往上冲?
再看订单。现在全球车企都在抢芯片,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哪个不是揣着现金等产能?中芯、华虹要是二季度订单量同比涨个50%、60%,我一点都不意外。更关键的是“长单”——以前客户可能只敢下三个月的单,现在一看国产设备稳了,直接签一年、两年的长单,这业绩稳定性,直接从“过山车”变“高铁”!
最最最核心的,是良品率。这玩意儿是芯片制造的“生命线”,就像烤蛋糕:良品率低,烤10个糊8个,赔本赚吆喝;良品率高,烤10个能卖9个,躺着赚钱。以前咱国产设备不稳定,中芯14纳米良品率刚到80%的时候,台积电都到95%了,成本差一大截。现在突然提前开会,我敢说:国产设备试产的良品率,绝对到了商业化水平!
啥叫“商业化水平”?就是造出来的芯片能卖钱,不只是实验室里的样品。举个例子:以前用进口设备造14纳米芯片,良品率90%,成本100块/片;现在用国产设备,良品率要是能到85%,成本降到80块/片,你说客户买谁的?这时候业绩能不爆吗?
但比业绩更劲爆的,是“国产设备”这张牌。这才是中芯、华虹敢提前开会的“底气”!
以前咱造芯片,就像炒菜没锅、盖房没砖——高端光刻机、离子注入机、沉积设备(PVD/CVD),全被美国、荷兰、日本垄断。2022年美国搞“芯片法案”,直接禁止给中国出口14纳米以下设备,当时多少人觉得“中国芯要凉了”?
结果呢?咱中国人就吃这“激将法”!你越卡,我越使劲儿。这两年国产设备商跟开了挂似的: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已经能用到7纳米;北方华创的沉积设备,14纳米良率追上台积电;盛美上海的清洗设备,连三星都偷偷买。
但以前这些设备,顶多是“实验室能用”,想进中芯、华虹的量产线?门儿都没有!为啥?怕掉链子。芯片产线一旦停了,一天损失几百万,谁敢拿国产设备“赌”?
现在突然提前开会,答案呼之欲出:国产设备不仅进了产线,而且试产成功,良品率达标,甚至可能开始批量用了!
你想想,要是中芯二季度14纳米产线里,国产刻蚀机占比从10%提到30%,国产沉积设备从5%提到20%,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以后买设备不用看美国脸色了!以前ASML卖光刻机,动不动加价50%,还得签“不卖中国”的协议;现在国产设备厂门口排着队,中芯采购经理叼着烟说:“兄弟,你们那批新机床啥时候到?我这产线等着开工呢!”——这腰杆,硬不硬?
更关键的是“成本”。进口设备贵到离谱,一台高端光刻机1.2亿美元,还得配一堆“服务费”;国产设备呢?价格至少便宜30%,售后随叫随到,零件坏了第二天就能换。中芯、华虹要是能用国产设备把成本降下来,利润不得往上翻着跟头涨?
所以这次提前开会,表面是“晒业绩”,实际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芯片制造,已经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美国那套“卡脖子”的把戏,彻底失灵了!
说到这,可能有人问:美国不是天天制裁吗?又是禁止设备出口,又是限制技术转让,怎么中国芯片反而越搞越好了?
其实这事儿特简单:美国制裁就像给树浇开水,以为能浇死,结果把根浇得更扎地底了。
2018年以前,咱芯片企业还有点“躺平”:反正能买到进口设备,干嘛费劲自己搞?结果2018年中兴被制裁,2019年华为被卡脖子,一巴掌把所有人打醒了——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这几年国家砸了多少钱?大基金一期1387亿,二期2000亿,地方政府跟着砸,民间资本抢着投。就说上海微电子,十年前连28纳米光刻机都造不出来,现在28纳米DUV光刻机已经通过验证,马上就能量产;中微公司搞刻蚀机,老板尹志尧70岁退休了又回来创业,带着团队啃了10年硬骨头,现在全球市占率超10%。
反观美国,制裁来制裁去,把自己玩进去了。ASML丢了中国市场,2023年营收少赚几百亿;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这些设备商,股价跌得爹妈都不认识。更搞笑的是,美国自己芯片产能不足,还得求台积电去亚利桑那建厂,结果台积电说“缺工程师,得从中国台湾调人”——你看,制裁到最后,把自己卡成“憨憨”了吧?
现在中芯、华虹提前开会,相当于给美国递了张“成绩单”:你不是不让我发展吗?我不仅发展了,还比你预期的快10倍!这就像班里的差生突然考了全班第一,以前天天嘲笑你的学霸,脸不得被打肿?
今天半导体板块涨疯了,设备、材料、制造链全在涨,很多人说“是不是短期炒作?”我告诉你:这根本不是炒作,是中国半导体“从0到1”的转折点,逻辑硬到能走三年!
以前炒半导体,炒的是“预期”——“哎呀,国产设备要突破了”“哎呀,光刻机快出来了”,全是PPT;现在不一样,中芯、华虹提前开会,炒的是“业绩落地”+“设备量产”,这俩都是能摸到、看得到的真东西!
举个例子:2019年炒新能源汽车,一开始大家也说“炒作”,结果比亚迪、宁德时代业绩连年翻倍,股价涨了10倍。为啥?因为从“政策驱动”变成了“业绩驱动”。现在半导体也一样,以前靠故事,现在靠订单、靠产能、靠国产设备占比,这逻辑能不硬吗?
更关键的是“产业链成熟”。芯片制造不是孤军奋战,得有设备、材料、设计、封测一起上。现在中芯、华虹设备国产化了,上游的中微、北方华创订单会爆;材料商的光刻胶、靶材能卖出去了;下游的华为、小米能用国产芯片了——这是一条从“根”上长出来的产业链,比单一个环节突破靠谱100倍!
所以今天追高的别急着怕,没上车的也别慌。中芯、华虹8月开会才是“正餐”,到时候要是真把“14纳米国产设备占比30%”“汽车芯片订单涨80%”“良品率90%”这些数据甩出来,那才是真正的“王炸”!到时候你会发现,今天的股价,可能只是未来三年的“山脚”。
最后说句大白话:中芯、华虹提前开会,对咱普通人有啥影响?
往小了说,你买的国产车、手机、家电,以后可能会多一个标签:“芯片由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制造”。以前进口芯片贵,手机卖5000块,以后国产芯片成本降了,说不定4000块就能买到同款配置——这就是“科技普惠”!
往大了说,中国 semiconductor 站起来了,咱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就多了张“王牌”。以前美国拿芯片卡咱脖子,以后咱说不定能用芯片“反制”——你不卖我高端设备?行,我不卖你汽车芯片,看谁先扛不住!
最最重要的是:这事儿证明了一个道理——中国企业不怕“卡脖子”,就怕“没压力”。你越不让我干,我越要干成;你越觉得我不行,我越要行给你看。从高铁到新能源汽车,从5G到空间站,哪次不是这么过来的?现在轮到芯片了,照样能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所以,别再问“中芯、华虹提前开会是不是噱头”,也别担心“半导体行情能走多久”。咱就搬个小板凳,等着8月7号、8号看这俩巨头“亮底牌”。我敢打赌,到时候你会跟我一样,拍着大腿说:“原来中国芯,早就不是以前那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了!这波,咱不仅要追上,还要把美国甩在身后!”
家人们,这才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呢!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