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图出自SOOGIF)
亲爱的超人爸妈们!
是不是每次宝宝发烧
你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看着温度计上的数字
心里默念“退退退”!

(动图出自SOOGIF)
别急
今天宝高医儿童康复科
送你一套中医祖传的“退热魔法”
让宝宝在爱的抚触中悄悄降温!
小儿推拿
它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和经络
激发孩子自身的免疫调节能力
达到退热、解表、防病保健的目的

+
+
+
+
+
+
重要前提
1. 辨证施治:中医讲究辨证。发烧分风寒、风热,手法有温、清、补、泻之分。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2. 明确界限:推拿主要适用于38.5℃以下的轻中度发热,或作为辅助退热手段。若孩子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出现惊厥或其他严重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3. 环境准备:保持室内温暖、安静。操作者双手清洁、温暖,可使用婴儿润肤油或食用淀粉作为介质。
第一部分
核心退热推拿手法

以下手法以“清热解表”为总原则,适用于风热引起的发热。
基础准备:
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

作用:开窍醒神,疏风解表,为所有外感病症的起手式。
操作:
开天门:用两拇指指腹,自眉心交替直推至前发际线,推100-150次。
推坎宫:用两拇指指腹,自眉心向眉梢分推,推100-150次。
运太阳:用中指指端揉按眉梢与目外眦之间的太阳穴,揉30-50次。
核心退热穴位

1. 清天河水
定位:前臂正中,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从腕横纹直推至肘横纹。这是退热的第一要穴,性微凉,可沾少许清水,清热而不伤正,非常平和安全。
次数: 300-500次。
2. 退六腑
定位:前臂尺侧(小拇指一侧),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可沾少许清水,自肘横纹推至腕横纹。此穴大凉,清热之力强,适用于39℃以上的高热。
次数:100-150次。中病即止,热退则停。

3. 推脊柱(推天柱骨)
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上向下直推。
次数:100-150次。尤其对风热发烧。
4. 揉大椎
定位:低头时,颈部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指端按揉此穴。
次数:揉1-2分钟。大椎是“诸阳之会”,揉之可发散风寒,清泻里热。
特别提醒:
若为风寒发烧(怕冷、无汗、清鼻涕): 可加用揉外劳宫(手背中心,与内劳宫相对)和推三关(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以发汗解表。
若伴有咳嗽、咽痛:加揉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清肺经(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第二部分
预防流感的推拿手法

预防的核心在于 “固护肺卫,健脾益气” 。通过增强孩子自身的抵抗力(肺气和脾气),来抵御外邪(病毒)。
保健四大法:

1. 补脾经
定位:拇指桡侧(外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循拇指桡侧边缘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脾为后天之本,补脾能增强消化吸收,培土生金,强壮肺气。
次数:50-100次。
2. 揉板门
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拇指指端按揉。
次数: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防止积食内热。

3. 摩腹
定位:以肚脐为中心的整个腹部。
操作:用手掌掌面或四指指腹,顺时针轻柔抚摩。
时间:3-5分钟。能调理脾胃,促进肠道功能。
4. 捏脊
定位:后背正中,整个脊柱从尾骨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双手拇指指腹与食、中二指捏住脊柱旁皮肤,从下向上交替捻动提捏。这是小儿保健推拿的“王牌手法”,能调和阴阳,理气活血,健脾益肺,极大地增强免疫力。
次数:3-5遍。捏三下提一下(“捏三提一”)。
防流感加强版

揉足三里
定位: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操作:用拇指按揉。此为强壮要穴,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
次数:揉1-2分钟。
揉肺俞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用两手拇指按揉两侧肺俞穴。
次数:揉1-2分钟。能直接补益肺气,固护卫表。
温馨提示
预防保健推拿可每日或隔日进行一次
尤其在流感高发季节

本文是您育儿路上的“小助手”
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大智慧”
如有疑问,记得随时咨询医生哦
【END】
部分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王鹤(儿童康复科)
编辑|王宇琳
审核|宋高艳
求点赞
求分享
求喜欢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